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扯起孔孟的“仁政”的破旗,胡说什么“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这是骗人的鬼话!我的苦难家史就是对林彪鼓吹的“仁爱之心”的有力批判。解放前的蔡庄是“孟府”的佃户村。俺家是清代逃荒到蔡庄的。当时,声势浩大的太平军和捻军狠狠打击了清王朝和“孟府”的势力,穷哥们纷纷造反,不给“孟府”种地,使“孟府”在蔡庄周围的二十四顷地荒得茅草遍野,蒿深一人。“孟府”放出风来说:“孟爷以仁爱之心  相似文献   

2.
听说林彪鼓吹“孔孟之道”,宣扬“仁政”“王道”,我的肺都气炸了。孔丘、孟轲这伙反动阶级的代言人,讲什么“仁政”?他们对劳动人民只有迫害和镇压! 解放前,我家占用孟府的地皮盖房子居住,因为交不起宅基租银,被迫成为他们的房户。当了孟府的房户,就得跟他們听差服役,世世代代受剝削。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孟府有什么差使,要随叫随到,不准迟誤;稍有不如意,不是挨打就是受骂。我家祖孙三代给孟府出苦力,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領导的批林批孔运动中,俺蔡庄贫下中农怀着对旧社会和孔孟之道的深仇大恨,杀上了战场,以血的事实,戳穿了林彪和孔孟鼓吹的“仁政”,狠批了林彪妄图“克已复礼”的罪行。“情愿三下九江口,不在蔡庄庄前走”,这两句流行在旧社会的民谣,說尽了俺蔡庄貧下中农的苦难。据《三迁志》记载,明朝景泰二年(公元一四五一年),反动帝王封孟轲嫡系后裔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景泰六年(一四五五年)又把蔡庄二十一顷十五亩土地賜给孟府当“祭田”,从此,俺蔡庄就成了孟府佃户村之一。解放前,这里设有孟府“收租  相似文献   

4.
为了复辟奴隶制,孔孟鼓吹“仁政”。为了复辟资本主义,林彪也大肆贩卖孔孟的黑货,胡说什么要“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这是十足的欺骗!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什么,恨什么,都是讲阶级的。孔丘杀少正卯,孟轲仇视商鞅,都说明他们讲的是“仁爱”,奉行的是屠杀。解放前“亚圣孟庭族长府”就是这样天天喊“爱人”,  相似文献   

5.
二、“亚圣府”是孔孟“仁政”的标本孟轲兜售他的“仁政”的时候,曾经鼓吹过一个诀窍。他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治理国家并不难,只要不得罪大奴隶主贵族就行。他解释说:只要大奴隶主贵族支持你,全国的奴隶主阶级就会都支持你,全国的奴隶主阶级支持你,天下人就都服从你的统治了。孟轲的这个诀窍,很受后代反动统治者的赞赏。他们为了利用孔孟之道来维护反动统治,就竭力把孔孟的后代直系子孙扶植成为“巨室”,好让他们带头叫卖“仁义、道德、仁政、王道”等孔家店的黑货,以广招徠。孟轲的嫡系子孙心领神会,他们扬言,要坚决施行“仁政”,他家要是有人不行“仁义”,死了也不许葬入祖宗林地。叛徒、卖国贼林彪,  相似文献   

6.
<正> 孟轲(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是长期统治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的创造者之一。孟轲的思想,包括他的赋税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孟轲赋税思想的理论基础——恒产论盂轲一生“言必称尧舜”,宣扬“行先王之道”,“遵先王之法”,主张以“仁政”治天下。“仁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孟轲认为,就是统治者能够体察百姓疾苦,为百姓解忧患。他指出,当时许多人民没有自己的财产,“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讲仁政,  相似文献   

7.
孔孟之道的鼻祖孔老二一直把“仁”挂在嘴上,叫嚷什么“为政以德”。孟轲则不独主张“施仁政于民”,即对于禽兽,也“不忍见其死”。叛徒、卖国贼林彪也跟在孔孟亡灵的屁股后面,鸚鵡学舌,用狗屁不通的语言,说什么“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以宽宥原谅之恕,儒家的原理。”这些家伙们狂热鼓吹的“仁”、“仁政”到底是什么货色?对此,孔府里的“甘蔗棍”颇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过去在孔老二的后代“衍圣公”盘踞的孔府的大堂里,气象森严地摆着许多镇压劳动人民的刑具,皮鞭、黑红棍、锅拍枷、铁锁链、鬼头刀,应有尽有。其中有  相似文献   

8.
“民贵君轻”不是一个命题而只是一个话题,是孟轲由此出发来肯定其核心观点“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由头。这种“得乎……而为……”句式,潜藏着以民为工具而以天子为本的奥秘。它与“养民”说、“诛一夫”说,与“王道”“仁政”和“与民同忧同乐”主张相表里,贯穿了《孟子》全书。作为口头禅的“民贵君轻”,就是“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盲点。它遮蔽了此话题所有关于“以天子为本”的实质内容。为深入考察,本文分析了孟轲的教育背景、游说对象和心理动机,也追溯了孟轲之前“民为邦本”说、“民为君本”说和所谓的“以民为本”说之源头.指出了其间一脉相承的联系。与此同时,还将具有宗法性和皇权主义特征的“民贵君轻”说与具有现代公民社会和公民意识的“以人为本”施政理念做了比较,并说明了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 孟轲曾提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这个命题,曾广泛流传,被人认为是孟轲主观唯心主义最典型的说明。在报刊上、在讲堂上,大都把它说成同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一样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也是这样解释的,《评传》作者认为,孟轲“唯心主义的不断扩张、膨胀,终于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的地步。在他看来客观世界的一切都在自己主观世界之中,只要老老实实地反求诸己,向内追求,就会得到一切,从而精神上会感到极大的幸福和快乐。”这是有代表性的通常解释。  相似文献   

10.
孟轲有言,“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唐甄则说,“甄虽不敏,愿学孟子焉”。孟轲扩张孔丘仁学为系统的但政学说,唐甄发展孟轲仁政思想,为斥君富民之论,惊心动魄之言。所著《潜书》九十七篇,以《辨儒》、《尊孟》、《宗孟》诸篇始,以《有归》、《潜存》诸篇终,不论谈学术,道修养、论政治、说经济,到处渗透着孟轲的政治、经济、哲学观点,并与其探索总  相似文献   

11.
<正> 如何理解孟轲“万物皆备于我”的命题?历来说法颇不一致。近年来多从哲学的角度去理解,但也是人各为说,在性质的判定上,存在很大差异。令张季平同志又论及此事(《孟轲“万物皆备于我”辨析》,《文史哲》1984年第三期,以下简称张文)。张文不同意把这个命题看成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法,认为象陆九渊那样把“我”解释为“我心”或“我之本心”,并不符合孟  相似文献   

12.
解放前,俺南关有一座“子思书院”,里边豎着一块“子思子作中庸处”的石碑。一提起“中庸之道”,俺南关人民就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孔丘为了复辟奴隶制,把“中庸”捧到了天上,说成是人们道德的最高标准。子思、孟轲进一步鼓吹“中庸”,企图完成孔丘没有实现的“复礼”大业。从那以后,历代反动派,为了维护反动统治,纷纷跑到俺南关,刻石立碑,大肆吹捧“中庸”,说什么“天下中庸在此间”,簡直把“中庸”吹得神乎其神。可见“中庸之道”是历来反  相似文献   

13.
“仁政”是孟子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仁政”思想非常丰富。“仁政”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孟子制止野蛮战争和暴政、追求安定社会的美好愿望;虽有空想成分,但其进步性也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是其经国治民的基本方针,其“仁政”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治国的理念,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打算就孟子的“仁政”思想作一点分析批判,而把对于这种思想历史影响的考察,局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范围以内。管窥蠡测,聊供讨论。(一) 孟子在论及推行“仁政”的效用时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以下引《孟子》只列篇名)又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梁惠王上》)推行“仁政”,就能使民众归心于王,  相似文献   

16.
孔孟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涵两方面的意义。其一 ,指当政者的施政措施要体现“保民”、“爱民”、“富民”、“教民”等原则 ,反对暴政和恐怖。其二 ,也是最关键之处 ,是指当政者的德性决定国家的治乱之道。至于君王以法圣贤为名 ,立一道德标准 ,推行于民众 ,以达移风易俗之目的的“德治”是荀子之主张 ,已去孔孟远矣。故儒家的“德治”思想在先秦时就已开出岔路。换言之 ,孔孟“德治”学说表现为孟子的“仁政”说 ,所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仁政”能否施行在于当权者本身能否定仁心。有了仁政 ,天下才能得治。这种“有德者执政”的德治思想起源于孔子 ,形成于孟子 ,而荀子则歧出。  相似文献   

17.
张志宏 《社会科学》2012,(5):138-146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18.
明清法典上有关“农民佃户”雇倩“耕作”之人的立法条文,首次出现于乾隆三十二年的律附条例之中。在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中,当涉及明清时期农业雇佣劳动的社会性质问题时,一种较为流行的意见是:把乾隆三十二年清代法典上出现的“农民佃户”所雇倩的农业长工,包括在明清法典上的“雇工人”等级之内,并最终得出不能把这看成是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自由劳动者的结论。对于上述流行观点,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孟子伦理思想的内在逻辑看,性善论、仁政思想、义利观和道德修养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这几个方面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内圣外王”为主线,以道德修养论为实现“内圣”的基本路径,以仁政为实现“外王”的方略,突显“仁义”伦理的思想特质,构建了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复辟奴隶制拼命活动的孔老二,上台还不到七天就杀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还主张对敢于犯上作乱作的奴隶进行坚决鎮压,但他又竭力鼓吹“泛爱众”。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孟轲,反复论証对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和压迫是“天下之通义”,又大肆宣扬“人性善”。叛徒、卖国贼林彪,妄图谋害我们伟大領袖毛主席,顛覆无产阶級专政,建立法西斯林家王朝,却又吹捧孔孟之道,叫喊什么“以仁爱之心待人之忠,以宽宥原諒之恕”。这孔、孟、林三家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一手揮舞着“仁爱”这块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