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馒头的起源与社会历史发展许多相关方面有着丰富的联系,可以从语言词语演变、馒头制作工艺技术发展、文化变异及文化交流等不同的学术角度看馒头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这能丰富我们对馒头这种中国传统主食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钟茹 《百姓生活》2014,(5):51-51
面包等淀粉类主食。大部分主食,如面包、馒头、包子、米饭、面条等,如果在3天内不能吃完,最好要放进冷冻室。干制食品。虾皮、海米、小鱼干等干制食品放进冷冻室,可以避免回潮、蛋白质降解、口味变差、产生致癌物亚硝胺等问题。但在冷冻之前,首先要用烘箱烘一下或在平底锅中稍微烤一下,保证这些食品水分含量足够低,然后再分装到保鲜袋里封好口。  相似文献   

3.
辽宋西夏金时期,中国境内不同经济形态的各民族,在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农耕民族饮食与游牧民族饮食的交融。一方面,农耕民族以谷物食品为主的主食不但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副食、果品、饮品等对游牧民族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游牧民族主食的乳肉制品,逐渐成为农耕民族的副食品种,游牧民族副食蔬果类的某些品种、饮食器具,尤其是合餐制的饮食方式对农耕民族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相同经济形态的民族,其饮食文化也往往各具特色,并在民族和地区间相互交流。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流,不但推动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认同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2013,(16):58-58
走进各大超市,现场制作的主食厨房让人们有了更多选择。超市里的主食种类繁多,馒头、烙饼、花卷、油饼……如何选择才能兼顾营养与健康呢?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好主食应该符合以下4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史书记载,渤海国是中国东北部历史时间很长的一个民族国家,几经变迁,至今已少为人知。研究渤海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对研究中国东北部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及汉文化在中国东北部的传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渤海国是以粟末民族为主体建立的,粟末是由多个古老的部落融合组成的。渤海国是记载在中国东北部地区有文字应用的最早的民族国家,但现存的文化作品已经很少见于记载,所存的文化作品以汉字为主。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的三分法, 即按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出发, 探讨了如何研究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认为根据中国民族的基本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做到纵横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研究相结合、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相结合, 这是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客观历史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曹萌(1959-),辽宁建平人,文学博士,沈阳师范大学责任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中国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民委文化工作基地主任、辽宁省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代表性成果:主编《汉文史典籍述录中国北方民族资料汇编与研究》(6卷本)、《中国满族文化资源与发展分省描述与研究》、《中国北方民族素描》、  相似文献   

8.
当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步入世界文化之林的时候,面对着全球性的文化综合趋势和各民族的自身选择,一种焦虑、一种渴望、一种忧患油然而生,驱动了正视民族文化的意识的苏醒,“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人们纷纷发出这样的疑问,进行着艰辛的探求与追求。近年来兴起的区域文化研究,正是中国文化的研究者们试图切实把握研究对象,并在世界文明的参照下,为民族文化乃至民族发展寻找座标而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民族在形成、发展中的族类的融合,社会的形成更替及民族文化多元化诸问题。充分肯定少数民族乃至域外民族在中国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文化发展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民族社会学研究的视角,从学术简史的两条背景和线索,贯穿民族研究的关键词“社区、整体和文化”及贯穿其中的历史功能观,对费孝通先生的民族社会学研究视野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借此丰厚中国本土民族社会学学科的理论基础,推动中国民族社会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出农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基础,从搞好粮食功能区建设、保护和提高粮食产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几方面,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主要要求。认为我国应以主食产业化为突破口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具体分析我国粮食产业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和我国主食产业化的四个要求。从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和分类指导等方面对国家支持主食产业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主食产业化和文化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讨论我国推进主食产业化的背景、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加快主食产业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给出主食的一般定义基础上,分析了传统主食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结合实例阐述了主食的区域化特点。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日本主食产业化的历史和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的优势和主食工业化的历史,提出我国推进主食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食品蒸制技术是以水蒸气为传热介质,对食物进行熟化定型的食品加工技术,是迄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最经济、最便捷的主食品加工技术。它的发明使人类的饮食生活达到一个新境界,它与带动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发明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蒸制面类主食品的品质优于其他类型的主食品,以馒头为代表的蒸制面类主食品应该成为当今人类主食品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楚国地处南方江汉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习,形成了楚人具有个性特色的饮食文化。楚人饭稻羹鱼、五味调和、桂酒琼浆,既显出有别于中原的饮食习尚,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法体系的政治价值集中表现为确保我国十几亿人的粮食安全;经济价值集中表现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文化价值集中表现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价值集中表现为不断提高民众健康水平;生态价值集中表现为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主食产业化的目标和定位问题,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主食产业化对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和对城镇化的影响。提出我国发展主食产业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释“馕”     
馕是新疆少数民族最重要的食品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西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的互证关系入手,结合音译造字的规律性和食馕习俗,考证了馕的造字理据。  相似文献   

19.
创建文化学科群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遵循和把握问题导向、深化和强化文化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呼唤.中国创建的文化学科群,是由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学为核心和灵魂、以社会发展领域的文化学科和学科研究范畴的文化学科为主体部分构成的“一头两翼”框架体系.系统创建并深入研究文化学科群,应努力把握其基本特点,运用其科学方法,并彰显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