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美娟 《兰州学刊》2008,(12):77-80
中国的社会转型远远滞后于经济的转型,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脱节所产生的问题不断加剧,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快社会管理方式创势在必行。当今社会管理方式创新应包含以下内容:打破行政垄断,使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整合社会管理手段,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单一僵化向灵活化转变;进一步开放信息,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推进民主建设,使社会管理方式由强制干预转向沟通协调;加强媒体建设,使社会管理方式由指挥命令转为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政治、文化的深层次上,这一转型过程恰好与近代报刊的发展形成了因果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为近代报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近代报刊的存在与发展,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政治管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要求,由此形成了传统政治管理方式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得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当代中国政治管理方式的变革中,政治管理方式要从传统政治管理方式向现代政治管理方式转变,政治管理手段要从以行政和思想教化手段为主向以行政、经济、法律和思想教化并重转变,政治管理的主体要由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向以执政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转型对中国人道德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但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行为规范。首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换言之,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总是与一定的群体、组织和社会结构及其运作相联系的。个人的道德行为、进而整个社会的道德实践,是群体和个人在现有生存条件的制约下,合乎目的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道德作为观念形态的问题,其根源存在于社会体制与结构之中。显然,这是唯物一元论的立场。从七十年代末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伊始,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行为发生了、并还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这…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人的主体性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与人的主体性建构韩民青社会转型中人的主体性迷失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要求造就现代化的人。必须承认,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了,权利观念提高了,竞争意识也大大强化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的主体性。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同时发生的负面效应:信仰...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沿袭了几十年的旧体制旧观念正在瓦解与离析,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人的主体性问题,就会发现一个难解的二律背反现象: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物质利益原则、竞争原则等经济法则,给人们主体性精神的觉醒与张扬注入了活力;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和一味沉溺于功利,又恰恰造成了人的主体性精神的抑制、扭曲乃至失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的转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基本目标、治国方略以及权力产生方式和运行机制的法律化、制度化。认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发展,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发展,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法理型权威,使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政治发展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宏观背景 ,探讨了中国行政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价值目标、行政权力运行方式。认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行政发展 ,伴随着社会转型与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行政环境变化 ,逐步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发展的方向及其体制、高效廉洁的价值目标、依法行政的权力运行机制 ,使当代中国的行政发展呈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把握和预见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趋势,适时调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消费方式,是促进人与社会健康、文明、理性、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这个背景下,对转型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做一学理性的思考,其中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生活方式作为生活实践与学科研究的历史如何发生、当代生活方式的特点与核心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社会转型的基本含义及对人的发展影响进行了比较具体的阐述 ,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转型对人的影响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1.
民主化与中国乡村社会转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一  民主化是中国乡村社会二元结构转型的逻辑产物和必然要求。所谓二元结构转型,就是从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以党代政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社会向民主法治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社会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平等、民主和法治则成为时代的主流。其结果之一,必然会导致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将逐渐回归社会,以至最终消亡。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但是,在高度集权的政治社会里,国家和政治的触角无所不及,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转型与代价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社会转型有别于其他国家 ,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表现在这种转型实施的是一种自觉强制的定向发展战略 ,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并且始终面临着如何处理价值创造和实现发展目标与代价之间矛盾的考验 ,因而 ,探寻避免和减少代价的方法和规律 ,是避免盲目性和减少代价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李朝军  闻丽 《兰州学刊》2007,(1):103-105
乡村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城镇化道路,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相结合,可以大大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乡村社会生活,奠定中国乡村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型。思维方式是社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近代以来思维方式转型之所以没有彻底完成,主要原因是转型的现实社会物质基础没有产生。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新的社会生活为思维方式转型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进步,从盲从走向理性;消费生活由生存消费型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生活的样态从封闭、单调向开放转变;生活价值观念从保守到开放逐步更新。  相似文献   

16.
杨巧蓉 《学术探索》2007,(6):97-102
概览西方市民社会的悠长发展历程,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之发育、发展、生成始终与西方国家社会转型保持着相互照映的密切关系。其经验、理念中的一般性内容,可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经验参考,可为中国市民社会生成所借鉴。中国作为后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历史背景、制度环境和当下社会境况,注定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市民社会必将依循一条符合现实国情的道路,即中国社会转型所生发的现代因素催生市民社会的自身发育、市民社会的成长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动力,二者互动发展,共生共强,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转型与刑事政策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的转型中 ,刑事制裁不仅要完成自身的转型 ,而且要在自身转型的同时 ,既保证社会的合理分化 ,又促进社会整合 ,从而控制社会基本秩序。本文认为 ,我国现行的刑事政策 ,如“严打”政策、劳动教养、死刑、非监禁刑等需要调整 ,以适用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8.
以一种宏观的历史视野,分析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分析我国社会转型面对的复杂时空背景和转型特殊复杂性,便会凸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双重取向:现代取向和社会主义取向.如何在坚定不移地坚持这双重取向的前提下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调适二者的关系,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转变的现代化转型,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层面的市场化、政治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化、文化层面的多元化、社会层面的信息化.在此趋势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应以效能化与民主化为目标取向,才能达致科学、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治理面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进行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已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热门术语。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变动,其特征主要通过整体性、异质性、重叠性与形式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与现实等因素影响,造就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在所处历史方位、驱动机制、策略方针、主要内容、路径取向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