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基于企业组织功能的区位分工,高端的、附加值较高的活动环节逐步向总部集中,促成了总部经济的形成;而创新氛围、生产性服务业则已经成为影响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区域创新氛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以促进企业总部的区域集聚,并通过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快速提升,才是总部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也是总部经济发展应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是指环渤海区域的各种各样的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在一个更广的范围内自由流动,区域在经济上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合作顺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分工合作机制。区域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3.
依照主流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按照中心外围论的观点,这种分配却不是平等的。随着世界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形式成为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我国一直以来依仗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参与世界的国际分工,处于价值链的加工装配环节,附加值低,无法得到与发达国家平等的贸易利益。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有可能改变低层的国际分工地位,实现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贸易利益分析方法,有效排除了传统总值贸易中存在的“重复计算”等问题。在梳理国际贸易理论演进下贸易利益内涵改变的基础上,从价值增值和要素收入、创新和经济增长两个方面阐释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静态和动态贸易利益的内涵,并从经济发展和企业能力等角度总结了影响贸易利益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丰富全球价值链分工对贸易利益影响的传导机制、真实测算基于权属的贸易利益及构建完整贸易利益评估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迁都”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一些企业纷纷把公司总部或重要部门从小城市迁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有的甚至迁到海外。在企业“迁都”的背后是“总部经济”悄然兴起。“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拥有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并将生产制造基地分布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6.
产品内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发生了重大转变。分工的细化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更多地体现为全球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而非传统的最终产品优势。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中,产业升级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研究产业升级的问题,根据该价值链条的增值路径来安排未来产业发展战略,以实现国家的战略利益。(一)产品内价值链分工的界定及其基本内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生产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及产品内分工转化。产业间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国际化的方式和特点,可以看到产业集群国际化是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为了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就要加快产业集群的国际化程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并力争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附加值较高端。  相似文献   

8.
建立起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联系密切的空间经济布局结构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立足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推动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现已初步呈现三大经济区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但区域经济布局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极集中”,但总量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地域分工不明显,特色优势不突出,产业同构,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县经济薄弱,特大城市缺乏中间层次的功能传递,难以有效带动腹地发展:经济布局与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不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因此,“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经济发展应按照分类发展、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适度发展的原则进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9.
<正>四种正面趋势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南方国家迅速崛起。到2020年,南方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60%以上,出口总量占世界的近70%,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贸易自由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层次更深,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国际分工和产业发展格局,这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全球性的跨境投资、跨国兼并、跨国技术扩散、  相似文献   

10.
先进制造业所具有的创新性及高技术特征,使其最有可能成为世界及我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重要依托。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世界先进制造业的五大发展趋势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及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从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强化品牌意识、实现价值链引领识等方面,提出新形势下通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1.
辽西沿海地区经济振兴、快速的发展,产业升级换代,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群。要依靠智力资源结构与开发保障。通过构建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培训体系,形成持续性智力资本累计及合理的智力资源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生产不断演进的背景下,参与国际分工各国在共享分工福利的同时,如何避免 外部世界的冲击?关于这一问题,若从一国所处的与其他国家的价值链贸易网络的视角给予 考察,或许能够得到一些答案.本文基于2000年~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性质,且整个网络的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接着指出,在全球生产网络分析框架下,一国可通过强化其在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中的集约性和广延性特征,实现自身重要程度的提高,弱化来自外部波动的影响.最后,从进口(投入)和出口(产出)两个方向对上述结论给予验证,即一国可通过增加上下游贸易对象数量并降低贸易强度分布集中度,做广做均全球外贸发展布局,弱化内外部之间风险互相传导的冲击,稳健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两大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整个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要参与到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来,中国在新的国际分工中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近年来,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城市群。中西部的成渝地区,长沙湘潭地区以及东北地区也在蕴育组成各有特色的城市群。这么多的城市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非偶然。因此,有必要研究环太湖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及湖州五个城市的经济联动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荆林波  袁平红 《管理世界》2019,35(11):72-79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研究现状出发,对全球价值链变化新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已经发生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兴未艾,全球价值链转型正在进行。全球价值链突破现有的物理空间局限,太空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主导区域贸易协定新规则,全球价值链重构内生化趋势明显。全球价值链分层逐步形成,附加值获取日益固化。针对全球价值链变化的新趋势,中国应当以新旧驱动力融合为着眼点,培育数字经济的中国优势;以中国空间站建设为契机,抢占太空经济制高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加速全球贸易网络构建;以复杂全球价值链打造为核心,提升附加值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总部经济在中国:四大新模式助力二线城市后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聚集,带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形成强大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对中心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通过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因素。本文从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区域分工格局、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动因与发展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一国的竞争优势已不再体现在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为在产品内国际分工链条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产品内国际分工为我国融入国际经济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延伸企业的价值链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1、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世界市场为前提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因此,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理论基础便是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其一,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是指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国民经济之间的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生产力大发展,必然把各国的生产纳入到国际分工的体系之中,并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纵观历史,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传统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后又发展到工业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分工,再深化到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的…  相似文献   

19.
开放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内涵不断扩展,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日渐错综复杂,对一国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考察必须将其置身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网络中。基于1996~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本文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全球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格局,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3个维度对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进行了刻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演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国家的贸易网络特征呈偏态分布。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实证检验了一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对其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一国的全球农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具有稳健、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转变进行了思考分析。通过对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开发和售后服务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创新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对其存在的技术落后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进行揭示,表明中国现阶段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组装环节,但却呈现出了向上游技术研发环节和下游的销售服务环节转变的强劲的势头。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