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是对两条《经》、《说》的校勘和诂释。文中,在考察前人成说并指明其正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一)校“知”条《经》的“间”字并《说》文的“闻”宇作“问”,从而根除了前人从《说》校《经》作“闻”而与“身观焉”的“亲”纠缠不清之弊.(二)释“知”条《说》文“志行”的“志”、“行”即《小取》篇“以辞抒意”的“意”和“抒”,“志行”就是意志(对事物的断定)能够表达出来,也就是思想的沟通。又校本条《经》《说》为“知、问、说、亲”和“[辞]名、实、合、为”两条。这样,就解决了前人以《经》《说》所述为七种知识的种种格。(三)训两条《说》文的“观”字为“游”,即身临其地的“游历”、“交游”,略似今语的“实践”;并纠正了历来认为下条与上条直接有关之误。  相似文献   

2.
唐前“辞(词)”名义源流考周延良“辞(词)”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着突出的多义性和明显的复杂性。大而观之。可以类分为三个范畴:一是词汇学范畴的内容;一是语义学范畴的内容;一是文体学范畴的内容。“辞(词)”在词汇学范畴的内容,主要指“...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怀石料理(Kaiseki Ryori)”?翻开日本的《大辞林》,  相似文献   

4.
两汉《诗》学史札记三则董治安一《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扬雄是西汉后期赋坛的大家。他四十三、四岁(成帝元延年间)之前,专注于铺张扬厉之赋的创作;而五十多岁(哀帝建平年间)以后,有感于大赋之“劝而不止”,“又颇似倡优”,于是“...  相似文献   

5.
试论《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存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目录自刘向、刘敬撰《别录》和《七略》始,就逐步形成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到了18世纪清乾隆帝敕修《四库全书总目》时,把目录的政治性放到首位,极功近利,力求《四库全书总目》为其树立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为其消灭反清的民族思想和为其推行文化教育政策服务,别出心裁地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建立了“存目”,把我国大批古藉列入另册,使我国古籍的损失超过历史上“祖龙”、“萧绎”、“隋场”、“安史”等历次坟著损失的大厄。《四库全书》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一四十八年(1783)官修的大型丛…  相似文献   

6.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侯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以上所引,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一段,见(清)吴楚材、吴调侯著《(原注)古文观止》一书第379页,该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相似文献   

7.
西周时,把已成书的《周易》──《易经》六十四卦每卦每交都作解释,叫“卦辞”和“交辞”。为使人易懂,《易经)的这些“交辞”,都用文学语言、散文、韵文的形式写成;就其内容,则反映了当时生活上的婚、丧、嫁、娶、耕、牧、渔、猎;在社会结构上反映家庭\法律;在战争上反映胜利与失败;在宗教上反映神鬼与人的关系等等。虽然成书于统治阶级文人之手,历史上一般都说是周朝文王整理编写的,“西伯囚而演(易)”。统治阶级用它卜资被统治的人们也相信它。《诗经·氓)中不是那个”氓”,在结婚之前,还占I一卦,卦象吉利,才成婚的…  相似文献   

8.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是南宋前期的进步思想家,坚持抗金统一的政论家和爱国词人。他同当时以朱熹(1130—1200)为代表、替大地主顽固派妥协苟安路线服务的“道学”(又称“理学”)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我国史册上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关于陈亮的进步思想与当时永嘉事功(也叫“功利”)学派的关系,前人不大注意研究。陈亮一生曾多次到过永嘉(今温州),访问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陈傅良(字君举)、叶适(字正则)等人,《陈亮集》(即《龙川文集》)中没有留下详细记载,替陈亮…  相似文献   

9.
一、《西洲曲》考证在我国古代文苑中,《西洲曲》是一首极为优美动人的情歌。陈胤倩称它是“言情之绝唱”(《古诗选》)。古今不少评论家认为,《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然而,由于史料的医缺,《西洲曲》的篇题、作者、写作年代和产生地域,却都有待进一步考证。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家人郭茂情的《乐府诗集》。郭街清把它归人“杂曲歌辞”。唐代温庭筠的拟作《西洲曲》,又称《西洲调》。可见,“曲”在这里是“乐调”的意思,《西洲曲》是乐府曲调名。它和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三洲歌》、《长干曲》、《襄阳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评介法国M·艾尔费女士(《藏族格萨尔王传·赛马篇)歌曲研究》一书。书分上下两卷,上篇为(赛马篇)的翻译和注释,下卷则为研究部分。我们评介著者研究《格萨尔·赛马篇》的特殊性及其系统性。她是从研究《格萨尔》的诗句双音节词组构成为起点,再谈七音节诗句的构成,然后如何配以“专用曲调”、“套曲”、“通用调”等,引人深入理解(格萨尔)诗辞和曲调内涵,值得我国专家学者们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运用中,几种辞格融会起来使用,就是辞格的综合运用,它一般分连用、兼用和套用。本文只谈辞格套用问题。在一个语言片断里,几种辞格在不同层次上运用,即大辞格中套着小辞格,这就是辞格的套用。辞格套用,大小辞相互相配合,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交相辉映,从而加强了语言表达效果。例如:〔王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外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比拟,套用了排比,排比中又套用了三个比喻连用…  相似文献   

12.
《后汉书》是范晔“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该书问世后,历代史学家颇为赞许。本文举其特色:在体例、史料、编撰方法、观,点以及在写作方面等。范晔自诩其书为“自古体大而思精”。此说非夸大之辞。  相似文献   

13.
从“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精神世界韩贞全夏目漱石(1867~1916)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大文豪,通过其“三部曲”(《三四郎》、《其后》、《门》)向世人诉说什么?对此人们的评论不尽相同。拙文主要从“三部曲”的人物心理分析入手,试管窥夏目漱石的精...  相似文献   

14.
喜读《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陈尚君一宋人喜治杜诗,“千家注杜”虽是夸大之辞,即如元好问《杜诗学引》所云“杜诗注六七十家”,已颇可观。持论严苛的钱谦益指斥宋人所注“大抵芜秽舛陋.如出一辙”(《钱注杜诗略例》),虽失于偏激,但各家水平相差悬殊,多因袭逞臆...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金沙江大裂变》是“写中心、唱中心”的产物,又是运用“三结合”创作方法撮合而成;报告文学不是“史话”,《金沙江大裂变》则是错误百出的大杂烩。其《主编阐述(代后记)》则是一篇只有在文革时期才能得见的文学宣言。  相似文献   

16.
“辞尚体要”一语最早出自伪古文《尚书·毕命》篇,是指文辞表达的旨趣切实完备且抓住要领。“辞尚体要”说的文章理论价值经刘勰《文心雕龙》揭橥之后,对宋代的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宋一代帝王和文人臣子经常利用“辞尚体要”说批评、纠正当时浮华的文风,使“辞尚体要”说一直回荡在宋代的文坛上,可谓不绝如缕。宋代的古文革新能取得成功,“辞尚体要”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宋代,“辞尚体要”说作为遏制浮华文风的一剂良药,能否被付诸实践,有诸多因素制约,其中帝王与朝廷的好尚,实乃有力之提倡。宋代重视“辞尚体要”说,与宋人好议论、崇尚夏商周三代的文风、普遍重视文章的实用性和《尚书》学的兴盛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公羊传》通过《春秋》之辞、辞序、笔削、书法阐释《春秋》之义。《春秋》之辞、辞序、笔削、书法具有两个意义层次:表层义与深层义。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一段距离而形成意义的“间距化”,故很难通过表层义理解深层义。《公羊传》在解释《春秋》时表现了较强的主观性,一是表层义与深层义的“间距化”,为《公羊传》发挥其主观思想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二是一般书法与书法之变的对立统一,为《公羊传》解释《春秋》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相似文献   

18.
(一)《淮阴师专学报》今年第一期刊登的《气往轹古,辞来切今》(以下简称《轹古》)一文,对明末胡夏客的《王昭君辞》推崇备至——该文由晋石崇定昭君诗“悲剧”基调作用的《王明君词并序》说起,列举了在立意上都属“石崇一路”,“渲染悲怆气氛,未见新意”的唐代李、杜等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王粥摒弃迷信,以理性治《易》的学术思想,即:从理论上正确地解决了《周易》卦象与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卦交辞文字的譬喻性的问题,且在具体的释卦中有所运用。但是,由于他服膺《周易大传》的“象数说”,导致了释卦中的某些失误。随之论述了王弼以“无为”解决了“会通孔老”的时代课题,从老子道的作用层上发掘其理论的价值。这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开展“老学”研究,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洛克“反省说”辨正马云泽在我国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的“白板说”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而他的“反省说”则是其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成份,或者说它是洛克在哲学基本立场上向唯心主义的让步和妥协。马小彦主编的《欧洲哲学史辞典》、罗森塔尔等主编的《简明哲学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