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靳步 《新少年》2013,(9):26-27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我希望下辈子,下辈子我做他的老师。因为这辈子,这辈子他已经做了我的老师。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老师,我这么以为,他以他细腻的爱心包容着他的每一位学生,当然也包括我。  相似文献   

2.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诽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相似文献   

3.
徐友渔 《可乐》2008,(6):74-74
大约五六年前,我和我的研究生通电话,指导他阅读哪些专业文献。我问他曾经读过哪些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他答不出来。我把我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读过的一些名著罗列出来。希望其中有几本他也看过。使我大失所望的是,他没有看过其中任何一本。我告诉他。尽管他现在  相似文献   

4.
安顿 《可乐》2008,(1):24-24
旦旦是我的小外甥,14岁,在北京一所重点中学读书。今年旦旦过生日,我没像往年一样给他买"惊喜",把不准什么东西能让他惊喜。我问他:"你想要什么?"他眨眨眼睛说:"小姨,你觉得如果我给斯皮尔伯格写一封信,告诉他我爱死他的电影,他会给我回信吗?"我给他讲了个故事:"斯皮尔伯格小时候,像你迷恋他一样迷恋一个大导演。他去片场门外等,人家没时间见他。他下定决心拍电影,见那人。有这样的童年经历,他一定不会怠慢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影迷。"旦旦眉开眼笑。我想他也就是问问。  相似文献   

5.
伤痛的初恋     
魏西风 《今日南国》2006,(11):45-45
我16岁那年被村上一位烂眼的阴阳先生骗去做了他的徒儿,那时因为我逃学,常去他家和他的女儿二妮玩。他骗我跟他走时对我说,跟着他在外面吃得好喝得好,并说把二妮许给我做媳妇。于是我就跟着他去了,我管他叫师父。师父专给人看阳宅驱鬼,人称他阴阳先生。听村里人说,师父是河南发  相似文献   

6.
老怪:在办公室有一个人对我很友善,他一来到公司好像就对我很亲近,他很喜欢邀请我和他一起吃饭、运动,他还经常和我谈起他周围友善的邻居,和蔼的房东,但是对他自己却只字不提。同事们都认为我们是好朋友,但是我隐隐地感觉到他对我的亲  相似文献   

7.
这个男人虽然身材魁梧,脸型硬朗,酷似美国动作巨星施瓦辛格,虽然他对我很好,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时常让我骑坐在他宽阔的肩膀上,但我就是不愿面对他,羞于在我的老师和同学面前提起他。 他是一个蹬"板的"的男人,每天早晨到大商场门前等活儿,帮一些人把大件物品送回家,自己挣到一点儿可怜的小钱--他就是我的爸爸! 其实,在我更小一些的时候,我爱他,像他爱我一榉。那时,我读二年级,每天早晨坐他的"板的"上学。他把车蹬得飞快,我自豪地看着过往的行人,感觉"板的"仿佛是一艘在大海里  相似文献   

8.
要是鲜花不生气,如何怒放?我妈是他的继母,他爸是我的继父。在他14岁、我12岁时,我们被父母硬生生放在了同一个家里。他叫冯凯,我总是厌恶地叫他"二马子"。他也不客气地喊我"糖包子",因为我姓唐。  相似文献   

9.
李水生 《老友》2014,(6):43-43
正我有一个小孙子,小名亮亮,今年6岁。每天他从幼儿园放学回家都要缠着我陪他玩游戏。他喜欢玩的游戏有奥特曼打怪兽、猫抓老鼠、植物大战僵尸。每次看他玩得那么开心,我也很高兴。去年冬季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里与人下象棋,他在旁边看,后来便缠着要我教他下象棋。我说下象棋很难学,要他学点别的,他说只要教他,他就能学会。看他那么坚决,我决定"收他为徒",但向他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专心致志;二是持之以恒。他点头同意。从此,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他再也不让我陪他玩游戏,而是专心跟我学下象棋。  相似文献   

10.
雷茂盛 《老友》2010,(8):43-43
父亲木讷,做什么事都要慢一拍。小时候我过生日,等他回来一起吃饭,可是直到我快睡着了,才听到他掏钥匙开门的声音。我学校开家长会,他是最后一个来的,他赶到时,家长会已接近尾声。我生病住院,夜夜守着我的是母亲,而父亲,只是在我要出院那天才赶来,摸摸我的头,然后就蹲在外面抽烟。我上大学那年,他说来送我,可是等了许久,也没见他的身影,等车要开了,他才骑着单车晃晃悠悠地赶来。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慢,总是迟到。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爸爸不是伟人,但他煮的咖啡是最香的。每天上学前,他都为我和弟弟煮咖啡,制作美味的早餐。我的爸爸不是伟人,但他在我的房间里摆满了书,让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的爸爸不是伟人,但他最喜欢听我讲笑话。我只要一开口讲,他的脸上就流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的爸爸不是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8,(6)
遇到他那一年,我19岁,他49岁。我叫安小东,他叫金小林,我和他就是一对冤家。那一年暑假,我放假回到家里,家里平白无故地多了一个男人,我觉得很别扭,进出都不方便,冷着脸不跟他说话,也不跟他在一张饭桌上吃饭。但是,到了吃饭的时候,他还是会讨好地笑,喊我过去吃  相似文献   

13.
父亲     
那个叫做肖力的男人,注定与我有不解之缘。他叫我儿子,我称他为父亲,到目前已经持续了十四个春秋。梦里仍会出现他高大的身影,昂然地走着,身边跟着小小的我。尽管我已高他些许,但每每我站在他的身边,总会下意识地仰视他。他出生在山东的一个没什么名气的县城。据说从小学到大学  相似文献   

14.
干件大事     
进屋的人都是来擦皮鞋的,他们大多数态度和蔼,心情愉快。但是,这一位穿黑上衣的人却与众不同,我一看见他就有这种印象。我觉得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他,却又肯定没有和他面对面地相遇过。“小鬼,一星期挣多少钱?”他问我。听得出他在嘲笑我。没等我回答,他就开始告诉我,他在我这么大  相似文献   

15.
方飞 《社区》2005,(5):52-53
知心大姐: 您好! 我这些天非常苦恼,是为了感情问题 我曾经在外企工作,喜欢我的人不少后来我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他比我大岁,自己开了一个小公司,有点小钱。他很有气质,我挺喜欢他的。 我们好了以后,他说我上班太辛苦,不让我去了。他自己有一套房子,我们的恋爱谈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住到了他那里,经生活两年了。 他对我特别关心体贴,我也十分爱他由于我的年龄小,我们谁都没提过结婚,得那是以后的事,只是感觉生活幸福就挺好。他是我的初恋,也是我惟一倾心的男人。 本来日子过得挺平静,我们两人都很快乐,我虽然没有工作,但挺充实,我拿了会计证,…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有趣的哥哥,他既顽皮又可爱,他既奇怪又认真,真是被他弄得晕头转向,他……记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在外面玩打架的游戏,战了几个回合,他就败在我的手下了,我也没在意,就走了,刚走出一两步,我回头一看,忽然,他跪在了地上。还没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就手撑着地,向我磕头。害的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詹蒙 《今日南国》2007,(3):53-55
丈夫有了“婚外情”我结婚两年了,丈夫胡伟光是大连市高校的—位老师,我们的婚姻平淡却美满。我的父母是经商的,我是他们的独生女。他们并不满意我的婚姻,说他与我的条件相差得太远:父母从小离异,他的妈妈靠开小卖店含辛茹苦地把他送上了大学。结婚没有房子,还要养活自己的母亲。但第一次见面,他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候,他就把他家里的情况如实地跟我说了。他说,如果女方不能接受他的母亲,他绝对不会结婚。就凭这句话,我就决定跟定了他。结婚的房子是我父母准备的。结婚两年来,他对我父母毕恭毕敬,但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决定考研究生,但是两次都差几分而落榜。我发现两次落榜的打击对丈夫实在是太大了。这一年来,他跟我的交流越来越少,而沉湎于网络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一次,他竟忘记了去给我妈妈拜寿的时间,害得我在公交车站傻等了一个小时。最可气的是,他的手机没电了,也不知道充电。家里电话线也被拔掉了。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3)
老公曾是别人的老公 ]我的老公杨易(化名)大我十二岁,有过一次婚姻经历。也许别人觉得我和他不配,但我从未在意过别人的看法,因为我一直认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爱他(她),便可以超越一切障碍。我不在意杨易的年龄,不在意他之前的婚姻经历,只在意他是否爱我,能否对我好。而杨易确实视我为珍宝,捧我在手心里,我也觉得他就是上天冥冥中安排给我的人,对他无比珍惜,这就够了。  相似文献   

19.
■倾诉人:于露女26岁他,是我最爱的男友遇到了原,我才懂得了爱情的滋味。我爱他的目光,像是最深的湖水,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至今,我都怀念我们曾经的那段热恋,几乎燃烧了我整颗心。还记得那一次,他用深情的目光望着我说:"其实,见到你的第一次,我就喜欢上你了!"于是,我就深深地陷入到他的爱情魔咒里,怎么也逃不开了,即使他曾离过婚。据他说,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几乎令他丧失对生活的所有信心。我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很依赖我,一天看不到我,他就不停地打电话问我去了哪里,仿佛我会随时消失似的。  相似文献   

20.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