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宋元为萌生期,明代为拓展期,清代为深化和完善期。古典戏曲政教之论的发展历程,呈现出历时承传、现实导引与梯度拓展等多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雅俗之论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代得到较充分的阐说,曲论家从肯定用俗、力主雅俗兼融及从文体质性比较诗、词、曲之别的角度论及到雅俗,雅俗之论被拓展了开来。发展到清代,曲论家对雅俗与文体、雅俗与角色、雅俗与科诨、雅俗与曲作者的关系及雅俗融合、化俗为雅、超脱雅俗等论题进行了更为广泛、切中的探讨,雅俗之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重婚行为不仅逾越了国人固有的家庭道德底线,也是对法律规制的无视和违反,还是对婚姻法立法基础的践踏,更是对受害人人身权益的严重侵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在重婚问题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设计方面多有不足,致重婚行为不能被有效遏制、受害人的权益救济阻力重重甚至无从实现。基于对善意相对人法律保护的需要以及为了满足法律制度内在协调统一的要求,对重婚关系应采用当然无效的确认方式,取消重婚期间同居双方所得财产为共同共有的规定,通过构建夫妻共有财产的强制终止制度,促成对重婚关系中善意相对人司法救济制度的确立,确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保障重婚者合法配偶的应有权利。  相似文献   

4.
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结构,有着完整的体系,并且形成了分布网络和系统。笔者曾在一篇文章里作了初步阐述,惟有些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探讨,故再撰拙文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6.
宋元时期古文批评中经常出现“格”这一术语,南宋以来批评家已经注意到了古文风格问题;元代批评家更是以风格批评为主体,从题材和风格的关系上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格”的内涵以及标准.从理论上为明清时期古文风格论的形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铺垫.  相似文献   

7.
“翻译”定义繁多之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 (本文指文学翻译 )的定义在翻译这门学科里是个看似最简单的问题 ,然而因其在国内和国外林林总总、各具特色 ,显露出复杂、深刻而又色彩斑斓的一面 ,折射出当前该学科领域热门话题———翻译理论的种种缩写。当翻译活动经历了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后 ,却仍无一条翻译定义为世人公认 ,而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翻译定义又俯拾即是 ,“这是一个颇耐玩味的事实”。在此 ,文章对这一独特的现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清代词学批评正变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词作风格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二是从词学流派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三是从词史发展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上述三条线索相辅相成,从不同维面展开了对词作历史发展及其多方面艺术特征与体貌呈现的认识,共构出传统词学正变批评观念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9.
10.
张裕钊因会试得主考官曾国藩赞赏而结成师生之谊,成为"军中秘书".张作文作诗皆受曾影响.吴汝纶也因科举而得曾国藩赏识,留用曾府,起草奏疏,影响最大.科场不利的黎庶昌得曾国藩提拔,"教以作文之法",成为桐城派一流作家.薛福成因<上曾侯相书>而得曾氏重用.薛文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开拓了桐城派散文新境界,堪称现代散文之先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校国防教育在提高青年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所起的作用,深入论析了国防教育在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中的现实功能及两者的内在联系,对正确认识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裕钊因会试得主考官曾国藩赞赏,而结成师生之谊,成为"军中秘书"。张裕钊作文作诗皆受曾国藩影响。吴汝纶也因科举而得曾国藩赏识,留用曾府,起草奏疏,影响最大。科场不利的黎庶昌却得曾国藩提拔,"教以作文之法"。黎庶昌成为桐城派一流作家。薛福成因《上曾侯相书》而得曾国藩重用。薛福成文介绍西方风土人情,开拓了桐城派散文新境界,堪称现代散文之先声。  相似文献   

13.
宋元时期科举文批评中经常出现"格"这一术语,南宋科举文批评中作为术语的"格",主要是从文章的方式、方法上进行论述的;元代科举文批评中所使用的"格",更多的则是从文学风格入手,文章学的意义更为突出。元代文学风气影响对"格"内涵的稳定,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稳定的文学批评范畴——格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出现的很多契丹字经过了母语非蒙语的国内外专家们在一定程度上解读和分析。本人根据《契丹语研究》以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相关史料记载的用汉文标注的契丹文字,结合现代蒙古语和契丹族曾居住地方的蒙古族方言,并利用《蒙古秘史》蒙汉对照版,进一步判断和提出了一些契丹语、蒙古语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契丹语蒙古人的形象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初次出现是公元九世纪,中国古史书《旧唐书·室韦传》中曾以“蒙兀室韦”加以记载。但是,能够通过文献资料对蒙古人语言进行研究是十三世纪以后的事,因此,当前研究蒙古语言的历史不得不以十三世纪作为出发点。强调  相似文献   

18.
朱天文是华语文坛上最优秀然而也是最难解读的小说家之一。从都市书写、身体书写与语言书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由此发现其一以贯之的后现代抵抗姿态。朱天文书写的台北是都市的台北、后现代的台北,借由这一书写,她填补了华文文学中书写抵抗后现代大都市的空白;朱天文的身体书写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借由书写情欲展开后现代分崩离析的认同探讨,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她对生命对时间的焦虑;而语言是朱天文作品最醒目的标志,她不断地试验中国文字的表现力,终于在《巫言》中大获成功,对她,语言/书写既是抵抗后现代的一种姿态,更是她生命的形式,她的原乡所在。  相似文献   

19.
20.
在文学现状日益复杂、文学观念层出不穷的当下语境中,语言文化批评作为一种新型的批评形态越来越得到学界的接受和肯定。语言文化批评以其自身独特的视野与价值,对我们深入窥视文本极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