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争先恐后地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谋求职业,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尤其是每年春节前后,大批民工滚滚而来,致使全国铁路干线列车严重超员,大中城市车站旅客爆满,形成了难以遏制的“民工潮”。进入90年代后,民工潮规模急剧扩大,势头有增无减,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汇成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再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进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之间的矛盾,这对于组织更多的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切实做好再就业工作至关重要。 一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7亿多劳动力,分布在农村的有4.5亿。由于农村经济靠粗放经营,现有的农业资源就业弹性十分弱小,仅能容纳1.5亿劳动力,加上乡镇企业容纳1.2亿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6000万劳动力和2000万从事多种经营的劳动力,农村仍存在剩余劳动力约1亿,这是一支数量庞大的失业大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城市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下岗职工不断增多,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再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受经济利益驱动,纷纷进入城市寻找就业岗位。据统计,1997年全国流动的农民工达到6000万。如此庞大的流动人口,对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个矛盾究竟怎么认识、怎么解决,对农民进城是堵还是疏,这是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民工潮”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地区“民工潮”及其对策研究陈宗胜,高国力自80年代末期以来,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居民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发达地区城市谋求职业,引发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形成难以遏制的“民工潮”。进入如年代以后,民工浪潮规模不断扩大,势头有增无减。目前....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疆就业形势就业岗位供需矛盾突出目前 ,新疆有四大群体亟待解决就业问题 :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流动就业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特别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增大 ,其中最困难的是“40 50”人员的就业问题。“40 50”人员指 40岁以上的下岗女性和 50岁以上的下岗男性 ,他们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 ,再就业能力差。 2 0 0 2年 ,新疆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在城镇就业的人员约 3 6 5万人 ,而新增就业岗位只有 2 0万个 ;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 1 50万 ,其中需转移到城镇就业的约为 2 5万人 ;外来劳动力约为 40万…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前提假设不适合我国实际情况 ,因而其结论难以照搬来分析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状况。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着城市制度壁垒 ,外来的劳动力只能在壁垒外缘就业。进入 90年代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大量工人下岗 ,然而其再就业的取向与农村劳动力有很大区别。现阶段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规模与城市失业及再就业的相关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其剩余劳动力流入发达城市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农村流动人口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出现“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而目前我国城市对这一状况还没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教育界、学校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李二虎目前,我国农村有4亿多劳动力,其中剩余劳动力有近2亿。在这近2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有5000~6000万人处于流动状态,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而且在村剩余劳动力还将以每年10001人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20...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处于“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第三阶段。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应当坚持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协调发展的思路。1.从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两个方面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工业规模扩大提供更多的资金积累和产品销售市场,以创造工业就业机会;2.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劳动积累弥补资金不足,扩大劳动力就业的资本弹性;3.在乡镇企业发达地区,推行“乡镇企业连片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以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走西方向城市转移的路子在中国难度很大.本文运用人口流动模型,结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寻求其转移的新思路.中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除了有序地向城镇转移外,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开拓农业新型范围经济,深挖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两者并举是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利弊及对策杨锦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对活跃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测算,目前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3亿,全国跨省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达2000万以上,如果按照目前的状况,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11.
“民工潮”的社会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今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患有农村人口过早过快转移引起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造成的“城市病”,和由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期滞留农村引发的“农村病”①。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防治“城市病”和根治“农村病”方面摸索出了一剂行之有效的妙方,那就是采用“离土不离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办法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然而,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况且,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光靠“离土不离乡”的妙方显然不能完全根治沉淀已久的“农村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有较高的劳动报酬和优裕的生活条件,可能的就业机会和选择空间比农村要多得多,存在强烈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拉力因素,因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但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实行抑制性政策,主张农村就地消化、吸纳剩余劳动力,排斥、限制其向城市的转移,以保障城市下岗职工充分就业.事实上,这种抑制政策并不能解决矛盾.虽然它对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实现短期职业目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不利于促…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迁徙成为新时期人口流动的主体,而打工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基本的生存方式和劳动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给务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东部地区特别是城市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惑和冲突。客观地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徙,充分利用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协调好  相似文献   

14.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即在强调多向分流的前提下,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延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的加速流动;避免分散的工业化道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文章还就如何实现这一思路,提出了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创新,加强政府对“民工潮”宏观调控和指导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当前热点的“三农”问题出发,着重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可回避的、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克服盲目流动的倾向。通过体制、制度改革,努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人口出现了交叉流动:一方面,由于农村广泛推行农业联产责任制,农村生产力获得大解放,农村中剩余劳动力一般占农村人口的30—40%,高的地区达60%。这些剩余劳动力正向城市,尤其是向小城镇流动。另一方面,由于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和一些中小城市工业急需各类科技人才和有熟练技能的劳动力,通过招聘等渠道,吸引了大城市及一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现有生产条件下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中富裕出来,而在农村其他产业微弱发展的情况下不能选择就业情况下表现出的剩余,这种剩余具有相对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序、盲目、单向转移,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成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才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难题 ,“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我国农民工问题的一项很必要也很及时的举措。其实 ,“农民工市民化”其根本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对立 ,农民工产生的根源在于“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隔离 ,因而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就业压力下的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阶段正面临着沉重的城市就业压力,农村人口城市化处于该进难进的两难困境,维持整个社会的就业稳定应适当控制农村人口城市化和致力于实施城市再就业工程,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应从扩大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来降低劳动力供给、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来增加劳动需求、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和加强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来促使劳动力向农外和乡外转移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