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养食客     
“食客”在我国战国时代最为盛行,如当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都各拥有“食客”数千人。这些人的待遇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遂拜张仪为客卿。  相似文献   

3.
从"毛遂自刎"看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宇 《领导科学》2003,(22):22-23
据记载,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赢得了赵相平原君的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公元前256年),燕国派大将栗腹大举进犯赵国,平原君力荐毛遂统率大军前往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满腔羞愤,拔剑自刎。毛遂从自荐到自刎,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探讨领导者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地用好人才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日本学者盛田昭夫在比较东西方管理时,把美国式管理称为“砌砖墙”。美国管理机构事先设计好某种“合理化”的组织范围,对每一项工作的范围和责任加以规定,然后再寻找合适的人员…  相似文献   

4.
冯驩是战国时代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食客。初入孟门,不受重用,因其不满“食无鱼”、“出无车”的生活待遇而弹剑高歌,才引起孟尝君的重视孟尝君任齐相后,门客众多,庞大的开支使他入不敷出,可他的封地薛邑(今山东滕县南)连年受灾,派去收租的人大都无功而返。这时,默默无闻的冯驩经人推荐,前往薛邑为  相似文献   

5.
春申君姓黄名歇,东周时期楚国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以游学博闻、善于雄辩得到楚顷襄王、考烈王的赏识和宠信,任楚国令尹(相国)二十余年。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晚期的政治舞台上,他于外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于内辅国持权、广招宾客,可谓是名重诸侯,权倾国君,极为显赫。然而,聪明一世的春申君,最终却落得  相似文献   

6.
正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养士是在树立私人小恩,是为了一己之私利,并不能为国为民谋求福祉。战国后期,各诸侯国贵族养士之风大盛,养士甚至已经上升为诸侯公卿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些诸侯公卿更是把网罗人才、礼贤下士作为展示自己实力和名望的一种手段。这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但"四公子"的所作所为高下各异。齐国的孟尝君是其中最具争议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正>儒学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其哲学伦理,经常阅读既可增强理性思考的能力,又可获得奋发向上的力量。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寓言故事,针砭时弊、趣味横生、引人深思,对年轻公务员做人处事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楚人学齐语":交友慎才能拒腐蚀【楚人学齐语】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呢?"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若  相似文献   

8.
鹿战     
戴希 《领导文萃》2013,(5):128-130
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故事了,反正当时诸侯割据。群雄鼎立。时间一长,各诸侯国有盛有衰,其中北方的齐国与南方的楚国势均力敌,齐王与楚王便成为当世两大霸主。齐王是个有野心的人.他一心想独霸天下。要称霸必须除楚,但楚国军事力量强大.想用武力征服,并无胜算把握。为此,齐王常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长了一嘴的燎泡。  相似文献   

9.
刘新宁 《领导文萃》2006,(12):158-160
网上有个调查:如果可能,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下面列出了各个国家的各个时代。若从古国中选,我会选择春秋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让我激动,这个时代的人让我敬爱。这个时代,没有人刻意地去倡导什么、呼唤什么,但每个人都自觉地按照道理行事,上至国君,下至百姓,小至一言一行,大至军国大事,莫不如此。宋楚交战,宋襄公“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一定要等敌人排好阵形。站稳脚跟才发起进攻,结果打了败仗。与敌人讲仁义固然可笑,但也不能不说宋襄公的天真维护了军人的荣誉和崇高。楚国攻晋,晋文公重耳令军队退避三舍,说:“当初在楚国时我曾对成…  相似文献   

10.
刘建祥 《领导文萃》2006,(12):85-88
晏子利齿斥楚王齐国的大夫晏子奉命出使楚国。楚王得知后对手下人说:“晏婴是齐国专会卖弄唇舌的人。现在他要来了,我打算羞辱羞辱他,显一显我们楚国的威风。你们有什么办法?”大臣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阵,终于给他出了个好主意。于是,楚国在郢城东门旁连夜挖了个小洞。楚王吩咐守门的士兵:“齐国使臣来到时,把城门关闭,叫他从洞里进来。”第二天,晏子身穿破皮袄,坐了一辆旧车子来到东门外,要求开门进城。守城的士兵见是齐国的使臣,便指着旁边的小洞说:“您从这个洞口进来吧,绰绰有余,不用开城门了。”晏子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要是我上…  相似文献   

11.
正春秋时代的战争规范《韩非子》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宋国与楚国打仗,宋国军队列好了阵,楚国军队渡过泓水来交战。宋国的军官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数多,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马上发起进  相似文献   

12.
楚国有一个叫养由基的人,他善于射箭。某次,他站在距离柳树百步之外的地方射柳叶,一连射了百发,百发百中。围观的人都叫好。  相似文献   

13.
楚国有个人,娶了两个妻子。外人去勾引他的长妻,长妻打骂他;外人又去勾引他的少妻,少妻却应允他。 过了没多久,娶了两个妻子的那个人死了。旁人就对曾经勾引那两个妻子的人说:“现在你是要娶他的长妻呢?还是要娶他的少妻?”勾引的人说:  相似文献   

14.
正正视人生的问题与苦难。每个人都有很多麻烦,而心智成熟的人懂得带着问题奔跑,愿意去解决问题。你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在抱怨,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愿意解决问题,而正是这百分之二十的人带领着文明的跨越与前进。懂得人与人是不同的。这世界有积极乐观主义者,也有悲  相似文献   

15.
<正> 点菜可“半量” 到沈阳金运大酒店用餐,有的人总感到这个“大”字会不会是架子大、气派大、消费大?!其实非也!食客若认为哪个菜太多,吃不了,就可以要“半量”,即改小盘盛一半数量的菜。而且当食客点菜时,服务员小姐就会不住地提醒你:“是否要半量?!”这样做有几多的好处:一是对某个菜来说,少食可多滋味;二是每个菜的量少一些,可以多吃几个菜,多尝几种味;三是避免吃不了大盘菜而造成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10,(20):149-149
<正>福建地处沿海,海产品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闽先人就以贝类及海生软体动物为食物主要来源,《逸周书》有记载:"东越海蛤"。福建人对海鲜美味的喜爱,近乎于偏执,有诗云:一路风尘容色改,碌碌心思怠。海近沐清风,倦意云消,蟹蚌香难耐。在福建,大至五星级宾馆,小到街边大排档,随处可见吃海鲜的食客,津津有味,乐不可支。  相似文献   

17.
<正> 世人常以“挂羊头卖狗肉”来讽刺那些兜售伪劣产品欺世盗名的人。报载,而今京城真的冒出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餐馆。 这家位于北京美术馆东厂胡同北巷的汤王狗肉馆,大堂正门上一个古朴的羊头笑迎着每一位光临这里的食客,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加之正宗延吉风味,浸人心肺,诱人食欲的狗肉香,引来众多食客,生意十分火爆。  相似文献   

18.
问题41:相传古代有个叫柳下惠的人,一天投宿于客栈。当晚刮风下雪,气温骤降,该栈中一少女几乎冻僵,柳下惠遂抱之入怀,通宵达旦,使其苏醒,而无非礼之举。请问: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对领导干部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晏子使楚”的故事,说的是:齐相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他,便在酒酣之际由两名官员缚来一人见楚王,说这是个齐国人,因偷东西被抓。于楚王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不慌不忙地说:“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咨询》2009,(16):F0002-F0002
虎城中学坐落在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浓郁的梁平县猫儿寨东门下,是梁平县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学校占地60多亩,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19人,在职教职工9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50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