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日东  曹婧博 《西部论坛》2021,31(5):100-111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不利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会促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并通过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是多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是非线性的,并有异质性表现.以200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现阶段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促进效应在中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人口老龄化会通过提高劳动力成本、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加R&D投入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应优化和完善人口、教育及劳动政策,积极发掘和创造人口红利,以弱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结构的消极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赖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转向利用技术红利的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FDI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 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服务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业日益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外资将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笔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探讨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FDI的流入能够促进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本溢出效应。该结论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可以依赖于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有效承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城市到农村为主体的城乡间人口迁移流动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根本原因。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21,(1):148-16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从时间上看,少儿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前期攀升,2016年起,基本维持在10亿左右,老龄化进程加快,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大幅度下降,老年抚养比直线上升;预测到210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33.75%,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至13.43%。从空间上看,全国各地人口老龄化进程步调不一致,从1953年的年轻型转变到1975年开始的成年型,再到2000年起的老年型社会(除了西藏自治区外)。人口年龄结构日益老化,带来了养老及医疗卫生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利用“人口机会窗口”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经济发展;延长退休年龄,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注重提高人口素质以提升人口效率;同时因地施策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等一系列措施,以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快速老化所产生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分工精细化、生产协作全球化.在社会经济生产专业化与迂回程度增加的条件下,产业结构趋于复杂化.产业信息化通过对制造业的渗透,不仅使得传统制造业获得了新的发展,而且也催生了新的信息服务业.通过产业结构信息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特别是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样,信息化通过产业分工与协作的途径促进了经济服务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东省1997年-2012年统计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于区域经济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通过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绩效的;同时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提升区域经济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于城市发展,促进制造产业空间转移,优化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针对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及人口变动数据,计算了城市群目标产业的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并以Shift-Share分析法计算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效应和竞争效应,用聚类稳健标准误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各指标对城市人口净流入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人口从上级城市向下级城市流动,具有明显的协同扩散效应,有利于促进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然而,另一方面随机效应不明显,当前存在着一些城市空间扭曲性政策,这些政策可能阻碍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城镇协调发展的相关机制,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采取措施,以消除这些扭曲性政策。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符合规律发展的一种人口现象。它的实质是人口年龄结构转变过程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老化,也即人口老龄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人口年龄  相似文献   

9.
赵立华 《理论界》2010,(3):43-44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为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而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输入到生产过程,通过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协同定位,促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现代制造研发转化基地,而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新区制造多创造少,制造业水平处于世界生产价值链的低端。因此,必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台湾有关统计资料得知,近十多近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台湾的服务业比重已超过了工业,农业继续下降,服务业产值比重已由1986年的47%上升到目前的68.18%。工业比重由47%下落到目前的30%多。在岛内制造业大量外移的情况下,工业比重还要继续走低,而服务业成长将会相对加快,并将成为推动台湾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产业。  相似文献   

11.
海西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海西区制造业与服务业存在着融合发展的趋势。促进海西区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协同互动发展应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战略;搭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为生产性服务性企业创造理想的投资环境;创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行业规范;加速建设各类专业服务中心,完善制造业配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同全国一样,桂林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老年人口比重就出现了明显持续上升的现象,进入了广义的人口老龄化过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桂林市(含当时的地市,下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5.08%,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昔查,提高到5.64%,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进一步上升到8.28%,进入人口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对于与工业化进程密切联系的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并没有影响。后危机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大国发展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进入了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将有较快速度的发展。短期内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汽车、飞机等新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环保、低碳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将获得较快增长;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巨大。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服务化、信息化、低碳化三大特征。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业的协调发展;以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以低碳绿色经济助推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一,总趋势: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有升有降,服务业比重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发达国家的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也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相同指标仍在上升。1970-1993年,低收入国家(45国平均)的农业比重由37%下降到28%,工业比重由28%上升为35%,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不同省份(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存在较强的地区差异。其中,不同类型地区人口规模变动、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不同,而且,劳动年龄人口中高龄劳动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及未来人口红利剩余期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对典型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提高投入服务化程度能够提高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制造业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会倾向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便宜的优势提升制造环节的竞争力,更少借助投入服务化提高增加值率;服务行业对外贸易程度会调节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经济效应,使用对外贸易比重高的行业供给的服务要比使用对外贸易比重低的行业供给的服务更能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进入新世纪后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生产性服务在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三是生产性服务对劳动就业的贡献在加大;四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五是服务农业的生产性服务不断发展;六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我省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密切。但简单地扩大生产性服务的比重,并不一定能够达到促进制造业发展和升级的目的。通过深入企业集群内部,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对制造企业自营服务和生产性服务外化形成的专业服务企业的运行指标进行机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必须注重系统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将生产性服务从制造企业中分离外化成立专业的服务企业,且企业应该形成一定的集聚,进行符合集群特点的、较为标准的服务运作;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出发,应当营造有利于专业化服务企业生存和发展,并且形成集聚和资源共享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03万,占总人口的12.6%,这一比重在未来还会继续上升,说明我国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合理应对老龄化形势,我们不仅要妥善安置好老年人,更要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新方式,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研究的基础。本文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结构,构建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社会网络模型;分析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社会网络效应并检验,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点度中心度、网络密度、网络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系统运行。据此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互动融合系统组织社会网络进行测度,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对策建议,保障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