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目前存在任职资格要求不具体、选任机制不科学、选任程序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完善法官选任制度应当从确定法官员额、细化任职资格、明确选任方式和程序、建立逐级选拔和系统外选拔制度、落实配套措施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作为法官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法官 惩戒机制存在着主体中立性不足、程序设计对法官权益保障不充分、公正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法官职业保障水平和 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亟待改革、完善。改革我国法官惩戒机制,应该在有效监督法官不当行为的前提下加强法官职务保障和 有利于法官公正独立行使审判权,具体而言,需要设立中立性和专业性的惩戒主体,实现惩戒程序对程序公正的追求,并完善 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3.
纵览中国古代法官选任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发现很多与现代法官选任制度不同的特点.在选任标准上重视候选人的道德品质而轻视法律知识素养;在选任方式上不拘一格,一般以一种选任方式为主,辅之以其他几种次要的选任方式;在选任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常出现制度异化的现象.对于这些特点的认识,可以推动对我国现代法官选任的反思和改进.我国现代法官选任应以知识和能力考查为主,不宜过分强调选任时的道德认定;应当拓宽法官选任渠道,探索从法律学者和律师中选任法官的特殊机制;法官选任制度的设计和完善过程中应当谨防制度异化.  相似文献   

4.
法官选任方式与程序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审判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法官的素质。法官的选任方式与程序是确保法官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法官的选任方式也成为了各国法官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该文对英、美、德、日四个典型国家法官的选任方式与程序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并对改革我国法官选任方式与程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法学界讨论法学方法渐成热点的背景下,中国司法体制下建立的司法解释制度与法学方法论当中的法律解释理论存在着切合的可能和必要。通过分析司法解释制度和法律解释理论,试图厘清中国语境下"法律解释"的双重意义,提出法律解释权与法官解释权两个既相关又不同的概念,并以司法解释制度下的司法解释权作为典型考察对象,着重论述建立在法学方法基础上的法官解释权。其意在划清司法解释权与法官解释权之界限,为法学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提供思考之进路。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包含司法权运作和受众心理两个层面,其内容涵盖"信仰、信心、信任"三个维度。在构建司法公信力的过程中,司法权的运作主要借助对象是法官群体。从法官品质的角度分析,问题主要存在于法官职司职业水平失范和外在形象要求失范等方面。因此,法官只有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致力于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管理才能全面提升品质,达到符合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司法公信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检察机关是我国的公诉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故而检察官素质的高低,对于我国司法工作及法律的执行效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要确保我国检察官具有良好的素质,实行并完善检察官的选任招录制度,是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立是裁判的生命,法官中立是审判权的本质要求,它主要是对法官品行的要求,但同时也是对法官能力的要求,常常与程序公正划上等号,是程序公正实现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提倡构建的法官积极中立,是相对的中立,是旨在既实现程序正义又保障实质公正的中立,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应当将法官中立纳入我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相应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内在视角出发,我国当前的法官伦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法官对自身职业伦理的认识深度不够,法官队伍中缺乏稳定统一的价值标准,法官在司法的过程中缺少和当事人双方的对话沟通。导致当代中国法官伦理的缺失,既有政治原因——司法权的依附性;也有职业原因——法共体的生成滞后和社会原因——社会伦理的分化。因此,当前的司法改革在路径选择上,应坚持由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在诉讼模式的选择上,更多地借鉴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就改革目标定位而言,司法的专业化和民主化应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法官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对公正司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法官制度改革的构想,旨在通过改革,以加快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陈有西 《21世纪》2013,(Z1):17-28
司法制度改革,是一个政治学的范畴。因为中国近十来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在司法系统内特别是限于法院内部试图寻求一种制度改进,是无法成功的,至多只能作些微观上的改进。司法改革必须从整个国家的政治模式出发进行思考和设计。新中国的司法制度,是在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之后,废止国民政府时期的旧法统另起炉灶,根据革命  相似文献   

12.
作者根据权力制衡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内因起决定作用的原理,联系我国法官队伍的现状及审判实际,主张在我国建立以庭审法官为中心的法官四分立制度.作者详细论述了四类法官的具体职称,并着重论证了法官四分立制度的建立,对于禁止法官庭前会见当事人;协调当事人举证与法官取证;坚持公开审判,强化庭审功能;落实错案追究;客观、公正、高效办案;充分利用现有法官资源;建立正常竞争机制;遏制司法腐败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作者认为建立以庭审法官为中心的法官设置是法官制度改革的最终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 ,而司法公正能否实现 ,法官制度的完善与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针对我国现行法官制度的状况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对法官制度改革的一些观点。即 :制定统一的更加严格的各级法官任职资格标准 ,消除法官管理的地方化、行政化现象 ,推行法官的职业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英国治安法官由最初颇具行政色彩的地方官吏,历经变迁,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化基层司法模式的典范,在英国当前基层司法中作用突出.我国基层司法模式与英国治安法官制度颇为类似,因此我国可吸收英国经验,从法官分流、职能分化、明确基层司法职责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最终实现基层司法模式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由心证制度,在审判活动中,法官实行的是“无原则自由心证”。本文就 我国应当确定科学严密的现代自由心证制度、以及现代自由心证制度下合格的法官标准阐述明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近年发生的刑事主审法官担责的3起刑事事件说起,提出主审法官为什么要承担责任、承担哪些责任、是否存在救济程序等问题。为了能让刑事主审法官担责,反思中发现责任与错案概念上的概念界定难和主审法官并不是真正的责任主体以及认定错案标准不统一。为了让刑事主审法官真正担责,提出了需要建立主审法官责任法定原则、主审法官责任豁免原则、保护被追究主审法官权益保障原则3个主要原则。具体构建上,确立主审法官责任追究的前提条件是法官必须独立;进行主审法官责任追究的归责事由是主审法官不当行为为主、错案追究为辅;建立健全主审法官责任追究主体与追究程序。  相似文献   

18.
法律拟制、推定和推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推定作为法律规则既具有刚性的一面,又具有柔性的一面.从法官的经验和自由评断证据角度看,推定规则的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构成对法官自由心证的一定限制和局部侵蚀,但仍为法官的自由心证预留了适度的空间.推定规则、推定制度是在更高层面上表现为司法证明过程中案件事实查明的客观性要求和法官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惩治刑事犯罪的司法制度,但当前对于修复被侵害社会关系的手段较为单一,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有必要从刑事犯罪的规律性着手,分析研究恢复性司法在我国本土化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通过整合侵害人、被害人及社区组织等社会资源,发挥我国警察机关优势,从而构建符合国情的恢复性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