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握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构建新的空间战略布局: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π"型动力带,打造成为文化内外贸易的大通道、文化生产力的动力联动轴;要根据我国是一个超大型文明国家的国情,发展多样化的文化产业区域模式;要面对东西部文化资源的不平衡,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体系;要以周边邻国,一带一路联通地区,以及北美、非洲和拉美等为近中远三重文化辐射带,投射中国文化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对外贸易是国家经济发展主要推力之一,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占据着中国外贸版图的重要位置。基于2009-2018年十年间中国及周边国家、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多对多"的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从时间、空间、个体与群体等维度剖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状况。结果显示,中国的度中心性稳居第一,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具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中国及周边国家经贸网络和中国及"一带一路"国家经贸网络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为克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瓶颈,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把优先发展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针对深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能国际合作,促进沿边地区高质量开放与高水平发展,提高与周边国家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推动港澳台融合发展,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3.
澳门回归二十年来,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在探究和完善中形成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区域、层次、领域、服务等不断提升和深化。无论是对澳门还是内地而言,两地之间的经贸往来均为各自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但因澳门平台作用有限、产业结构单一、人力资源匮乏、政策环境差异、基础设施落后等,两地经贸合作出现新的动力不足,制约了两地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期,在CEPA、"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下,对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澳门应该利用"中葡平台",做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精准联系人";走深走实CEPA协议,切实促进产业多元化;完善澳门青创和人才政策,鼓励青年"北上创业";认真总结现有粤澳合作项目经验,打破制度的藩篱,提升区域合作能力;在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升现代都市功能等方面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进一步深化两地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2)
海洋强国战略是指导我国海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是中国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现实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有着深刻的关联性。"一带一路"战略以经济合作为先导,逐步实现中国同沿线国家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合作,为海洋强国战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陆地与海洋的双向联通,发挥我国地缘优势,开创海陆统筹的海洋发展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对我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同海洋强国战略的互动关系,探索在"一带一路"战略范围内中国同沿线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途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沿袭至今的全球经济体系由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形塑,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和历史基础。目前,"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金融支持面临两大问题:从中国视角看,多数项目采用美元贷款,人民币的循环与周转不足以支持走出去的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再生产;从沿线国家视角看,"亚投行"与"丝路基金"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缺口。这表明:一方面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品贸易和工程建设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所有沿线国家(甚至更多国家)合作共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已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四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对民族交往有着诸多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基于马克思主义民族交往理论的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首先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伴随着民族交往的扩大,我国民族关系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短期看,"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民族交往,从而使民族关系面临新情况。从长期看,"一带一路"战略为各民族成员的交流交融提供了契机,有利于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针对"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民族交往以及民族关系产生的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应对,例如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宣传教育,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在民族地区大力开展城镇化建设,为促进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民族地区建设中心城市,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居住格局。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青海道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中,振兴丝绸之路青海道不仅具有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也是新形势下全面促进青海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黄金时间节点上,构建丝绸之路青海道特色文化产业带,突出青海省作为丝绸之路南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使"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切实在青海落地,并与周边丝路沿线省区和国家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携手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从而推动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凸显"大美青海"的特色和实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时期发展对外合作交流的战略构想,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前瞻性选择,对未来国际化合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矿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始终占有重要比重,涉及到国家经济、资源等多方面利益,"一带一路"倡议为矿产品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制约矿产品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建立矿产品贸易合作预判机制,继续大力推行与沿线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机制,构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贸易体系,以此促进我国矿产资源贸易向更合理、更高效贸易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为我国发展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在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推动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在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来看,"一带一路"规划和行动的形成是必然的。从国内经济形势看,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支付能力消费需求的不足和相对收缩,生产过剩、传统工业化到了末期,到了产业和资金"走出去"的阶段;从国际经济的历史和目前格局看,发达国家产业和资本都先后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过转移和输出,这是全球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客观趋势,而美国奉行贸易投资主义政策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博弈,加上日本、韩国与中国经济结构相当程度上的同质化,使得中国选择西向的"一带一路"经济开放。而从国际经济关系看,"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正处在不同阶段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之中。需要帮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形成,需要不同层次产业的引进,需要外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输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满足这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需要,合作互利,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有益行动。  相似文献   

12.
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推动江西茶产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通衢要地,江西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海上丝绸之路和万里茶路的重要枢纽。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江西作为重点产茶区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要顺时应势,加快发展茶产业。要加强茶文化研究交流,让茶和茶文化成为我省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桥梁纽带。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增强品牌实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让茶叶成为江西面向"一带一路"的一张闪亮名片。要大力发展生态有机茶园、茶叶深加工、茶叶销售平台建设,着力推动江西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在"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随时间逐渐被淡忘的古驿道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但由于此战略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许多工作尚未被落实,本文便选择了驿道中更容易到达且理想的岐澳古道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  相似文献   

14.
延边地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门户,是"一带一路"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深化对外开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进步,但也要注意其存在的不足.对延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优势、困境、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路径的研究,可以促进延边地区健康、科学、有序、高效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东北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5.
胡海峰  窦斌 《人文杂志》2020,(10):30-39
"一带一路"是连接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途径,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合作,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恢复和包容性增长。本文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建设中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欠发达,且地区差异较大。跨境投融资规则的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进而提出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规则的顶层设计构想,即通过构建政府间的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投资合作机制、国际资本参与合作的长效保障机制、跨境基建的定价和补偿机制、区域性风险预警防范和调控机制、投融资方的争端处理机制、跨境金融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协同机制等方式,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新体系,补齐区域基础设施短板,改善落后国家的基建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既是粤港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与动力支撑点,承载着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战略功能;同时,也是国家借助港澳国际窗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构建"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平台的重要区域支点;此外,也是构建港澳经济长远发展动力,成功实践"一国两制"、达致港澳长远繁荣稳定和凝聚港澳向心力的重要措施。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有合作基础,但要达致建设目标与战略价值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的异质城市群内,按照湾区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实现要素便捷流通、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协同效应,这涉及到如何突破跨境行政壁垒和体制束缚,也面临着如何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协同有序发展,如何完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吸引国际高端资源集聚湾区,如何消弭经济融合对多元主体的不同影响,都对三地政府跨境治理带来很大挑战,是中国探索参与全球治理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7.
打造俄蒙境外园区 构筑山东“一带一路”建设新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克宁 《东岳论丛》2015,36(2):152-156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新形势下我国重要的思路创新与战略创新,旨在传承"古丝绸之路"多民族融合精神,再现我国对外开放新辉煌。山东作为"一带一路"东端的重要省份,也需抢抓契机,积极融入,借力境外园区新平台,实现对外经济新发展。而俄蒙是"一带一路"重要沿线国家,也是山东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率先在其两国打造境外园区,实现彼此之间产业合作的深化与跃升,对于山东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构建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从而促疾山东强省之路的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之间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经济体。为了达到共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以产业合作为纽带落实"一带一路"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是关键。为了切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维度考虑,以我国18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对象,即"一带一路"重点区域,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展开分析,分析区域之间展开产业合作的可行性,着重从产业维度研究,对"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三次产业从产业结构份额和产业竞争力份额进行分析,以明确区域之间进行合作的产业选择。经研究,在"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地理位置毗邻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的可能性较大,为此,应以地区为单位探讨产业合作方案,以落实"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省际地缘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的包容性发展意味着既要促进所有国家共同进步,寻求共赢,又要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就国际关系包容性发展而言,传统国际法在实体内容、参与主体、制定程序、治理形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由中国倡议并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主张发展成果应当惠及所有国家及其人民,力推国际决策参与主体范围最大化、程序民主平等、形式与载体灵活多样。"一带一路"倡议,必然会促进国际法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加速整合与协同发展,各城市之间如何打破机制体制障碍,形成更加紧密的空间经济联系与经济合作关系,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从区域空间关联的角度,运用城市流模型和欧式距离法分别从产业协作和要素流动维度分析湾区的空间经济联系,以分析湾区经济发展的平衡、协同与联系。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作性不高,空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且各城市间的城市流强度差距悬殊,城市发展较不平衡。此外,湾区要素流动及匹配效率不高,整体上呈较强的竞争型区域空间关系,城市间发展协同性不强。基于此,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平衡、协同发展,使其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合理、经济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本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互补型城市间的高效合作,并发挥其示范作用,以及通过有效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推动地区间构建互补合作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