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齐美尔对现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美尔在看似平常、庸俗的生活碎片里把握现代性,将现代性的本质归结为个体对生活世界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在货币经济逻辑和工具理性日益奴役下,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文化悲剧”:无限泛滥的客观文化越来越影响和控制着主观文化,造成个体的压抑、特性的散失。齐美尔的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保守主义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化理论的三足鼎立之势。他认为个体在现代生活中借以实现自我救赎的两种典型行为是“时尚”和“距离”。  相似文献   

2.
卢梭看似矛盾的作品能够提炼出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该框架的中心则定位于卢梭所孜孜以求的伦理生活,而对这种伦理生活的样态进行规定的分别是自然状态、个体自由和历史进程。自然状态为这种伦理生活提供了规范性尺度,个体自由确保了个体拥有进行伦理规划的能动性,而历史进程则将这种规划扩展为关乎人类整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在这诸种规定性之间,卢梭提出了针对人类个体和整体两个层面的规划,并同时试图将这两重规划统一起来——即便困难重重。同时,卢梭作品也可表露出现代伦理——政治实践特征的某一侧面;而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看,卢梭的规划既表明了一种现代性的态度,又遭遇了关乎现代性的两难;因此,以卢梭的作品为导向依然可以成为理解现代性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健康信念对城市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城市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受其健康信念影响。即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易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的消费者更容易消费绿色农产品,认为带来健康问题越严重越会消费绿色农产品,越认可食用绿色农产品能给自己及家人健康带来好处者,越会消费绿色农产品;其次,城市居民消费绿色农产品时的感知障碍越强烈其实际消费可能性越小。另外,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主观规范对其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及企业营销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和社会过程的视角,分析洁净型生活用煤推广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行为逻辑,指出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不能简单地依靠传统形式的号召和动员,而应正视科学逻辑及其非全面性、行政逻辑及其非有效性、市场逻辑及其非完善性和生活逻辑及其非现代性,努力追求专家、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协商与合作,更加注重绿色生活方式培育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现代化进程为轨迹,以环境行为为评价标准,目前人类至少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田园生活、竞生生活、物欲生活和绿色生活四种生活方式,四种生活方式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类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某种生活方式,也存在主动选择某种生活方式的可能。现代化赋予了人们在价值塑造、信息传播、行为选择等方面的主动性,因此,人们有条件在实践中不断构建绿色生活方式。同时,绿色生活方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一系列子系统的支持才能不断推动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主体意识的张扬,令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相继兴起。"身体"范畴是审美现代性的根基,自浪漫主义以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与重视,不仅影响了艺术精神、个体在世态度及价值伦理的抉择与建构,更构建了强大的"审美乌托邦",最终导致普遍庸俗的审美主义和无边蔓延的虚无主义精神。因此,梳理与反省现代思想史中"身体"范畴的蕴义与嬗变,揭示它在现代个体生活中独特的"启蒙"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现代性的实质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纷争与危机。  相似文献   

7.
朱迪 《社会科学辑刊》2024,(3):130-141+239
推动绿色低碳消费对于我国消费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消费转型不仅受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在当代社会还与青年文化紧密结合,营造出新兴生活方式。然而,绿色消费不仅局限于绿色购买,而且不同领域的绿色消费机制也存在差异。通过使用2022年中国城市低碳消费调查数据,从购买、使用到处置的主要消费环节以及吃、穿、行等主要消费领域,考察城市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特征并引入社会经济地位和世代两个维度解释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商品购买、使用和处置的不同消费环节都呈现阶层和世代的差异,收入越高、学历越高、越年轻的群体越积极参与低碳消费行为,中等收入群体经常购买绿色商品的比例最高;在涉及购买环节和出行领域的新能源车消费意愿上,阶层比世代的影响更重要,而在强调商品处置和日常消费的二手消费方面,阶层和世代都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和青年在社会文化营造中的作用,塑造绿色低碳社会共享文化,引导全社会认同、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从制度维度对现代性的生成结构和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而对近代欧洲的变迁、当代社会政治的发展甚至个体日常的生活方式都提出了独到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吉登斯的现代、现代性、后现代性概念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了其理论的内在结构、基本内容以及它与社会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的日常生活的开放式的关联,揭示了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人造”性质和“抽象”动力,提示人们警惕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性背景下,知识分子个体最大的精神危机就是身份认同的危机。本文以王国维和本雅明二人为例,从认同危机的成因、解决方式和结果三方面,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知识分子个体人格精神的不同,从而得出中西现代性精神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代性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现代性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解放。西方教育现代性的内涵可以从时间观念、人性倾向、生活原则、主体精神四个方面来把握。我国的教育传统仍然可以在教育现代性的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