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从北洋派的角度看,辛亥要解决的是国体与政体问题,应称之为变更国体或改革政体。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运用北洋派文武势力以及南方之民气,诱迫清帝逊位将政权和平转移,促成南北统一,维系五族共和,这是北洋派对辛亥最大的贡献。北京政府是继承清朝统治权南北统一五族共和的正统政权,尊重辛亥的禅让性质。北洋派认为辛亥的重要性在于建立共和而非革命,共和是北洋派之功,值得纪念的是2月12日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北洋派强调共和与清帝逊位的关联,以及北洋派与建立、维护共和之贡献,将辛亥与共和、统一相连结,反对革命,贬抑1月1日南京政府成立之日,并将10月10日国庆节意义转换,与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相结合。国民党则独重革命,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建立一连串与革命有关的纪念日,不再纪念南北统一与实行共和,宣布共和纪念日遂无形取消。 相似文献
2.
论辛亥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秘密会党的联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时期,秘密会党始终是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曾以各种方式在会党中开展工作,联络发动会党起来参加革命.会党也乐意接受革命派的领导,奋起参加反清的武装斗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民、工人以及其他下层群众卷进革命洪流,使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从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一时期革命派与会党联合的基础、联合的过程以及联合的方式进行探讨,进一步揭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众基础和对下层社会群众的态度,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4.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时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凝聚着我国长期对敌斗争的经验精华,展示了“区别对待、宽严相济”的基本思想,并与现代法治背景与刑法理念相辉映。1997年《刑法》并未否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地位;“严打”政策也不能成为消解这一政策的理由;“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政策不能取代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独特意义;“宽严相济”政策包容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基本思想;“轻轻重重”的政策趋向同样并未逾越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思想领域。 相似文献
5.
孙晓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1)
戊戌、辛亥时期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近代思想家最初用功利的态度理解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但却导致了对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否定。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精髓是思想家对于平等、民权的认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为近代思想家接受西方近代民主的价值观念,提供了理论的基点。受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影响,近代思想家对于民主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识。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肇始于台湾被割让日本之际,初期台湾曾被作为民主革命的基地之一,而且辛亥革命领导人一直注重动员台湾民众投入到争取国家民主、祖国统一的革命运动之中,视台湾的抗日复国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正是牵动两岸民众共同期盼的辛亥革命,使台湾虽孤悬海外仍生发着与大陆民众一致的政治向往和信念,使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民众始终保持着与大陆人民的同胞之情与民族认同。当今,辛亥革命史学术交流又在两岸走向统一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戏曲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自明代开始出现了一股文人填词制曲的热潮。这虽然促成了戏曲文学的极度繁荣,但同时也产生了另一后果加速了曲牌定腔的消解。其过程为文人曲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出律现象,这导致歌场上普遍使用“依字声行腔”的方式,如此才方便将曲作原词搬上舞台,并避免歌者“拗嗓”。而“依字声行腔”方式的普遍使用,其后果是导致古曲牌定腔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对其后百年中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中国近代化道路艰难探索的历程也是中国宪政曲折发展的历程,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宪政建设具有重大实践和理论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影响深刻,表现在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转型和对中国法律向近代化转型发挥的重要作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之于国家统一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共两党应继承中山精神,共谋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的政治观、教育观、婚姻观、男女平等观等进行了考察,指出在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下,资产阶级革命派不遗余力的宣传使这一时期的女权观念产生了很大变化,并呈现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张晓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5):113-119
辛亥革命后,由于实业发展和民国政府的推动,广东城市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及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城市经济积聚的程度等因素,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尺度,以此为标准来看,南粤的城市化在民国前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崔之清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6,(2):1-6
陈水扁的“废统”闹剧是严重伤害两岸关系的“逆向操作”,在美国的强力干预下以“终统”落幕。其不顾岛内、大陆和国际社会同声谴责,一意孤行,已陷失道寡助的孤立境地。陈水扁选择已成鸡肋的“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做文章,是无力挽回厄运的困兽之斗。其借“终统”转移民众对执政当局不满的视线、玩弄法理“台独”制造新的台海危机、拉美国“护独”的套路不可能得逞。但对其继续推进法理“台独”的可能事变,要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国的创立实现了传统皇朝体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艰难转型,但在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中,从北洋军阀的专权到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其国家主权却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晚清旧条约的继承和民国新条约的签订;二是中央政府对国家仅是形式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包括地缘政治环境、行为、中心、心理、思想和格局等若干方面。中法战争是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的转折点,英法两国的地缘政治角逐是近代云南地缘政治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1884年起,云南作为中国地缘战略区,其地缘政治地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是沿着息争统一到统一抗日再到抗日统一的轨迹运行的,是一个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无论是制止战争、改弦易帜、入关助蒋,还是拥蒋"剿共"、捉蒋送蒋,都可说是他统一思想的具体实践.他的统一思想又是以民族息争御侮复兴为目的,以遵行父愿,拥护蒋介石为实现手段的. 相似文献
17.
宋儒语录采用文白夹杂的混合型书面语,以往的研究者对其语言成分及词汇系统往往不加分析,没有很好地挖掘其语言的独特价值。《朱子语类》和《二程语录》之方言词语,前者多使用北方汉语方言,后者则更广泛地采用南方的汉语方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全面调查历史文献,针对现有研究未能给予关中水灾以充分重视的缺憾,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晚清关中地区水灾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晚清时期关中水灾频仍,呈周期性分布,且有不断加剧之势;水灾区域分布很不平衡,渭南地区最甚;然1852—1876水灾平缓年间,水灾旱灾交替出现,其交替期最初为十年左右,后转变为两年左右。究其原因,19世纪以来的西北地区气温进入寒冷时期是水灾出现的自然原因,而政治格局的动荡使水灾呈现更为持久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2001-2010年,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在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妇女史等领域均有长足发展,但仍需继续拓展空间,需要大力发展跨学科研究,发展广泛的比较研究,需要进行客观的学术性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