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正义关涉男性与女性福利、利益分配是否正当与合理的问题,家庭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对家庭成员、家庭及其相关事物进行支持、干预及管理的一系列政策集合,性别正义可以作为家庭政策的价值方向。文章在性别正义视阈下展开家庭政策优化研究,阐释性别正义内涵、家庭政策概念以及性别视域下家庭政策的意蕴,呈现西方发达国家家庭政策在历史演进、性别关切、福利干预等方面的经验,进而探讨当前我国家庭政策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我国家庭政策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对儿童、童年、儿童权利以及儿童、家庭和国家关系认识的改变,西方国家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经历了巨大变化。从英国1601年颁布《伊利莎白济贫法》至今400多年里,西方儿童福利的发展可分为"失依儿童救济时期"、"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时期"和"儿童保护与家庭支持融合时期"。研究分析这三个阶段理念的演变及对政策的影响,将给日益受到关注的中国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制度建设与体系完善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泉然 《社会科学》2024,(2):161-170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拥有重要的福利功能。但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农民工的家庭福利功能却呈现出了萎缩化、转移化和市场化的衰退趋势,需要国家社会政策的积极干预。通过引入一个社会政策介入家庭福利的理论框架,发现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干预行动总体上属于隐性家庭主义福利模式。农民工家庭政策的重构应秉持显性家庭主义的福利理念,助力家庭福利功能的培育,提升家庭履行福利责任的能力,支持家庭、强化家庭在社会成员福利供给中的作用,而非盲目地替代和承接其家庭福利功能。  相似文献   

4.
儿童社会学从社会的角度探讨和研究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对儿童产生的生理、心理影响,主张对儿童施以良好的教育,从而促使儿童健康地成长。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侧重于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方面的研究。朱季康与孔祥德(Hsiang Kung)对民国时期学者之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儿童保育理念的引介情况进行了研究,涉及幼儿基本养护、幼儿身体素质分析、幼儿生长阶段及生理心理反应、幼儿与周围环境关系及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我们认为,这些引介内容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范逢春则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切入留守儿童这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伴生社会问题,从留守儿童整体性治理的目标出发,重申国家与政府的责任,经由责任分层、主体整合、制度化和操作化的路径,构建留守儿童问题的整体性治理框架,为治理的主导者提供系统有效的对策建议。行红芳认为,调整现行的儿童福利政策与服务,实现福利供给与需要的平衡是一种必然趋势。从社会福利政策的角度对儿童福利政策及服务进行探讨与分析,对于完善我国现有的儿童福利制度,预防"脆弱儿童"事件的再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政党执政和国家治理的关键所在.近代以来,英国执政党及其民生政策和理论,有长期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教训,现象复杂,核心在于资本的利润追求与百姓的柴米油盐之间社会利益关系的相对平衡.从政党执政的角度切入,英国民生问题中有两大基本关系,一是政府与百姓的关系,属政治目的,是大局;二是实施措施如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属手段.从济贫法的产生到福利国家的建立,英国最终形成了国家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实为防止民生问题恶化失控而危及资本统治.不懂得"与民让利"的资本是不懂得生存的资本.由此,英国各大政党的执政历史,也是为了维护资本的根本权益而维持民生底线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英国医疗卫生改革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核心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继同 《人文杂志》2005,(2):145-153
英国既是世界上首个工业化与福利国家 ,医疗卫生服务在社会政策框架中占据主导地位 ,又是最早提供医疗照顾和推进内部市场改革的国家 ,卫生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采取文献回顾和历史研究方法 ,探讨医疗卫生服务历史发展过程 ,特别是医疗体制多次重大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宝贵历史经验 ,分析社会各界激烈争论的相关卫生服务议题 ,以期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创新提供历史借鉴和政策启示 ,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单位制解体和人口老龄化使城市家庭福利需求压力剧增,家庭小型化和家庭的不稳定性则削弱了家庭的福利功能,而政府的缺位和社区的碎片化又进一步导致家庭福利供需失衡加剧。基于美国社区福利运行机制,我们认为缓解家庭福利需求压力的关键是激活社区资源,增强社区福利功能,建设社区福利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依据社会福利理论,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国家残障福利制度历史经验为参照,首次系统回顾、总结中国残障福利制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与福利时代的重要内容.中国残障福利制度与服务体系分为两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尚未成为"独立性"政策议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人道主义式道德化"福利模式,制度化与法制化残障福利制度初见端倪.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宏观社会处境下,道德化福利模式战略转型迫在眉睫,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本文首次提出"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范围内容,指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最后笔者根据现代杜会福利制度发展变迁普遍规律与历史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状况,针对残障福利工作战略转型,建立"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状况,提出若干宏观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描绘"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建设路线图与方向,明确阐述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和残障福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主体角色与国家行动议程.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6,(1)
社会与体制的双重转型带来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家庭的持续变迁,中国家庭的养老压力加重、社会功能弱化、抗风险能力降低。然而受"家国同构"治理逻辑和"生产型"福利体制的影响,家庭政策在面临家庭困境和社会问题时应对乏力。分析家庭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家庭政策转变路径和基本框架,确立以家庭为中心、为家庭发展服务的家庭政策理念,构建一个公平、有效、可持续性的家庭政策体系,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山 《兰州学刊》2009,(3):138-142
动态贫困研究是分析个人或家庭在贫困位置上的流动状况及地位转变的原因。文章以欧美国家的福利政策为背景,阐述百年来动态贫困研究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各个时期动态贫困理论的内涵、局限以及相互关系。文章希望通过对不同时期动态贫困理论的梳理,可为未来中国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与动态贫困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英文 《理论界》2009,(1):191-192
20世纪以来理论界对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社会福利思想从最初的是国家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慈善济贫,发展为福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得的基本权利.中国当下的住宅问题也要结合福利思想,使每个人真正实现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2.
熊跃根 《江海学刊》2014,(3):96-103
儿童的福祉与社会保护是社会福利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在欧洲发达国家,自20世纪中期以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福利津贴项目、社会服务和社会政策是政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由于有关儿童保护的价值观、伦理及实践方面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加上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差异,欧洲各国针对儿童保护的政策与社会服务在理念、模式与实践方法上不尽相同。比较分析不同福利体制类型下的儿童保护制度与社会政策,将为我国在社会加速转型与家庭变迁背景下,发展与实施社会儿童保护制度与政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促使高度整合与低度分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逐步变迁,单位体制逐渐被打破,市场化与社区化的属性不断显现。然而,在一个单位体制隔离很深的社会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社会福利等方面依然保留着单位体制的特色。单位体制区隔导致了福利的不同政策及价值取向,不同体制下的成员在获得和享受福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形成福利的体制隔离和排斥。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打破体制区隔,改变不同体制背景下社会成员福利的巨大差距,使福利由单位体制福利逐渐朝着均衡化和公平化的社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农村福利体系的构建包括家庭的功能、社会(社区)的组织网络、国家的干预作用和支持这一切的福利思想等。历史上,中国的家庭构成了非常紧密和最基本的福利单位;社区的组织网络承担着基层最基本的福利保护和传送作用;国家(政府)对农村的福利干预一直很强大,政策和措施形成上下和纵横的系统。与西方福利系统的政府、市场和个人主要构成因素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福利体系以国家、社会和家庭主要因素构成。而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大同、民本、和谐等福利思想以及释儒道三家相互补充构成中国传统福利体系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多元混合福利体制下的重要主体。面对家庭结构变迁和单亲家庭的贫困问题,美国政府将婚姻家庭问题提上政策议程,积极推动家庭化的社会福利改革,在国家干预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上,从替代或补救走向支持与强化家庭功能。这一变革在完善立法、财政拨款和组织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实施禁欲教育、预防青少年怀孕、婚姻促进与负责父亲等项目,来促进婚姻健康、维护家庭健全,以使家庭成为福利的重要来源。它调整了政府与家庭之间的福利责任,主张积极福利,强调家庭功能与责任。面对当前中国家庭的脆弱化、碎片化和个体化趋势,这一家庭化的福利改革趋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代福利国家迅速发展,尾大不掉的重要原因就是福利国家可以在客观上起到的社会规约功能。英国工业化早期的济贫法体系,德意志帝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社会界分等都具有很重要的社会规约功能,不少还具有社会强制性。但是,俾斯麦为了实现更好的社会规约而进行的社会保险立法为欧美绝大多数国家所逐步借鉴和采纳。在客观上,西方福利国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规约效果:通过福利国家能够实现对人口、信息、人口流动、国民财富等社会资源实现有效的社会规约和社会再分配。通过福利国家实现社会规约和整合功能,可以为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所借鉴,只是需要对其具体方法做一定的优化和改进,进而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家的治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封建政权,16世纪英国都铎政府经济政策呈现出随意性、垄断性及矛盾性等特点,政府不甘心自已的落后地位,积极参加与欧洲大陆的国际战争及其随之而来的宠大军费开支,是造成政府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亦成为迫使统治者努力发展经济以积聚财富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2016年政府责任调查数据,以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保守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东亚福利体制下九个国家和地区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为研究对象,并提出福利责任态度影响因素的福利体制因素假设、个人因素假设,采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展开研究。研究问题为:不同福利体制下公众对于政府福利责任态度的特征是什么;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发现:福利体制因素会对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产生显著影响,社会民主主义体制下的社会性福利责任态度相对较高,东亚福利体制下的经济性福利责任态度相对较高;个人因素也会对福利责任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福利责任态度的影响较为明显,表现为社会中相对弱势群体的福利责任态度相对较高。因此,中国福利发展应采取政府主导、需要取向、多元参与的政府福利责任定位。  相似文献   

19.
方言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对方言语法展开宏观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类型学取向尤其是语序类型学框架下的方言语法比较研究,摆脱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方言语法的附属地位,充分尊重方言在语言研究视角中的主体性,其研究也表明方言语法的类型学价值,同时也带来了类型与历史研究相结合新契机。方言语序类型学的比较研究将促进汉语语法乃至普遍语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理论界通常认为,古典经济学家们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这也是早期资本主义兴起时经济领域的主要指导思想。但在英国工业革命后期随着原始积累的加强,济贫法改革有了必要性,而这个改革必须在政府的干预下来进行。在这个问题上,古典经济学家恰巧也是支持政府干预的,这与其主张的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相左的,这就是对其自由主义的另类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