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农业部对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统计,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从过去主要依靠薪柴、煤炭、小水电传统能源转变为依靠可再生生物能源、沼气、水电、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局面,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进而探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促进农村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1 303户农户调查数据,比较陕西不同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对影响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受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影响,陕西省3个地区的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陕南农户倾向使用柴薪秸秆,陕北农户倾向使用煤炭,关中农户使用电的比例较高。农户使用沼气和太阳能比例偏低。农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中打工人数比例的增加、低碳意识的增强都使农户更多的选择商品性能源,同时增加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政府推广对扩大清洁能源使用起到重要作用。建议政府应加大低碳宣传,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和资源条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农村能源消费是国家能源消费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调查山东省6县(市)896个农户,发现该省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是: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5.97%,接近能源焦虑阶段;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仍以传统生物质能和煤炭为主;样本地区家庭生活能源消费量虽然差异显著,但其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范围为13.3%~21.3%,差异并不显著。基于山东省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现实情况,应通过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加强清洁能源与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煤改电”与“煤改气”补贴资金监管、打造农村清洁能源发展长效机制、完善农村生活能源服务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山东省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缓解中国能源安全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全国4省409户农户连续两期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系统方法,对中国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仍以秸秆和薪柴等传统能源为主,但其消费量和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太阳能和沼气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较快,但2012年在可再生能源中所占的比例仅为7.55%。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家庭经济水平、劳动力价格、当地能源市场发育程度、家庭人口结构特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可再生能源消费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CGSS 2015中的全国农户生活能源使用状况数据,本文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以及清洁能源的可获得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高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农户使用“高品位”的清洁能源,但其实际的能源支出却低于使用传统能源的其他农户,出现品位与成本倒挂的现象;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对农户使用的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务农而言,外出务工对农户清洁能源的耗能量和占比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农户与清洁能源供应点的距离与清洁能源耗能和占比均正相关;人力资本要素中家庭最高文化程度越高,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占总能源消费成本的比率越低,经济资本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有正向影响,农户在清洁能源的获得较容易时则会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消费额度,并提升其消费比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面临的两个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农村贫困和环境恶化,中国西部农村还有大约100万未接人电力的农户;多数农户的炊事仍然以传统生物质能源为主。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还有助于西部农村能源贫困的缓解、缩小地区用能差距。实践表明,中国政府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发展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还存在现实的阻碍;所以,需要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强大的支持、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完善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能源是一个战略问题。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特点是低品位能源的大量低效使用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能源的短缺导致农村生活用能过度依赖生物质能,且以直接燃烧为主,热效率低,污染严重。对生物质能的过度依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因此应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重点就是沼气建设,推广以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建设,缓解农村能源的供需矛盾,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强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设定区域人均GDP收敛模型和能源消费强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来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收敛情况以及中部、西部和东部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与人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但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是三个地区中最低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高于中部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区的人均GDP发展水平存在GDP的绝对收敛;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发散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则是收敛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考虑能源禀赋和传统工业的发展现状,针对碳排放量依然较大的地区,要采用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相关技术和发展相关产业,减少碳排放以争取尽快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30个省市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Hausman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能源消费尤其是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今后,要加大对本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加区域能源供给;大力开发替代能源与清洁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能源消费规模、消费能力和使用设备技术等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消费规模的扩大会加重生态环境压力,而消费能力增强、能源使用设备的技术更新既能推动农村生活能源向市场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也能提高农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改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民勤县2010—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生态足迹和承载力模型对该县近5a的生态足迹供需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灰色预测理论建立GM(1,1)模型,以研究荒漠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特点、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第一,人均生态足迹从2010年的2.3221 hm~2逐年增至2014年的3.5906 hm~2,增幅达54.63%。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基本维持在0.7295 hm~2—0.9441 hm2之间。民勤处于严重不可持续状态,生态赤字逐年扩大。第二,化石能源和草地对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影响最大,草地过载导致的草地退化成为其承载力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第三,预测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将持续增加,造成生态赤字的继续扩大。因此,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优势农业,加大技术投入;合理规划,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坚持生态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农村消费结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必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一个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反映该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一面镜子,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对提高农村家庭消费水平,改善农户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因此,对辽宁省农村消费结构现状,辽宁省农村地区缺乏结构升级消费热点、消费条件、消费观念、消费信心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农村居民收入低和增收难是制约农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开发利用立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紧密相连。运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快能源立法,能源立法要向低碳化、生态化转型,构建有力的低碳能源法治保障制度体系,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用低碳能源立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促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体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运用62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绿色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绿色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发展通过消费、产业和财富效应,促进绿色能源消费。但不同层面的金融发展指标对绿色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金融发展对绿色能源消费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农村能源转型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国能源系统转型的一个短板。回顾近四十年来中国农村能源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能源供应呈现多元化,清洁能源普及率稳步上升;电力基础设施质量显著提升,电价大幅下降后稳定在较低水平。揭示了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传统能源与现代能源并存,清洁商品能用量少;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运行维护资金投入少;低收入水平家庭比重高,用能能力偏弱;农户对传统能源的健康风险认知落后,对不同炉具设施的质量缺乏判断能力。进一步分析了固体燃料利用造成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今后的重点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测度1995—2019年中国分地区的发展战略指数,并利用面板双固定模型考察地区赶超战略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分地区发展战略指数总体上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发展战略日益趋向于符合比较优势,东部地区发展战略指数最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第二,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当地区实行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时会增加能源消费强度,且该效应具有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第三,机制检验表明,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使得企业缺乏自生能力、产业结构扭曲和财政压力增加进而弱化了环境约束,从而提高了能源消费强度。为了促进节能减排,中国应致力于实行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地区不同消费水平的生态足迹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地区消费质量的提高导致对草地、林地的生态占用显著增加,对耕地的生态占用下降;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使能源生态占用及建筑用地生态占用均增加;随着政府加强生态建设以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原因,生态承载力提高,但是区域消费生态足迹需求提高速度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加速度,从而出现生态赤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人口规模增大与人均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消费规模扩大,从而导致支撑消费品生产所需的生态空间继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冲击产生放大效应。在不加剧生态资源压力的前提下提高消费质量,必然需要从传统的线性的消费模式向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农户借贷各有特点。通过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陕西咸阳渭北地区(长武县、彬县)对8个村102个农户借贷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传统农区农户借贷需求大,借贷资金更多地用于资金量大的家庭消费项目、农业生产以及高效农业上,资金供给主要来自民间借贷,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农户对借贷资金的需求;针对农户资金借贷的需求和供给状况,提出了促进传统农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变量协整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DP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短期内存在由能源消费至GDP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消费每变动1个百分点,会带来0.52个百分点的实际GDP发生同方向变动.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市场体系,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能源保护与经济增长是紧密相连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可节省能源、采取能源保护措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基于湖北省967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聚焦抑制废弃物产生源头措施,着眼农村地区和微观层面,在“反事实”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减量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消费升级视角探究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反事实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农户假如未使用互联网,其生活垃圾产生量将显著增加。(2)消费升级是互联网使用作用于生活垃圾减量的主要传导机制。其中,互联网购物带来的消费数量提升会增加生活垃圾产生量,但是消费结构优化又进一步抑制生活垃圾产生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对男性、老龄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提出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夯实互联网基础设施、倡导理性消费、加快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等措施,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