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内涵,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女权主义的性别意识,确立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用法律武器维护妇女权益,实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一、调查目的 1995年9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男女平等是衡量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尺度。”妇女参政既是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的重要战略目标,又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首要目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妇女观认为,人类的彻底解放,只  相似文献   

3.
王毅平 《东岳论丛》2004,25(1):191-195
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导向。男女平等是继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之后的又一基本国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颁布实施 ,对于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与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相比较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的作用还十分有限 ,我国的妇女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 ,应当建立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保障机制 ,以此确保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 ,促进妇女和妇女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西方女权主义的一大流派,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试图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妇女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对不断发展的妇女运动给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结合起来。本文从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与家庭劳动、妇女与社会劳动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相对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突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唯一的能够正确解释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全面观照我国妇女解放的进程,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妇女问题,即“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概括”,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的主旨.他以《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题,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内容,本文仅就这一思想谈谈读后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一个组合点,是无产阶级关于妇女解放的科学理论。中国人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到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传播开来,并发展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妇女解放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 一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最早出现 有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最早出现,就目前所能查到的资料来看,是1908年  相似文献   

7.
侯潇潇 《理论界》2014,(4):70-72
西方女权主义把实现全人类范围内的男女平等作为目标,揭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对传统的父权制统治进行颠覆,帮助女性摆脱受奴役的枷锁。西方女权主义作为系统研究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也有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对西方女权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反过来,西方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妇女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完善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西方女权主义虽然是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与本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现状联系在一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本土性,但西方女权主义对研究中国女性现状及其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鹦 《兰州学刊》2006,(7):156-157
本文在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认为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与男女平等的原则精神是一致的,强调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保护是基础,社会保护是重要条件,而妇女的自身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妇女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坚持男女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认为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与男女平等的原则精神是一致的,强调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保护是基础,社会保护是重要条件,而妇女的自我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1996~2006年的10年间,社会党妇女国际通过一系列会议对男女平等的制障因素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认为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的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贫困的女性化、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催生的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悬崖效应”等严重制约了男女平等的发展。社会党妇女国际认为,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采取改善妇女经济困境的整体经济政策和发展策略;提高妇女的资源占有份额和政治参与能力;运用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整合人类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1.
抗战以前国统区妇女职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黎萍 《文史哲》2002,1(5):163-168
抗战以前 10年是中国妇女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随着经济恢复和发展 ,成长起一大批职业妇女 ,她们遍及文学、医学、教育、法律、新闻、商业、企业、警察等各行业 ,积极献身事业 ,但在职业活动中 ,始终面临性别歧视、同工不同酬、就业机会不平等 ,已婚妇女处于家庭与职业的两难选择等问题 ,从而影响了妇女职业的开拓和发展。事实证明 ,妇女职业平等的完全实现 ,只能通过社会和民族的解放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历史。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定要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定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 ,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物质生产、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现代化的困境在于:历史上积累起来的经济和物质生产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有巨大差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和确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指引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正确道路,由此而破解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困局.所以中国的发展最集中地展现了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功能,这是中国发展之谜的本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在我党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之中形成,是在我党的领导下,通过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而走出的一条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殊要求,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发展走向法制化、制度化、文明化。  相似文献   

15.
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来看妇女的解放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已婚妇女的地位探索妇女解放史 ,可以分为蒙昧时期、冠姓时期、平等时期三个阶段 ,从而揭示出妇女的解放并不是单纯妇女的任务 ,它是全人类的使命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 ,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马克思的人性尊严理论,对全面理解、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有一定意义。马克思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是自由自觉的、和谐的、道德的,是社会关系的最高价值尺度。人性尊严以一切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的平等为基础,以人类自由自觉尊严本性的回归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当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还必须辩证看待人性尊严的私人特性和寻求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的均衡配置,实现个人自由与类的整合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政治基础。分别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根本动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保障;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前提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对杜林的平等观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表述了自己关于平等观的思想,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改变现实指引了方向,并且对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平等问题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女性教育问题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女性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关系到农村的性别平等、教育和谐与新农村的建设。从阐述农村女性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影响农村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力求寻找到发展农村女性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价值追求,只有在始终坚持将其基本的原理同本国、本民族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科学发展观的整个理论体系和所有实践活动,都全面、深刻、系统、科学、严密地体现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其坚持的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能动性价值追求;以人为本,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事物发展要求系统性、全面性、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价值追求;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体现了在推进事物发展中重视实践、尊重客观、讲求方法、促进社会事物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最大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