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建设性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尔、拉图尔、谢廷娜等经典社会建构主义作家的建构思想,重在强调建构在认识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而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为建构主体的人与其建构物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建构的辩证关系;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建构者即社会群体与建构物即科学技术等之间是相互建构彼此不断超越的,两者都达到更高的水平,并在此水平上进一步超越循环不止,其实质就是建设性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价值相对主义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通过对形而上学所承诺的终极价值的分析可知,它的出现与形而上学的终结有着思想上的渊源.从现实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中物化逻辑对人的统治造成了物对人的奴役,人以物为标准必然导致价值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表现为个体之间的价值多元性,但社会在意识形态上需要价值总体性,个体与社会的分野正是价值相对主义产生的实质,价值相对主义的扬弃必须以这两方面的统一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钱黎勤 《兰州学刊》2007,2(7):27-29,72
相对主义是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思潮之一,他是看待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时产生的观点,既会导致主观主义或不可知论的错误,又包含着不盲从权威、敢于怀疑、善于提问、思想解放等合理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辩证法包含着相对主义,但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相对主义进行了辩证的双重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如果考虑到人们品味嗜好的不同,审美相对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有道理的.但在深层次上,审美相对主义是一种应该遭到批判的、成问题的观念.本文将依托哈茨霍恩的理论框架,分别以色彩和音乐为切入点,来论证审美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5.
相对主义和一元论的客观主义直接对立,它有着在二元论和多元论两种哲学基础上的差异性理解。相对主义认识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其进步性甚是明显;但这仅是相对主义这一历史中的哲学观与批评观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其局限性也是明显存在的。唯物辩证法的相对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反对的并不是文学批评或其他思想文化中的相对性认识,而是把这种合理性的相对认识无限夸大的哲学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主义成为热点话题,但"社会建构"这个范畴本身成为问题。伊恩·哈金(Ian Hacking)详细地考察了"社会建构"一词的各种含义,指出社会建构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新形式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7.
"强纲领"是爱丁堡学派所构建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它的提出实现了科学社会学研究由非认知科学社会学向认知科学社会学转型,标志着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诞生。科学知识社会学从此取代了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主导地位。但是,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立场否认了科学的客观性标准,受到了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猛烈批评。爱丁堡学派针对这些批评尽管作出了积极的辩护,但仍难化解其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8.
规范自然主义的主张意味着认识论的强自然化特点.在劳丹看来这种极强的"描述性"方法论将会产生规范化的效果,但从理论的结果来看,科学方法论的自然化或经验化却往往导致取消主义或者是相对主义.为克服这种理论倾向,劳丹强调要从工具主义角度来理解科学的合理性,即把科学的手段与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假言命令的形式,方法论成为经验知识的一部分.可是,劳丹通过工具主义来实现方法论自然化和规范化的统一的努力还存在很多问题,他忽视了工具主义论证背后的认识论因素,科学哲学方法论走纯粹的工具化路线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9.
儒道互补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道家到了庄子时代,道家思想才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理论抽象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庄子在认识论上的主要贡献是,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揭示了认识的相对性,研究了人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思维触及到本质(规律)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国思想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认识论思想也影响到我国后来的自然科学方法论。但他过份夸大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性,滑向了相对主义。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庄子认识论的探析主要集中在认识论根源上,一种观点是认为庄子否认并排…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构主义从社会建构性的角度思考人的问题 ,把人的问题区分为个体系统与社会系统 ,凸现了建构者与建构物之间的辩证法。社会建构主义对建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具有重大启示 :技术以及生产范畴并不具有终极意义 ,因而不可能是社会本体 ,技术或生产的社会本体是人及其社会建构 ,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的人”才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社会本体。马克思哲学的本体不是社会存在 (因为社会存在是人的社会建构 ) ,而是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现实的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体的人—社会的互动模式 ,它兼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了追求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 ,人不断地建构、超越并重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1.
常改香 《理论界》2013,(2):123-125
《实践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它的发表距今已有70多年了,虽然基本理论在当今社会仍有普遍意义,但也不可能囊括当今世界的全部社会实践,因此,有必要对现时代的社会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努力建构当代科学的社会实践观。本文试从新时代人类社会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出发,探讨建构新时期科学的社会实践观应该遵守的基本要求以及建构科学的社会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新史学取得的成就是无可否认的。但他们理论中包含着相对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大相径庭的。相对主义思潮对我国理论界也有影响,在史学、文学史、历史题材作品创作中,可以觉察到。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希望我们在吸收西方新史学理论成果的同时,对其相对主义的影响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吴非 《理论界》2010,(4):95-98
实验结果要成为科学,离不开科学共同体及其相关的社会网络,各式各样的利益是建立网络的动机。然而,社会建构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利益视为决定科学理论的唯一因素。本文通过对浙大学术造假事件的分析,表明科学家如果放弃科学研究之根——自然,即科学研究的客观对象,无论他如何编造对象、篡改数据,再强大的社会网络也不会使之成为科学,这样的社会网络早晚肯定也会崩溃。  相似文献   

14.
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的客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相对主义很容易和许多非相对主义的观点相混淆,如文化相对主义和参量普遍主义等。道德相对主义有两种:个人相对主义和主体间相对主义。后者认为,道德上的对错依赖于判定其对错的道德框架或道德共识,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以决定不同的道德框架或道德共识之间的优劣。支持这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论证包括鉴赏判断类比论证和道德多样性论证。但是,这些论证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因为道德判断和鉴赏判断有着本质的区别;而道德客观主义则能够更好地解释道德的多样性。此外,道德相对主义将道德仅仅建立在人们共识的基础上,将道德的要求也仅仅限制在达成共识的人们之间,这不仅导致主观主义,理论上和实践中也会导致许多难以接受的后果。如此说来,寻求客观的道德标准,是解决道德争论、避免道德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化相对主义是理解人类文化生态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不仅为研究人类文化的历史和未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在对西方文化独断论的批评以及守望弱势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物极必反,如果把自己的文化之相对性提高到不恰当的地步,任凭文化相对主义的极度发展,甚至企图使其凌驾于其他文化体系之上发号施令,就可能偏离自己的初衷,陷入文化普遍主义或者文化中心主义的泥淖。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60-167
社会建构因素削弱了气候变化法科学基础的确定性,并导致国际气候变化法表现出目标分散、减排方案过于弹性、软法化倾向加剧等问题。因此有待从事实性因素、主体性因素、制度性因素方面强化对气候变化法科学基础的认知,使气候变化法的科学基础从自然科学界和官方的科学结论真正转变为公共信念,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的进程,使国际气候变化法实现以下转向:第一,立法目标更集中于应对气候变化本身;第二,确立自主贡献与强制性义务相结合的减排方案;第三,在强化遵约机制的基础上消减软法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对科学社会价值的探讨是一个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科学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从科学的社会价值与功能,科学真理与科学的价值,科学的认识、道德、审美、功利等方面揭示科学的社会价值的真正本质是真、善、美和用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人们对于作为社会客体而存在的科学的意义和作用较为关注,但对于科学活动和过程的主体——科学工作者的研究还不太关注。本文认为要全面了解科学的作用和意义,就必须探讨科学工作的社会特性。科学工作者与社会是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的,他们对一定的社会环境特别地适应,较容易接受社会的时尚,同时他们对社会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传播知识、应用知识、破除迷信等方面对社会的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科学工作者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工作者有重要的规范和教育作用,共同体中的科学家虽然从事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效率低下,但仍然不懈努力,相互竞争,直至产生极个别的金字塔式的顶尖人物。  相似文献   

20.
价值相对主义的兴起是现代思想史一个值得检讨的重要课题,它一方面表现为在哲学本体论上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质疑和拒斥,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无根基的生存状态,因而成为现代文化的精神症候.追寻价值相对主义的根源,它表面上源于现代社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相对性、流动性和多元化生存体验,从而放弃了对绝对价值的寻求,实质上则是现代思想观念赖以建立所凭借的价值存在根基的毁坏和缺失所致.因此,如何在梳理价值根基缺失的形成脉络中寻回价值逻辑的生存论基础,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精神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