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情绪是认知的基础,认知是情绪的结点,音乐是二者最好的媒介,情绪与认知是互动关系,情绪不仅影响认知,甚至决定认知。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负担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重,在目前的治疗基础上,研究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刻不容缓。联合脑电信号和功能核磁共振信号,根据两种生理信号和音乐都具有无标度性的特点来建立对应关系,生成脑波音乐。这种脑波音乐包含有人体自身的生理信息,通过实验验证其更贴近作曲家创作的音乐。我们让具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聆听脑波音乐,结果表明聆听脑波音乐能一定程度上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情绪量表筛选出对应愉快、快乐、悲伤、恐惧四种情绪的音乐片段作为刺激,同步记录脑电,从脑区、情绪极性、强度等方面对脑电α波功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脑电α波功率的变化与情绪的极性和强度密切相关;快乐与恐惧、愉快与恐惧、恐惧与悲伤之间α波功率差异显著;顶枕区α波功率在负极性情绪中强度强的明显小于强度弱的;在强度强的情绪中,正极性情绪显著大于负极性情绪。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自我不一致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以及双维情绪模型是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人类自我调节机制的解释性理论。其中有关情绪的作用和价值的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用全新的视角,遵循"中庸理性"思路来思考情绪在个体自我调节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不能再忽视中庸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尤其是对于个体自我调节行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5.
情绪理论强调情绪是独立于认知的动机系统,是先天预定的生物模块;认知的观点则强调情绪依赖于认知,情绪发展随着认知发展而发展;机能主义者强调情绪是个体适应周围情境的产物,因而也离不开认知和经验的影响;社会建构论强调建构需要认知能力作基础,同时更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情绪建构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对情绪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机制的探讨还会继续,对情绪所包含的多种成分是否确定为情绪的一种成分等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对情绪的适应性机能的关注将推动研究者进一步探讨是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特定的情境有助于情绪发展?社会建构论融合了认知和机能主义的观点,这使得从认知和情绪相互作用的角度、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探讨情绪成为当前情绪研究的热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以前对非认知因素已有了大量的研究。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出现了几种重要的情绪智力理论 :Salovey和Mayer的理论、Goleman的理论 ,Bar on的理论等。Salovey和Mayer的理论属于心理能力模型 ,Goleman和Bar on的理论属于综合模型。与此同时 ,发展了几种测量情绪智力的工具 :EQ i,MEIS ,ECI 36 0 ,WPQei等。它们又可以分为心理能力任务和自我报告两种测量方式。我们则提出了包括 5个主因素 18个次因素的情绪智力因素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涉及的问题有音乐产生的心理机制、音乐欣赏的心理境界、音乐与人格、音乐与情绪、音乐与意志、音乐与心理健康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资产定价理论模型,并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CSI;在Carhart提出的四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基础上加入情绪因子CSI,证明了小市值规模和成长性公司股票更容易受情绪交易活动特征影响;证明了加入投资者情绪因子以后,情绪资产定价模型理论和实证可靠性;验证了投资者情绪理论核心假设:即投资者情绪风险因子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风险因子,需要对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股票补偿额外情绪风险溢价,投资者情绪因子是影响资产定价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对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球化冲击下,认同感正在经历着挑战。纪念性旅游景区是爱国主义与国家认同的教育区,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能唤起游客的敬畏情绪。鉴于此,文章以敬畏原型理论、情绪评价理论、“刺激-机体-反应”(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影响。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得出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诱发因素并开发量表,然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为案例地,将“小我”作为中介变量深入分析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游客敬畏情绪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将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诱发源分为象征性建筑、历史事迹记载、人文遗址遗存,小我分为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国家认同分为国家情感、认同行为、承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小我的二维度(环境浩大感、自我降低感)在纪念性旅游场景中敬畏情绪的诱发维度与游客国家认同维度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该研究不仅补充了敬畏情绪的作用机制,还在变量层次上丰富了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提出的论题,论述音乐影响情绪的原理、艺术技巧,以及音乐强身健体的原理。以此作为利用音乐调控不良情绪的主要依据,提出利用音乐鉴赏调控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音乐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音乐不能承担唤醒人们的良知或阻止罪恶的重任。音乐在美学本质上不具备概念性,所以它不能提供属于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劝告或良心教化。美好的音乐与创作者的高尚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音乐阐释和欣赏是主观的,对它的联想是因人而异的。必须在认识音乐本质的前提下,才能更纯粹、更完全地领略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目前有些音乐理论会使我们对音乐的认识产生误解:以为音乐能够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这些都是有着强烈的工具论色彩的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现今诸多音乐分析方法的实现途径与手段大同小异,即先从文本入手,进行材料、结构上的分析(部分分析者到此为止),再将作品放到社会与历史的语境中进行观照。但事实上,音乐是一门关于听觉的艺术,听众的耳朵最终所感知到的是最重要的。因此,本文要探讨的是一种基于聆听的分析模式,即以听觉为主,以文本为辅,将聆听到的信息作为分析的主题,以此来重新构建作品在分析者内心的世界,并作出评判。当然,方法无优劣与好坏之分,而此种方法也仅仅是为音乐分析提供一种别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蒋孔阳看来,音乐美学思想不是美学家给音乐规定的法则,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不是先秦乐官的音乐理论,而是诸子百家关于音乐的看法和想法,是诸子百家政治和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论稿》立足实证考究音乐的社会生成和社会功能,论述“省风”“宣气”,孔子“正乐”和墨子“非乐”,贯穿着一种虚怀若谷的人文意志。这是蒋孔阳音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蒋孔阳美学思想体系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大晟雅乐器的制造和使用,前期依刘昺"中、正"理论,后期依蔡攸"太、正、少"理论。故大晟雅乐器除丝、革、木3部外,其余金(编钟)、石(编磬)、竹、匏、土(埙)5部乐器均分为前后两个系统。政和八年之前,大晟雅乐器分为正声、中声、清声3组;但此后蔡攸废中声、清声而用太声、正声、少声3组。前期依刘昺理论制造的乐器,曾推行于天下,但后期依蔡攸理论制造的乐器,则只局部应用。故今存大晟雅乐器基本上是正声、中声、清声系统的乐器。  相似文献   

15.
音乐审美过程主要是一个感知、体验过程而不是理性思辨过程。在音乐美学研究中不应强调简单、抽象的知识灌输和再现性内容的阐释,而应该认识音乐体验的重要性,强调在体验中建立音乐欣赏能力。康德论述审美判断的三个特质有助于我们认识音乐审美体验的特性,它们是:个人在主观中完成、纯粹性和普遍性。孟子“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的美学思想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感受音乐美的能力,这一认识对于作为整体的人类来说具有普遍性。从马克思的艺术活动为对象生产主体、音乐感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等学说,我们得到启示:应注重在音乐的感性体验中建构、发展人的主体性,而增强对音乐美的体验能力、感知能力,它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发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音乐的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是实现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音乐二度创作的成功是以特殊的音乐素质为基础;以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为条件;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为保证。  相似文献   

17.
曹操突破了汉代以来注重音乐政教作用,忽视音乐审美娱乐功能的儒家音乐思想。他在继承雅乐传统的基础上,重视音乐的抒情功能,强调音乐娱乐性及个体感情的抒发,注重音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美。法、墨、道及游侠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被援引入曹操诗、乐创作中。曹操独特的音乐思想对后世文人音乐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学校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必须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音乐教育中寻求新的定位。为了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趋势相协调,我们应树立以民族音乐教育为本的观念,深化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真正求得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人类音乐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与“统一”。  相似文献   

19.
音乐美学研究中不能将音乐素养与音乐的创作者、欣赏者的道德水准简单化地统而论之。音乐修养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道德水准无关。音乐美是一种无形象、无概念、无观念指向的纯粹性的美,是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形式美。音乐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它不依附于观念的认同或者形象引起的联想而具有独立美学意义。音乐研究应该遵循音乐的本体特征,首先认识到音乐的形式美感。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 ,音乐是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 ,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要做到歌唱时声情并茂有情而发首先要明白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正确理解歌词的含义和做好教师的范唱。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正确的情感培养 ,并进行音乐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