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水泥花园》从杰克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反伦理故事。麦克尤恩笔下的杰克生活在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小宇宙中,他希冀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宇宙,却只能面对梦想幻灭的尴尬窘境。本文对杰克的心路历程进行弗洛伊德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善于利用"花园"意象来阐述爱情主题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诗的一大特色。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爱情诗中的"花园"意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大地花园""人体花园"和"宇宙花园"。该时期爱情诗中的大地、人体和宇宙花园意象既渗透着基督教意识,又体现了人文主义对自然、人、神的整体关怀。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上,花园意象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文本中有完整的花园描写,<红楼梦>中的花园和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浸润着儒释道多家的思想观念,承继并升华了中国文学的传统意象,表达了人类渴望生活美好、环境和谐的愿望,反映着人类对女性的亲近和对大地的崇敬,映照着人类解决天人关系不懈努力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黑犬"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小说《黑犬》的主题意象,它是西方现代社会中忏悔精神匮乏、恃强凌弱以及爱的缺失的表现符号,是西方传统文化逐步走向没落的体现。西方传统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渐式微,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患上了典型的"抑郁症"。麦克尤恩为西方现代社会把脉,指出了其病因在于传统文化的抑郁,并尝试着为其探索拯救的药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都市和女性坐标交叉点上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新时期”作为研究的指定时期,用女性主义视角对这一时期女性文本中出现的都市意象进行阐释。都市和弄堂是女性都市文本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本文从女性对都市空间的建构、空间与文化记忆、古老文化的象征与琐细的女性人生四个方面,对胡同与弄堂等都市意象进行深入文化肌理的剖析,认为在女性的都市文本中,胡同和弄堂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存之地,而是被赋予了精神的意义,是古老的文化象征。透过这些意象,女性表现的是和都市文明的同质同构。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德里达借用《哈姆雷特》中的幽灵意象比喻共产主义的当代出场,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退场”后如何看待异质性共产主义思想形态出场的问题.德里达认为,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已经成为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必将成为全体人类继承的遗产.在后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人们必须借助共产主义“幽灵”的出场,才能建构理想的生活.晚期资本主义的诸多矛盾需要凭借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才能得到说明.所以,成为“幽灵”后的共产主义理论形态的当代出场形式,就是随着理论形态的改变继续对现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德里达阐释了冷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的幽灵政治学进路,揭示了马克思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彰显了对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制度未来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素有"恐怖伊恩"之称的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78年所著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家庭荒原中,未成年孩子们经历的痛苦、无序、混沌的成长。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水泥花园》,认为笑是孩子们从自我放逐走向成熟的重要线索。孩子们标志性的三次狂欢式的笑既是对权力交替的庆祝,又是对父母权威的嘲讽;既是对迎接新生的礼赞,又是对过去身份的告别。以笑为依托获得成长的孩子们,并非如评论界所言在伦理缺失的荒原上胡作非为,而是在用狂欢的庆典争取欢乐的自由,用笑声的养分培育出水泥缝中的生命之花。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批判意识形态"虚假性"、"欺骗性"和研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载体的精神生产现象时揭示了"思想的生产与分配"的规律.列宁和葛兰西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再一般地谈论意识形态虚假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及其实现战略.马克思、列宁及葛兰西在意识形态批判、建构过程中揭示的阶级社会和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中郭沫若的惊叹、茅盾的批判、“新感觉派”的焦虑、张爱玲的热爱、沈从文的厌恶,几乎奠定了中国文学中的都市情感指向。但台湾著名新生代作家林耀德在其散文书写中,提供了对普遍性“都市”介于“亲”与“不亲”之间的情感态度。借用已有都市书写中的“废墟”意象,将都市处理为“迷宫”意象系统,是林耀德都市散文的又一历史贡献。大量书写、思考都市这一“钢铁蝴蝶”的生命性、有机人格力量,令林耀德成为当代华文都市散文真正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关键是文化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从人类社会和世界城市发展史的时空维度,成都市作为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在取得“六个一体化”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念,是对既有城市概念的革命性颠覆,并指出文化理念是其建设的关键,需要大力进行文化的“六个一体化”建设,以确保中国特色、成都特色建设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2.
晚年的列宁将思考的重心转移到文化方面,在其最后的“政治遗嘱”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建设思想,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他对官僚主义等不良习气的批评,对革命党有可能成为旧文化的“被征服者”的警告,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他者”的浮沉:评贾平凹长篇小说新作《高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新作《高兴》塑造了一个具有新质的农民形象——刘高兴。他自觉认同城市,却遭到城市中国的拒绝。“垃圾伴生物”是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国”存在的隐喻性描述,无论是表层话语还是深层文化结构,刘高兴都是“城市中国”的他者。“最丑,也最俗”的五富是乡土中国农民形象的“代表”。刘高兴作为城市的“先适者”,自觉地带领“五富们”进入城市生活之中。刘高兴追求的不是个体解放,而是一个群体的解放问题。拒绝个体超脱、追求群体解放的刘高兴形象使当代底层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揭示贾平凹对当代乡土中国农民整体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批评”是鲁迅作品的重要艺术特色,也是鲁迅小说的重要艺术特点及美学创新。即他的小说并不局限于对某些不合理的社会与现实生活现象作直接的单一的平面化的批评,而是力图以此为起点,对它背后所潜藏的更为隐秘的“社会-文化”结构进行艺术性的多层面的立体化的剖析、怀疑及反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鲁迅小说不仅秉承有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与2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美学特质,而且更进一步发展为拥有新质的“文化批评”小说。它的“新”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生活所作的整体性文化反思及批评上,这正是鲁迅小说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圣经·雅歌》是古希伯来人的抒情歌谣,其中的“园”意识表达了希伯来人的贞洁观,贞洁观与希伯来人的洁净观念一脉相承。犹太人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视洁净观念并恪守洁净戒律。中国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的“闺”表达了相似的贞洁观念。但是,对于女性身体,两个民族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的小说《霜降》以其敏锐的视角触及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伤痛,并引出了让人深思的时代主题。这种主题并不是单一的政治揭露、文化批判或人性剖析,而是复调式的融合,这在当代小说"越写越轻"的趋势中无疑具有"沉深"的分量;而严歌苓利用独到的细腻笔触和女性的敏感,将作品的沉重予以冲淡,在历史的重负与人性的疼痛中展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与希望。  相似文献   

17.
安德鲁·芬伯格是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重代表,当代西方著名技术批判理论家.他从舌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以技术的“设计批判”为基础,批判了技术本质主义,提出了建构主义技术观;借鉴技术的政治学批判,解构了技术霸权,构建了技术转化的徽政治学路径;通过技术的文化批判,颠覆了现代西方文化观,论证了可选择的现代性道路。他所展现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三个新维度,体现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资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转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城市建设运动中出现的忽视地方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本文从地方园林文化的传承问题入手,结合“汇芳园”的修建及特点,探求历史园林文化与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如何继承和发展地方历史园林文化遗产,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现代设计文化之中,形成以特色地区为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总结了“汇芳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园林建设中应注重对潮汕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实现地方历史园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