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亭形象新论陈远明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进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诸如斯坦凯维奇、赫尔岑、巴枯宁等人活动的影响,他性格中的思辨因素,也有这些人的影子。主人公罗亭的言行对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屠格涅夫...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深受屠格涅夫影响,这已成为学界共识。在"零余者"与"多余人"上,在情感基调与创作手法上,郁达夫都主动地向屠格涅夫进行了学习。本文通过对郁达夫早期小说《南迁》对屠格涅夫《罗亭》的借鉴的分析,更加确证了这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俄国文学成就的最高时期是19世纪,“没有一个国家象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高尔基语)。在那些灿若星群、闻名于世界的作家里,伊凡·屠格涅夫是其中的一位。他虽然跟其他属于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子”的作家生活在同一国度,同一世纪,但由于他的思想、性格、审美理想和艺术修养等精神特质所决定,他的小说创作在题材开掘,形象塑造、艺术表现和风格特征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作家;同时,又由于他的小说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独创性,使他赢得了东西方读者普遍而热烈的欢迎,产生了“没有别的俄国作家曾经象屠格涅夫那样,在欧洲被那么热烈地读着”的影响①。在我国,屠格涅夫也同样受到了热爱和崇拜,中国作家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瞿秋白、巴金、  相似文献   

4.
泛罗亭论     
“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一个百年之谜式的人物,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罗亭。百多年来,人们难以断定罗亭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评论界常常重复“无用人”或“多余人”典型之说,但这一“定论”往往引起疑问。高尔基就曾认为“理想家的罗亭比实际家和行动者是更有用的人”。瞿秋白也曾作过“善良的多余人”或“无用的好人”的补充。近年来,苏联评论界又出现了罗亭英雄说。总之,这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余人”一词是俄国作家赫尔岑在1851年评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时提出来的,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出身贵族,对社会不满,谈论得很多,但做得少。这些人在当时所有的进步意义仅在于不满意专制政体,不愿意和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他们又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去进行斗争,如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在那个时代“多余人”  相似文献   

6.
伊凡·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一位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始终不渝地揭露和抗议沙皇俄国的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不知疲倦地探索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深刻反映俄国从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转变这一历史进程的宏伟画卷。 在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群中,屠格涅夫无疑是一位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家。首先,他具有一种极其锐敏的洞察力,他总是能够异常迅速地捕捉到现实生活中刚刚出现的新的思想、新的动向,及时地把它们反映到自己的作品中来,关于这一点,文学史家常常例举他的六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相似文献   

7.
从新批评的视角看,屠格涅夫在中篇小说《春潮》中延续并重塑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传统和“屠格涅夫家的姑娘”系列,并在创作中,摒弃作者的个性和态度,力求以科学的方式再现当时俄国社会的人物和现状。同时,作者将男主人公萨宁前后形象形成巨大反差的安排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张力和对立面,但是这种反差具有必然性,并使小说的结构达到看似不稳定实则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9.
这未必不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巧合。 一百五十年前,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在他的代表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里,成功地塑造了俄罗斯农奴制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第一个“聪明而无用的人”——“多余人”的典型形象奥涅金。接着,俄罗斯的优秀作家们又创造了一系列“多余人”的形象。其中较著名的是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皮却林、果戈理《死魂灵》中的玛尼罗夫、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尔托夫、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等。一八六九年,俄国伟大小说家伊  相似文献   

10.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小说《前夜》中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的别尔谢涅夫失去富家千金小姐叶琳娜爱情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别尔谢涅夫卑微的家庭出生,以及父亲严厉的家教所形成的缺乏主见、胸无大志、性格怯弱、墨守成规、甘于平庸的性格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平行比较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亨》中的罗亭和中国作家柔石的小说《二月》中的萧涧秋两位主人公的异同,揭示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12.
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 ,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 ,都在努力实践着他的美学思想 :把生活提升到理想 ,晚年所创作的《散文诗》 ,以其真挚、简洁、清新、优美的特点而成为这一原则的很好实践。本文将透过这 82首散文诗的部分篇章 ,对屠格涅夫“把生活提升到理想”的美学思想作些探讨 ,希望能在更高层次上把握屠格涅夫散文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说:“对于艺术事业,‘怎么写’这个问题比‘写什么’更为重要”。这就是说,作家面对选择的题材,从什么角度入手,用何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往往最能显示出一个作家的艺术独创性、创作个性和艺术功力。古今中外有经验的作家,在他构思写作的时候,是非常重视“怎么写”这个问题的。尤其是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如何设置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能否深刻地反映小说所要描绘的社会生活内容,对于能否充分地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是极为重要的。在这方面,我国当代作家柳青的创作实践,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经验。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得以成功,梁生宝和梁三老汉的形象塑造能得到人们的称道,可以说无不与作家设置梁家父子“继  相似文献   

14.
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作家。他一生当中写了很多关于农奴制的作品。《木木》这篇小说写于俄国19世纪中叶,堪称是《猎人笔记》的续篇。小说通过讲述发生在莫斯科女地主宅邸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描写了农奴格拉西姆一生悲剧性的命运。其中的人物形象等象征意义正是这篇小说是对农奴制度的强烈控诉。  相似文献   

15.
《猎人笔记》(1847— 185 2 )是俄国古典作家屠格涅夫早期最优秀的作品 ,在屠格涅夫的创作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屠格涅夫是景物描写的大师 ,托尔斯泰曾说 :“这是他拿手的本领 ,以致在他以后 ,没有人敢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两三笔一勾、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评 (屠 )猎人笔记》)和一切伟大的作家一样 ,屠格涅夫写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通过一幅幅画面向人们展示俄罗斯专制的气氛 ,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俄罗斯急待解决的农奴制问题和正在俄罗斯大地上所发生的变化 ,从而使这部著作的反农奴制倾向更为鲜明地表现出来 ,具体讲 ,…  相似文献   

16.
贵族之家的少女与少妇──屠格涅夫作品人物谈刘绿宇一、“……女性之爱的歌唱家”如果不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俄国的屠格涅夫肯定能和中国的曹雪芹成为知音。从“屠格涅夫家族”中走出的一系列冰清玉洁的少女,不能不使人联想起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 2 0 - 50年代 ,俄国作家塑造一批独特肖像 ,即“多余人”的形象。作品中的主人公奥涅金、毕巧林、罗亭是他们的典型代表。通过剖析他们由家庭出身、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社会环境所造成的悲剧性格 ,揭示出俄国有才华的知识分子何以有悲惨命运 ,成为无所事事的“多余人”。这些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中的“多余人”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着跨时代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显示出独特的美学风格,其特征就是忧郁哀怨的感伤情调,具体表现在悲剧形象的塑造、自然流畅的抒情结构、内心纷争苦闷的抒写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上.这种风格的形成,是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其中,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不仅深得他的偏爱,而且对他影响最深.他们在人生经历、个性气质和时代、社会环境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正>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郭沫若把他比之为“俄国文学中的屠格涅甫”,日本、东欧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中国的自我小说作家”。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也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西方的浪漫主义和日本的“私小说”对他影响尤深。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提起屠格涅夫,人们自然联想到闻名遐迩的六大长篇:《贵族之家》、《罗亭》、《父与子》、《前夜》、《烟》、《处女地》;它们构成上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俄罗斯独特的艺术编年史。屠格涅夫曾涉猎多种文学形式,但他的主要贡献与成就是小说。 一个多世纪以来,屠格涅夫的小说艺术获得众口皆碑的盛誉。勃兰兑斯认为:“在整个欧洲文学中,很难遇见更加委婉细腻的心理描写,更加精湛完美的性格,再加上男子和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世界上只有最伟大的诗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生气蓬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