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仲裁与商事仲裁的意思自治都受到一定限制。与商事仲裁相比,体育仲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受到更多的约束与限制,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特征;仲裁合意的表现形式比较特殊;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效力明显较弱。应正确认识这些差异,以完善我国体育仲裁制度,妥善解决体育纠纷。  相似文献   

2.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一直被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原则,当事人的意愿在整个仲裁过程中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原则是绝对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也有界限,要受到国际和国内强行法的限制。虽然仲裁员的裁量权对于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但仲裁员的裁量权不能成为当事人实现意思自治的障碍,当事人的意愿高于仲裁员的裁量权。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应寻求强行法、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仲裁员裁量权三者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刘进军 《理论界》2012,(4):59-61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法律适用规则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纠纷解决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以及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的进程,更直接影响到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认定并进而影响仲裁的结果,因而赋予当事人选择仲裁法律适用将是仲裁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涉外仲裁的准据法决定中,无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仲裁程序的准据法还是仲裁实体问题的准据法均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进行,适用法律和其它原则,因而,可以说当事人自治的主要功能是在涉外仲裁准据法决定中发挥的。  相似文献   

4.
从仲裁制度的产生、基本原则和仲裁的承认、执行、监督和特色看 ,我国的仲裁制度已排除了仲裁的行政性 ,明确了仲裁的民间性。我国仲裁制度是既体现国家意志 ,又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特点的准司法性质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临时仲裁制度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和赋予当事人充分的意思自治的权利,已为很多国家所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国各界关于引入临时仲裁的呼声也很高.本文通过对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两者各自的优势和问题,同时归纳目前学界比较盛行的引入临时仲裁的主流论点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我国引入临时仲裁的时机并不成熟.引入临时仲裁的时间取决于在人、制度和理念问题上首先得以突破.  相似文献   

6.
国际商事仲裁从其萌芽发展至今,历经自治、压制、渐趋开放三阶段.国际商事仲裁在这三个阶段的表征不同,实践迥异.自治型国际商事仲裁强调民间权利的自由表达;压制型国际商事仲裁展示国家权力的深层渗透;开放型国际商事仲裁力图在两者的角力中寻找一种平衡.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蓬勃发展需要一种新型理论的指导,开放型国际商事仲裁体系的构建可能成为国际商事仲裁今后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7.
适用于国际私法领域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不仅在当代国际商事仲裁法中得到普遍确认 ,而且其适用范围已扩展到仲裁程序 ,表明了该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新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法中的体现及其在仲裁程序中的应用 ,分析该项原则的内涵及国际立法与国际合同实践对该原则的限制 ,阐述了该项原则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地解决多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已经成为现代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合并仲裁制度的确立反映了商事仲裁实践的要求.本文从价值取向、理论基础及可行性角度出发,对合并仲裁展开分析,指出合并仲裁符合仲裁的价值取向,在根本上与当事人意思自治是一致的,而且可以通过仲裁规则进行相关理论的突破,使合并仲裁后作出的仲裁裁决,可以根据1958年<纽约公约>得到承认和执行.  相似文献   

9.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民商事仲裁制度的私法自治属性及其发展历程都反映出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一定程度的妥协 ,这种妥协是现代社会法治思想的要求之一 ,中国现行仲裁制度尚需加以改进来适应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仲裁(Arbitration),又称“公断”,与诉讼调解等方式并称为解决国际经贸纠纷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仲裁具有诉讼所不具备的自愿、灵活、经济等特点,近些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的纠纷解决方式,逐渐有从诉讼为主转向仲裁,而1958年通过的《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纽约公约》)及1958年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主持制订的《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UNCITRAL),使得仲裁的国际性日益增强,仲裁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极大的发展。顺应这种仲裁国际化、统一化的趋势,英国于1996年修订了仲裁法,突出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扩大了仲裁庭…  相似文献   

11.
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相比,更为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更能充分发挥仲裁的灵活性和效率性.临时仲裁在中国迟迟没有确立,造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方面的不对等现象.行政权力对仲裁机构的过分干预,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仲裁法律意识的淡薄是中国引入临时仲裁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应从保障仲裁独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提高社会的仲裁法律意识三方面入手,有的放矢地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9,(6):43-49
解决网上仲裁法律问题时可通过目的解释的方法确定电子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本座论确定仲裁地,根据《纽约公约》执行仲裁裁决。在网上仲裁的规则制定中,将意思自治原则充分应用在仲裁员、实体法与程序规则的选择上,同时引入法院监督保障仲裁的合法性,明确各参与人的保密义务,从而使网上仲裁最大便利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解决国际民商事争端的仲裁机制被频繁启动,我国仲裁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也就不断显现。本文从明确仲裁制度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公正、效率地解决国际民商事争端的价值目标出发,围绕着全面实现仲裁制度国际化,对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建立临时仲裁与专业仲裁机构的必要性、确立仲裁员享有责任豁免与承担民事责任相结合的责任制度等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石现明 《学术论坛》2007,30(9):133-139
传统商事仲裁理论大都认为仲裁的价值在于效率而非公平.但国际商事仲裁不同于国内商事仲裁,有些国际商事交易当事人选择仲裁是为了效率,有些是为了公平,有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以效率为主要价值取向的现行国际商事仲裁法律制度难以满足不同当事人的不同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出现了与当事人的公平价值追求和效率价值追求同时背离之现象.文章主张,应当以当事人的价值追求为基础,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原则,审视和检讨国际商事仲裁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之一的仲裁,在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仲裁管辖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它体现了追求效率与兼顾公正的价值、贯彻意思自治原则的要求,实现了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的契合。仲裁管辖权的取得应具备一定的条件,仲裁管辖与法院管辖之间存有冲突,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应克服司法本位,引入仲裁自裁管辖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论述仲裁协议法律适用主要规则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国现行仲裁协议法律适用制度的得与失,并就其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即我国应在承认法的物质制约性的基础上,在认可仲裁协议私法契约的前提下,遵守我国已加入的国际条约,尊重国际仲裁惯例,结合我国法治不兴和诚信缺失的当下实际,建立以"意思自治原则"和"尽量使仲裁协议有效原则"为理念的仲裁协议法律适用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意思自治原则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郑远民仲裁作为解释国际商事争议的一种方式,具有司法诉讼所不可能有的便利、省时和节省费用等优点。正是基于此点,各国从事经济贸易交往的当事人宁愿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而不愿诉诸法院,从而使仲裁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一带一路”和构建“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背景下,中国涉外商事仲裁立法改革应以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为根本目标,以国际化为基本方向。中国涉外商事仲裁立法改革应当树立支持仲裁的理念,扩大可仲裁事项范围,放宽仲裁协议效力及其法律适用限制,强化司法支持弱化司法监督;应当彰显契约化民间化理念,突出涉外仲裁的契约性和仲裁机构的民间性。中国涉外商事仲裁立法改革应当遵循公正与效率兼顾原则,既保障公正又提高效率;应当坚持自治与干预结合原则,赋予当事人充分意思自治权,仅在维护正当程序和公共政策方面进行司法干预。  相似文献   

19.
克服学界对仲裁与司法关系分析方法的单向性,引入双向互动研究方法构建全面认识两者关系的同一对话平台,基于此,将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司法边界定义为以公正为首要价值且兼顾效率,并考虑到争议的特殊性质和仲裁与司法之间解纷资源分配的情况,以立法的授权和禁止为起讫,体现各具体制度中仲裁与司法就公正与效率、内国利益与条约义务、意思自治与司法强制之间的此消彼长,直观反映仲裁与司法之间双向互动作用的事实和法律范围。  相似文献   

20.
网上仲裁具有与传统仲裁不同的特点,因此适用现行的法律制度调整网上仲裁,面临一系列法律障碍.解决这些法律问题,需要技术手段的支持,也需要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包括对国际公约与国际性文件进行扩大解释、参照援引或修订,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予以类推适用等,更需要对原有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如以自动执行模式、业界自律机制和网上法庭来执行网上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