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1990年以来东京大城市圈空间扩展与变迁以及全球化对东京的影响。全球化对城市空间的重构有很大影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流动、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是影响城市空间重构的主要要素。因此,需要从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崔波 《城市观察》2010,(5):98-109
以西安4个代表性的城乡结合部为个案,透视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的空间感知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发现失地农民身份认同危机主要是城乡结合部空间失序所导致的,重构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关键在于调整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的视角,运用主成份和聚类分析方法,在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重构的方向、目标、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以此为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认为:长三角城镇空间模式优化和重构的方向与目标是:构建区域"体系完整、组织有序、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分工协作、轴向集聚、整体联动"的城镇结构层级体系和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体系。优化和重构的总体思路是:以积极推动城镇结构层级关系合理优化和城市网络体系高级化为核心内容,通过构建以主要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宁波、南通和连云港为两翼,并辐射众多中小城镇的综合性功能地域。  相似文献   

5.
马志强  王昱之 《城市》2019,(6):51-59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有关城市空间规划和空间管控的重大工作,是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与焦点。基于此,笔者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研究命题,从系统梳理规划提出的背景及"多规"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规划创新为基础、以空间重构为手段,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内容和技术方法体系,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全面开展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财政可持续是实现城市更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城市更新与财政可持续之间的现实矛盾,空间生产理论能解析财政推动城市空间再造和价值提升的内在逻辑,促进制度建设和空间生产实践的协调统一。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构建“制度空间重构—多元主体行为选择—社会空间重构”的空间生产逻辑框架,提出未来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的五大基本逻辑和四大基本准则。最后以北京劲松模式为例,实证分析本逻辑框架的适用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更新财政可持续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与“城里人”的异质性导致按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不适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转非社区的形成、社会异质性与空间同质化特征,并梳理了国内外异质社区公共空间适配性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对重庆市嘉和社区的田野调研,从公共空间属性与使用两个层面,分析了农转非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与公共空间的运行机制,评析了各项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与利用率、聚集性以及活动类型之间的适配关系,探讨了影响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配置与设计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失衡的原因,为国内农转非社区更新,尤其是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区域空间的传统研究视角以及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殊性归纳,引入"流-空间"的理论工具,并运用其梳理珠三角区域空间演进历程。具体而言,包括乡村城镇化、城市区域化和区域整合化三个阶段。接着,剖析珠三角区域空间转型的特征,也是本文的结论:一是"政策松动"到"政策主动"转型,二是"外向-资源驱动"向"内在-创新驱动"转型,最后是"全面铺开的城乡混合"向"优势集聚的多强中心"结构转型。最后,尝试为新时期的珠三角区域空间转型构建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9.
黄晓星 《社会学研究》2012,(1):199-220,246
本文聚焦于南苑①围绕广安肿瘤医院的抗争故事,将该事件置于城市空间重构与生产的结构性情境下,分析社区空间的生产机制。文章指出,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权力在执行过程中隐蔽在市场化的话语体系下,以程序合法性及产权的话语获得垄断地位;而自下而上的抗争以规则、权利等意识为主导,通过"间隙运用"的策略生产出社会空间,但最终服从于空间的霸权体系。作者分析了空间霸权的战略、空间抗争的战术特点,以及上下分合轨迹,将其统合成为社区空间的生产过程。笔者认为,社区空间应该趋向对社会主义空间的生产,才能更好地实现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节点作为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关键点,具有公共交通和城市空间两个属性,在高度集聚和流动的各类活动和资源的牵引下,成为城市的关键“效益源”。进一步厘清TOD理念影响下,具有增效价值的城市关键地段及其发展标准的理论内涵、研究进展及经验启示,是未来该领域实践与研究的基础。通过界定城市交通节点这一研究对象,归纳其空间增效发展的实践历程以及相关研究在“设施—空间”触媒影响表征、“行为—空间”互动反馈原理、空间增效开发更新行动的模式与经验等方面的成果;系统阐释建筑学及其交叉学科视角下交通节点空间综合效益的研究进展,总结该话题未来“关联式”“制宜式”“立场式”的研究趋势。可在城市公共交通与立体空间一体化发展这类多学科问题的探索中,为建筑学领域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指明重心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