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湖北是农村劳动力大省,但不是劳动力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较为艰巨。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阐述了外出务工、内部转移、乡镇企业吸收、城镇化建设是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针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应该从制度改革、经济增长方式、政策与劳动力素质等角度解决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受种种因素制约,形势严峻: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转移任务重;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难度大;三是城市经济人口承载力严重超载,拉力小、辐射力弱,转移空间小;四是农村劳动力城镇生活压力大,转移能力弱;五是相关制度建设明显滞后,转移阻力多。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第一,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第二,发展中原城市群,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第三,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外部空间;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容量;第五,改革户籍管理、健全保障制度,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力;第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突破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就业机会问题、能力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研究从信息化角度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可能途径,指出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可行的途径又是一次机遇,并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制度、经济、农业生产力水平、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供求失衡及情感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广大农村纵深发展吸收和以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为重要转移方向,扩大国际劳务输出,全面合理规划,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四元特征影响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四元市场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贡献,从而可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四元劳动力市场出发,完善劳动力市场;发展非农产业和城市非正规产业;加强小城镇建设以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发,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给农村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历史性发展机遇,需要全方位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速建立劳动力转移基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优质服务.文章就如何全方位整合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出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影响我国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众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会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农业的容纳能力十分有限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是惟一的出路。本文从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 ,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局限性和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对劳动力转移所起的阻碍作用 ,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四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特征进行了分析;应用数学模型,测算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运用抽样调查数据,描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跨区域流动进行了因素分折,定量地指出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影响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城镇化发展滞后,等等.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农业人口多,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受土地、户籍、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以及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出现了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自身文化技能低无法满足用工需要和劳动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应加强农村教育及培训投入、农业内部吸收剩余劳动力可用空间的开发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时期,我国规模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面临着严峻形势,要解决这一复杂问题应按照客观现实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转移思路。我们必须在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拓展劳务输出等方面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然而,依靠城市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难度高,资金缺口大,而且负面影响也大。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以农业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发展农业和牧渔业为切入点。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有利于农业和牧渔业发展的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传播、转化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已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研究,结合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解决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由农业产生的初级产品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大部分利润被工业部门所取得,工业部门发展壮大后进而捆绑农业部门,是抑制农村经济的重要原因。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也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使农民从农产品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协调工农业关系,充分利用市场,运用国家宏观调控,尝试利用国有企业优势,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中国特色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产业生产过剩与市场的竞争结构有着很强的联系,市场的可进入性和可退出性是维系市场竞争结构的两大基石。我国目前有明显的生产过剩表现,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完善我国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调整市场的竞争结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十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创造价值的劳动有具体的分析 ,有些应加以深化 ,有些应继续发展。在研究中应区分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实现和价值分配的联系和区别。不能笼统地说资本家和资本创造价值或不创造价值 ,要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承认劳动价值论必须承认剩余价值。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与剥削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发展 ,但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于研究和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和我国失业人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表现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范围大小不同、作用不同、政府对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劳动者的影响不同等。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突出,因此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鼓励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18.
农业剩余劳动力内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各种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含义的分析,说明应立足于广义农业,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并结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来界定农业剩余劳动力涵义,得出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广义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力供给超出生产有效农产品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不断出现的处于闲置状态的农业劳动力,从而为制定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和不断激增的外汇储备,难以用一般的金融学原理解释。立足经济学背景的分析发现:中国贸易出口结构中加工产品占很大比重,生产这些产品使用大量的低廉甚至超廉价劳动力,使得出口产品成本下压,利用低价格竞争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牺牲环境,为了短期收益付出了长期的巨大代价;急功近利的资源性出口,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贸易收支失衡问题,不能只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保护,严格环境污染的惩罚和治理,加强对资源性出口的管理,同时,探索建立在地区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促进城乡经济的大发展,有大量剩余产品和产品的高性能而且适用是前提,疏通城乡经济交换体系是保障,公平有序交换是关键.中国要解决农村经济体剩余产品少和服务他人能力低、收入少的问题,就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的质量效益,又好又多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要解决交换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就要成立农村经济专门市场和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要素整合、机制创新,甚至行政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