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应需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提倡孝道、忠贞、慈爱,处理好夫妻、儿女与父母、年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方能建立起与之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孝意识的时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孝爱是由社会与文化造成的、最能体现人性的特点而又需要在生活境域中被构成的一种人类现象。本文通过更改现象学时间视野来探讨孝爱意识如何生成的问题,达到以下一些结论:(1)孝意识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的自然状态中比较普遍地出现,是由于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导致了人的内在时间视域(及相应的原发想像力)的深长化,由此而使得慈爱这在动物界也存在的生命现象能够在人类意识域中反激出回报的孝意识。(2)因此,孝与慈是同一个时间意识的生成结构导致的两种互补现象。(3)西方现象学的时间观虽然有重大创新,但它之所以总漏过孝爱意识,是由于它缺少《易》那样在“过去”与“将来”的相交与回旋中领会根本“时义”的思路。(4)在儒家看来,人首先不是(像海德格尔或其他一些西方当代思想家认为的)以个体的方式,而是凭借亲子之爱和世代延续的联系来真切地面对死亡与无常,由此而形成一切伦理与道德的关系。(5)孝爱意识只能被人生经验活生生地构成,不能仅靠服从规则或礼数而产生。“人生挫折”与“自己养儿育女”是成人抵御个体意识的分离效应而重获孝意识的两个时机。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人,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家庭这个地方出生和成长,在这个地方被养育和被塑造。虽然,步入现代文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和复杂起来。家庭的功能减少了,更加专业化了。“但是,剩下的家庭职能——社会化、慈爱感情、伴侣关系、性生活的稳定,以及经济协作——对社会的福祉仍是非常重要的。”(D.波普诺)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现代家庭建设是相对于传统家庭建设的一个新概念 ,其内容包括家庭物质文明建设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关系模式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社会发展决定现代家庭建设 ,现代家庭建设影响社会发展 ,二是互相联系 ,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陈华 《社区》2006,(22)
2006年10月12日,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街道港南花苑社区慈爱中心正式挂牌。在慈爱中心大厅里,衣服鞋帽、香皂毛巾、米面油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全,整齐地摆放在橱架上,工作台上的分发台账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社区困难户的领取记录。慈爱中心管理人员介绍说,超市是慈爱中心的业务之一。超市里的物品都是社区居民和爱心企业捐助的,慈爱超市开业的第一天,就收到各界捐款28万余元,截至目前,慈爱中心已接收社会各界捐助49万多元,还有不少居民捐赠的衣物。令人感动的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将自家5间半祖房全部捐给了社区慈爱中心。记者看到一份委托书上写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慈孝传统文化延续数千年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日益受到挑战和冲击。父母的慈爱逐渐演变成溺爱,使独生子女迷失自我,认为父母所给一切都理所当然,忽略回馈。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独生子女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面对父母养老有心乏力,最忽视关心父母的精神生活。拜金主义盛行、旺盛物欲充斥社会,慈孝传统文化氛围不断丧失。加强慈孝文化建设,父母应重视家庭教育,以身作则;媒介应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法规应保障落实,真正形成震慑;政府应积极规划、推行社会化养老。  相似文献   

7.
今年96岁高龄的陈慈爱,是福建省厦门市开元区公园街道深田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认识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慈爱姑”。解放后,慈爱姑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过上了好日子。从1951年起,慈爱姑就义务到居委会工作,半个世纪来,默默地为居民群众服务,是位人见人夸的“老积极”。1993年7月,慈爱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时间,她成了厦门市的一名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国家与公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家庭具有维护家庭成员利益与维持社会秩序的双重功能,家庭权具有“权利”与“权力”的双重属性。个人主义理念盛行,家庭权中“权力性因素”弱化,“权利性因素”彰显,家庭在现代社会遭遇重大挑战。为发挥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大作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家庭权相关法律理论,并以理论为指导,重构适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家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工作与家庭是人存在方式的两个维度。在现代技术文明社会,工作与家庭冲突反映了人本真存在方式与现代技术文明所重构的人存在方式的冲突。"以工作为中心"文化严重侵蚀家庭生活,并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从哲学上、从人的存在意义上反思现代"以工作为中心"文化对家庭的深层冲击,反思现代文明工作与家庭冲突的深层次原因,对深刻认识现代技术文明入侵家庭生活并进而向个体生活的全面攻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孝慈文化融入祠堂中,成为族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定势。从恭敬慈爱、承志守业、重祀追远三个方面阐释祠堂孝慈文化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对族人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重要影响。祠堂孝慈文化独有的亲情感染力,可以促进个体道德自觉性的提升,进而为建立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11.
贾云  张佳萍 《社区》2011,(13):24-25
"哎哟!海蓝队的彭会长,一年四季为老人赠送蔬菜、鲜蛋、粮油,孝爱有加。早该成为我们二郎巷的荣誉居民了。"九旬阿婆陈梅影以"南山驿站托老所"资深会员的口吻,支持社区诚聘台湾同胞、外籍爱心人士彭会长为荣誉居民的"创举"……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07,(11)
在许多家庭的相册里,记忆中,都珍藏着一张全家福,它见证了家人的奋斗成长,记录着家庭的聚合别离、辗转变迁,承载着人生永不释怀的温情……岁同流转,全家福中那些曾经稚嫩的面孔成熟了,一些慈爱的面孔消失了,那些当年依傍家人怀中的孩子又繁衍出自己的儿孙后代。这些从民间收集来的全家福老照片,张张让人怦然心动,更能看出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试论儒家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以其入世的精神和兼济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的改善为追求,特别关注人民的安危与喜怒哀乐,其思想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慈爱,这种慈爱尤为集中地体现在其"仁者爱人"、"恻隐之心"和善养"四穷民"的主张上.  相似文献   

14.
在黄老道术中,慈忍之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慈,就是慈爱,这种慈爱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是一种无私(甚至是无原则)的给予,比儒家讲究正义原则的以德为本又高出了一层。因此,慈爱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说是一种达到了“精神内敛”、“智慧澄澈”的境界,但它与“不敢为天下先”一样都是一种处世的机谋,只是慈要比后者深刻得多。慈之服人,决不在外在的收服,而是要让被收服者充分领受到慈爱。它没有以理服人的外在洼,因此也就避免了被收服者内在情感的疏离,它会受到那些被收服者永远的、心甘情愿的报答和捍卫。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家庭的伦理建设必须建立在家庭成员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因而它与传统家庭伦理有许多不同之处,需要对传统的家庭伦理进行扬弃,同时要具备有现代特色,需要加入经济、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平等互爱是现代家庭伦理的核心内容,共同进步是现代社会对家庭成员的要求,而尊老爱幼永远是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16.
孝与慈是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而支撑这种基本规范的是孝慈精神。孝慈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养育的、调节家庭长辈与晚辈之间利益关系的价值理念,即长辈应关心爱护晚辈以尽慈道、晚辈应敬爱长辈以尽孝道的思想意识。孝慈精神对于构建现代家庭伦理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家庭纵向伦理关系的内在需求;二是现代家庭功能实现的伦理保证;三是构建现代家庭伦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贾云  张佳萍 《社区》2011,(19):24-25
“哎哟!海蓝队的彭会长,一年四季为老人赠送蔬菜、鲜蛋、粮油,孝爱有加。早该成为我们二郎巷的荣誉居民了。”九旬阿婆陈梅影以“南山驿站托老所”资深会员的口吻,支持社区诚聘台湾同胞、外籍爱心人士彭会长为荣誉居民的“创举”……  相似文献   

18.
慈·忍·变     
在黄老道术中,慈忍之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慈,就是慈爱,这种慈爱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是一种无私(甚至是无原则)的给予,比儒家讲究正义原则的以德为本又高出了一层。因此,慈爱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说是一种达到了"精神内敛"、"智慧澄澈"的境界,但它与"不敢为天下先"一样都是一种处世的机谋,只是慈要比后者深刻得多。慈之服人,决不在外在的收服,而是要让被收服者充分领受到慈爱。它没有以理服人的外在性,因此也就避免了被收服者内在情感的疏离,它会受到那些被收服者永远的、心甘情愿的报答和捍卫。  相似文献   

19.
柳哲 《山西老年》2011,(5):26-26
不久前,我作为辽宁省盖州市慈爱孤儿村的“爱心爸爸”,给孤儿村的“儿女们”打电话表示了慰问,并电话采访了“慈爱孤儿村”的村长娄宗全先生。  相似文献   

20.
孝与现代家庭伦理张一夫每个人都为生活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而感到幸福。而幸福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现代家庭伦理是对传统家庭伦理批判继承基础上的演进与发展。在中国传统封建家庭所滋生出的一切伦理道德中,“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