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赵虎林 《统计与决策》2023,(11):150-155
文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从市场波动状况、资产流动性状况、投资者情绪及资产泡沫化程度四个维度,选取相应的基础性指标,分别合成我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银行部门的压力指数,用来测度各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水平。然后运用DY溢出指数法测算各市场间的压力溢出水平及方向性溢出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压力溢出网络,以分析系统性风险跨市场传染的静态和动态机制。结果显示:从静态视角看,股票市场的压力净溢出水平最高,是我国金融网络的核心;从动态视角看,我国金融市场总体的压力溢出指数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动趋势,但重大经济金融事件会导致其发生异常波动;通过对金融市场四个异常波动时期压力溢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网络核心会因重大经济金融事件的冲击而发生变动,并且单一市场在金融网络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2.
风险关联传染是系统性风险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机理。利用VAR模型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研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关联传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分析中国31个省份地方政府负债率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与网络特征,并运用QAP矩阵相关性分析与QAP矩阵多重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空间关联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溢出关联普遍、网络稳定性强、多重叠加、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特征。第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方向集聚特征,按照溢出与吸收对象组合的结构,可以分为净溢出、净受溢、主受溢和经纪人4种角色。第三,对空间关联强度的影响而言,地方间的财政支出差异与GDP差异有显著负向影响,与城镇化率差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和金融机构贷款资金流动差异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金融资本的投资驱动,同时文化金融能有效影响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从中国艺术品金融的实践出发,探索文化金融的风险分散功能,实证表明:文化金融与金融市场确实存在正向风险溢出效应,文化金融风险的降低会减小金融市场的波动;文化金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将文化产品无形资产份额化,以类似于股票交易的方式实现文化资源与资本要素的结合,借此实现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文化金融应当以金融市场为风向标,采取相机抉择的投资策略,控制其高异质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当前,防范信用风险传染外溢,科学应对地方债务风险持续扩张,是我国监管部门所面对的重大议题。本文基于2017—2022年我国22个省份的城投债信用利差建立风险网络,结合前沿的弹性网络收缩技术与网络拓扑分析方法,探讨债务风险跨区域传染的路径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表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位于信用风险网络的中心,而西部债券市场韧性较低,其融资成本极易受到外部风险异动的影响,属于风险的净接收方。同时,省际信用风险传染存在明显的地理集聚效应,信用风险溢出强度会随地理距离的增大而逐渐衰减;在城投债网络内,经济增长波动性较高的省份,更可能对外输出信用风险;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城投债信用风险的网络结构形成了显著冲击。本文研究为现阶段防范债务风险的跨区域传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估计广义CoVaR模型,即将CoVaR模型的条件由q分位点下的收益率等于VaR推广至最多等于VaR.在此基础上分别度量了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和上市商业银行对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普遍高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各个上市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方国斌  陈静 《统计与决策》2022,(24):134-138
文章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相依性结构以及风险传染两个角度对市场间的联动性进行了探索。采用时变t-Copula-GARCH模型对互联网金融与股票、银行以及债券等传统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依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BP结构突变点检验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间的风险传染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股票、银行市场以及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均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与股票市场间联动性最强,与银行市场间的联动性一般,与债券市场间的联动性最弱。互联网金融市场与股票以及银行市场间的联动性均为正向联动,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股票以及银行市场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与债券市场的相关程度相对较弱,并且相关方向不够稳定。结构突变点检验显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中的股票、债券以及银行市场间存在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7.
赵华  王杰 《统计研究》2018,35(7):49-61
本文基于混频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收益率与波动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时变特征,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后呈现下降态势,且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在大部分考察时期内存在股票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波动率溢出效应,而债券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则从考察初期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入方转化为中后期的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出方。进一步分析收益率与波动率总溢出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极端事件、宏观经济代理变量和期限利差对于溢出效应具有正向影响,泰德利差对波动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而投资者情绪指数对收益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超  刘彬彬 《统计研究》2020,37(12):58-74
为准确度量我国金融机构对金融系统的尾部风险溢出,本文改进了基于CoVaR 方法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基于极值理论和ARMA-GARCH模型拟合收益率边缘分布,构建了改进的非对称CoVaR模型,从系统性金融风险贡献绝对值(△CoVaR)和相对值(%CoVaR)两方面详细考察了2002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28日我国42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q=0.01的情况下,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贡献有显著差异,银行类与保险类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值得重点关注;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贡献相对值与在险价值存在显著联系,自身风险最低的银行类机构具有最大的风险溢出强度,是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核心对象,尤其是国有控股银行。研究结论对于有效防范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市场间风险传染特征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利用DCC-MVGARCH方法,从动态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问题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市场间的风险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月度数据,本文首先选取金融机构极值风险、金融体系间的传染效应、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和信用风险4个层面的14个代表性指标测度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度量了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后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法构建一个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进一步实证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机构极值风险类别下的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其中金融体系巨灾风险指数影响效果最显著;②运用偏最小二乘分位数回归构造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较之单个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能够更稳健地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状况;③从测度效果来看,单个系统性风险指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标在下尾分布(0.2分位数)的结果明显优于中间分布(0.5分位数)和上尾分布(0.8分位数)。  相似文献   

11.
资本流动和对外贸易是新兴经济体融入外部经济的两种基本途径,金融发展是其重要的内部推动力。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将会面临怎样的难题?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资本流入、进口资本品与服务是新兴经济体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金融深化对其所带来的技术溢出起到了媒介作用;资本流动与贸易又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彼此之间形成了交互效应;新兴经济体的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但在效率值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新兴经济体对国外资本、技术与市场存在着路径依赖,这已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2.
李政等 《统计研究》2019,36(2):23-37
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系统性风险的源头究竟在哪?传导机制又如何?目前还没有定论。现有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成果大多关注于金融行业内部,忽略了实体经济在系统性风险传递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防范系统性风险真的仅限于金融行业吗?本文从经济金融关联网络视角出发,以我国整体经济领域中各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性风险度量新方法——TENET构建2002-2017年我国行业间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在此基础上对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水平以及传导结构特征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并为科学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有效建议。研究发现:(1)我国行业间系统性风险溢出的总体水平在金融危机或市场过热期间显著增强,同时各行业系统性风险输出与输入水平的时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输出水平大幅波动而输入水平呈平稳状态;(2)信息技术、房地产和材料行业不仅是主要的系统性风险源头,而且容易受到其他行业风险外溢的影响,是整个经济金融关联网络中最具系统重要性的三个行业,同时各行业的系统重要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3)虽然金融行业在整个经济金融关联网络中的系统性重要性仅排在第四位,但是金融与房地产和能源两个行业具有长期较强的双向风险溢出关系,而且金融与房地产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强度在系统性风险溢出网络中居首位。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提醒监管部门防范系统性风险要立足全局视角,正视金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过度高估金融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地位,同时要找准风险源头行业并对其做好前瞻性调控,尽可能避免风险的产生,并在风险传递初期切断风险溢出的路径避免风险大规模蔓延。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间流动性出现高协同运动是发生危机传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针对流动性动态联动效应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数据测算了2003-2018年间我国股市、债市流动性,并对Colacito等(2011)的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IDAS)进行了扩展,同时从金融周期视角出发,运用扩展后的模型考察了经济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于流动性波动率和相关性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因子混频模型,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多因子混频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我国股债两市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降低股债两市流动性的正相关性,但这一作用效果会在金融周期的拐点处转为加强两者的正相关性。本文不仅为讨论股债两市联动效应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金融危机三阶段视角透视跨国投资组合供需动态变化过程中金融危机的传染特性。以跨国投资者投资决策与投资业绩互动为突破点,剖析在金融危机三阶段内调整跨国资产组合配置的微观交易行为所引致的金融危机传染性。经由9个国家金融危机期间基金交易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金融危机中跨国投资者资产组合再分配是金融危机重要的传染渠道;与金融危机发源国分享风险偏好型跨国投资者的国家最容易被危机感染;金融危机三阶段传染效应的强度呈动态变化;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信息搜集在化解市场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投资环境的稳定性、资本流动的合理性及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三个层次构建三角模型,考察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资本流动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资本流动的整体风险容易受到国际环境及哈萨克斯坦内部环境变化的影响,2008年以后整体风险开始上升。采用GM(1,1)模型对2015—2020年资本流动的风险状态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几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资本流动的风险状态主要处于弱安全区,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资本流动结构、金融市场稳定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存在较大的资本流动风险。  相似文献   

16.
Recent statistical models for the analysis of volat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serve the purpose of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other markets in their structu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spillover or the contagion phenomena. Extending the Multiplicative Error Model we are able to capture th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onditional mean of the volatility can be decomposed into the sum of one component representing the proper volatility of the time series analyzed, and other components, each representing the volatility transmitted from one other market. Each component follows a proper dynamics with elements that can be usefully interpreted. This particular decomposition allows to establish, each time, the contribution brought by each individual market to the global volatility of the market object of the analysis. We experiment this model with four stock indice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全球各国独立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负债(资产)份额假定下,采用负债(资产)流量转移法编制了国际资金流量初始矩阵,进一步用RAS法编制了2012年全球资金流量表(G-FOFM),然后在国际资金流量表基础上对2012年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资本和金融流动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A new test for financial market contagion based on changes in extremal dependence defined as co-kurtosis and co-volatility i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shocks acros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ptures changes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sset return relationships such as cross-market mean and skewness (co-kurtosis) as well as cross-market volatilities (co-volatility). Monte Carlo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ests perform well except for when crisis periods are short in duration. Small crisis sample critical values are calculated for use in this case. In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involv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gnificant contagion effects are widespread from the US banking sector to global equity markets and banking sectors through either the co-kurtosis or the co-volatility channels, reinforcing that higher order moments matter during cri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