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外贸易政策度量方法的缺乏使得经济学界长期忽视了对外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借鉴西方学术界在研究贸易开放过程中发展的度量方法对中国省际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之上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发现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稳健的促进作用;为消除控制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GMM方法进行估计,发现对外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仍然有稳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行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MVE原理,测算了各国的最优制造业行业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量化了各国现有制造业行业结构与最优行业结构间的距离,并细致分析影响制造业行业结构优化的因素。我们研究证实,国家金融发展、贸易开放及制度环境是影响制造业行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基于行业特征的研究发现外部流动性需求高、生产更为分散的行业,其结构优化受金融发展影响更为显著。对外贸易依赖度高的行业以及所处营商环境更为恶劣的行业分别受国家贸易开放及制度环境优化的影响更大,行业结构调整更为迅速。我们的研究结论为各国以行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8个城区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季度数据,采用HP滤波和交叉谱分析等工具,研究了住宅增量与存量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表明,以住宅增量交易为主导的市场结构中,增量住宅价格周期普遍低短于存量住宅价格周期,增量住宅价格波动比存量住宅频繁;增存量住宅价格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增量住宅价格较存量住宅处于领先或同步的关系,与存量-流量模型中存量决定增量的结论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4.
于建勋 《统计研究》2012,29(10):85-89
WTO规则禁止给予企业出口补贴。在这一背景下,关于生产补贴对企业出口促进作用的研究,正成为贸易政策研究的重要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文章从生产补贴能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企业数据使用logit和线性模型分析生产补贴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从结果来看,生产补贴对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有着促进作用,对于企业出口规模的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在控制了行业、地区以及国有企业变量后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对外贸易结构、经济总量和贸易平衡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可以分析出导致内陆特征显著的成渝经济区对外贸易水平落后的影响因素,并找到在建设内陆开放示范区的进程当中,如何突破经济、政策和地域的限制,从而提升成渝经济区对外贸易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分析了中国行业间工资回报与集聚和垄断的关系.结果显示:行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会拉动行业平均工资的上升,但当集聚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其对工资水平出现负向效应;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对于行业平均工资有一定的正向影响,经济规模越大的行业与隶属行政层次越高的行业工资回报也越高.研究还发现,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提高行业的平均工资,并且在服务业中存在一定的工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8.
(一)选题方向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经济普查资料开发选题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单位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状况研究:重点分析各地区的行业优势,研究各地区有潜力的行业等。2.经济实力研究:分析各地区经济总量、资产总量、从业人员总量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为地区经济存量、增量布局调整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3.经济结构研究:分析产业、规模、地区、所有制和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及其变动情况,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咨询意见或建议。4.资源配置研究:分析资本和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道路最重要最成功的经验体现为五个结合:渐进性改革与激进性改革相结合,以渐进式改革为主;体制外改革与体制内改革相结合,体制外改革带动了体制内改革;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相结合,增量改革推进了存量改革;改革与开放相结合,并相互促进;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政治体制改革伴随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碳排放时忽略经济空间溢出效用以及对外贸易—碳排放非线性关系的缺憾,估算了2001-2011年中国29个省区碳排放量,然后构建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以解决对外贸易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十年来中国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影响从促进逐渐开始转变为抑制。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目前正处于逐渐抑制碳排放阶段;中部地区对外贸易水平较低,对外贸易的发展仍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不明确。(2)半参数面板空间滞后模型比参数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优度和更丰富的结论,它能够有效刻画碳经济现象中空间相关性与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铁瑛等 《统计研究》2018,35(6):43-55
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持续攀升,伴随其上升的是用工成本的明显提高和加工贸易占比的显著下降,中国DVAR的提升究竟源于已有研究所指出的,投资自由化所带来的国内中间品对国外中间品的替代,即“主动”的提升?还是成本上升引致加工贸易不断退出市场的一个客观结果,即“被动”的提升?本文基于2000--2006年的微观数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DVAR,从加工贸易退出的角度刻画了企业DVAR的动态演进过程,并进一步考察了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加工贸易与企业出口DVAR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所代理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会促使中国企业DVAR的攀升,这一结果在多个维度的稳健性检验中均是高度稳健的。最低工资上升对中国企业DVAR的促进作用通过引致加工贸易退出这一机制来实现。拓展性的研究还表明,最低工资上升对高生产率企业、外资企业和资本相对密集企业DVAR的正面促进作用更强。我们的发现意味着,中国DVAR的上升至少部分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结果,鼓励进口,同时促进国内中间品质量提升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2.
雷娜  郎丽华 《统计研究》2020,37(2):52-64
本文从中国经济特有优势出发,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及区域差异性。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内陆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系数显著为正,而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市场一体化除了直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需求驱动效应、制度改进效应等机制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丹  何雅兴 《统计研究》2020,37(3):3-19
在进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格局下,我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难以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因素需要从出口国外增加值的演变动态过程中进行分析。本文根据出口中原材料的来源地和国家间增加值的核算平衡关系建立生产核算模型,直观地测算了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将出口中国外增加值的变化分解为进口国增值能力、进口国技术水平、国际贸易联系、我国技术水平、出口水平变化五部分,并讨论了我国出口边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沿着二元边际变动是影响我国出口国外增加值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分析出口边际的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技术水平企业发现,国际贸易环境、规模经济和政策扶持仍然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持续出口的外在条件,而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因素则为我国高技术企业在海外市场生存提供了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Novy(2013)的基础之上,利用1997年、2002年与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首次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进行了中国区际贸易成本变动的测算与分解。结果显示:首先,不同于传统贸易流量的测度,基于增加值贸易视角的测度表明,1997-2007年的区际贸易成本不仅未有上升,反而大幅下降。其次,尽管当前的区际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主要体现为以内陆地区和初级产品带动的低端化整合。最后,进一步地利用双边分解,本文发现低端化整合的迹象可能在于邻区偏少、产业同构度过高与政策缺失下,东部沿海更多利用国外需求进行替代所致。随着东部沿海的对外依赖程度提升,区际分工整合将会面临“初级产品分工整合加快→服务行业过度出口→遭受出口俘获→初级产品分工整合进一步加快”的恶性循环。因此,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扭转市场分割激励、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区际整合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出口产品“质”的视角,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出口产品质量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显著提升了劳动力技能溢价,这种提升效应在高技术行业更为明显;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主要通过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相对需求、改善企业利润和绩效等机制提升技能溢价,但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技能溢价的产品价格机制未得到验证;技能溢价与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之间呈倒“U”型关系。因此,为防止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加剧技能工资不平等,需要采取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增加高素质劳动力供给、完善与高质量外贸发展相适应的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带来了中国蕴含能源进出口的增长,在定性讨论出口贸易对中国能源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编制中国1992年至2007年序列(2000年不变价)实物价值型能源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法定量测算了中国各部门完全能源强度和蕴含能源出口量.研究表明:中国为间接能源净输出国,其中非能源商品出口结构和总量是间接能源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根据中国2002、2005、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 Version 7.0的S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SO2,相关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隐含污染物在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三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污染物的贡献大小。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SO2顺差;迅速增长的贸易规模是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因素,但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进导致的SO2排放强度下降抑制出口贸易隐含SO2增加,而投入产出中间结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水果是具有出口创汇比较优势的生鲜农产品。采用1996—2013年水果贸易数据,分析中国水果对东盟的出口形势;运用三元边际方法探究水果出口增长路径,并进一步着重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水果出口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水果对东盟总体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价格边际带动,其次是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对东盟各国出口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增强,扩展边际和数量边际因国家而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推动了水果出口,尤其是出口数量,应从水果出口长远发展考虑,提供更为丰富的出口水果种类,实现水果出口沿着扩展边际增长;提高水果附加值,实现水果出口沿着集约边际增长;与东盟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联系,降低双边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利用OECD行业数据库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1),编制了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利用所编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的对外贸易隐含碳规模。结果表明,中国2005年对外贸易出口隐含碳21.48亿吨,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8.8%;进口隐含碳16.81亿吨,相当于碳排放总量的30.4%;碳排放贸易余额4.67亿吨,为碳排放总量的8.4%。与之相比,利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测算结果受到"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该效应占到出口碳排放量的20%,反映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在分析对外贸易隐含碳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