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从康德的先天直观到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他们的直观有着根本的一致性,既通过先验性保证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又通过原本直接地被给予的明见性(直观)担保了知识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3.
直观是需要得到充实的意向,它也意味着对于"对象"或对象性形式等的原本把握。范畴直观意味着以下步骤的统一:直接地"一下子"感知到对象;在对这"同一个"对象的感知的基础上转变目光,意指那不同于素朴感知之对象的某些非实在因素,并使实项的材料获得质性规定;以实项材料对非实在的因素等进行"代现",从而让新的对象显现出来。在这里,范畴形式、事态等都成了自身给予性。普遍对象不是意识的实项材料,也不是意识的功能;对某某种类等的意指(这一特殊的立义行为)的进行和一般对象的成立是同时发生的。普遍直观意味着一般概念的意向获得了明见的被给予性。在此视野中,胡塞尔现象学的更深考虑可以得到猜度。  相似文献   

4.
"先天论"是存在论之现象学的方法论。海德格尔首先批判了传统认识论路径对于"先天"的主体化理解,进而借助于胡塞尔现象学的范畴直观理论窥见到了"本真的存在问题"(真理),最终以自己"存在论差异"的思想深化了作为"先天"的存在问题,建立起了"先天"、"存在"和"时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5.
逻辑经验主义和胡塞尔现象学所开创的维也纳传统新方向对哥德尔产生重要的影响.卡尔纳普和哥德尔都倾向于柏拉图主义的立场.卡尔纳普指出胡塞尔的“本质观视”概念是一种指向“无时间的本质”的经验方式.哥德尔是数学柏拉图主义者,主张不叙述历史.卡尔纳普和哥德尔不同之处在于,卡尔纳普对语言形式化及其结果做唯名论和约定论的理解,将数学与逻辑的公理理解为一种人类智力的发明而非发现.哥德尔指出,胡塞尔现象学观念论为他客观主义立场找到了一个认识论的基础,两人方法论的共同特征是“直觉逻辑主义”.但是,哥德尔将观念直观“顿悟”的体验视作一种尚未获得、但可以追求的境界,用“精确”来表达自己的哲学理论追求,并且证明精确的完备性是不可能的.在胡塞尔那里,观念直观是一种对思考对象之本质的领悟,现象学属于意识哲学而非身体哲学,他始终将哲学对真理的观念化的指明称作“严格的”,而且严格的完备性被胡塞尔指明为是可能的.哥德尔哲学上的敏锐性足以引导他发现可证性和真理之间的差异,但还不能够促使他认识到真理的“严格”而不“精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康德的感性直观论与胡塞尔的范畴直观论的比较分析,证明胡塞尔企图突破康德的感性直观论的界限而创造出所谓的知性直观,是不成功的。然而胡塞尔的努力也揭示出康德的感性直观的局限性,即康德的知识论只注意知识的可能性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多样性的原因的分析。这样,胡塞尔对哲学的发展仍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不同于胡塞尔的新的范畴直观论,把范畴直观定义为“带有个性色彩的感性直观”,并对这一新的范畴直观的形成机制、表现形式、作用和意义作了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本质直观视域中的感性与存在--胡塞尔的"直观"理论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观”概念在胡塞尔思想以及整个现象学运动中都居于中心地位。胡塞尔的直观是本质性的,不仅是朝向本质,而且其本身就是本质性的。所谓从感性直观向范畴直观的扩展只是胡塞尔的叙事逻辑,实际上,起奠基作用的是本质性的直观而不是感觉,而范畴正是自身被给予的。在被胡塞尔称为认识的“启蒙”的此种扩展中,含义的充实、表述和直观的关系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三个关键环节。重要的是,正是直观打开了胡塞尔后继者存在论的理论地平。  相似文献   

8.
1913年胡塞尔发表了《纯粹现象学通论——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时至今日,如果要追问这部百岁著作的历史意义,最好从它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对比说起,确切地说,是从胡塞尔对先天综合知识的理解说起。胡塞尔现象学在这个问题上改进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解开了康德在先天综合知识的问题上的许多谜团,使之更切近于我们的实际认识过程。当然,他也留下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于纯直观和纯粹概念之间的关系论述较为复杂,并且分散于先验感性论、先验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中。在这三层论述的每一种中论述的层次又是不相同的,因而较难把握。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康德的先天直观和纯粹范畴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逻辑研究》的突破究竞是什么,是一个富于争议性的话题。海德格尔、德里达和马里翁从各自的现象学出发,把这一突破分剐解释为范畴直观、含义的自主性和被给予性。但所有这些解释都不是从胡塞尔先验现象学本身出发的。本文将从先验现象学本身出发,指出这一突破是还原的初步提出。还原的突破性作用在于,为先验现象学铺平了道路,并为界定和根本解决先验现象学问题开辟了道路。而且,还原并不是胡塞尔本人的任意构想,它既是纯粹逻辑也是《逻辑研究》反心理主义的任务所必然要求的。《逻辑研究》第一卷所暗舍的还原是胡塞尔诸多还原途径中最早的一条途径。先验现象学的本性要求,其它一切原则都要求还原先行,因而,范畴直观、含义的自主性和被给予性,都要以还原的先行突破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康德依赖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划分来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阐明这两种逻辑的基本含义及其在逻辑“谱系学”中的地位,然后在同一个知性的不同应用的视角中来考察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的关系,认为形式逻辑只是知性的“分析”的应用,而先验逻辑是知性的“综合”的应用,两种逻辑一体两面、共融共生、缺一不可,是同一个知性的不同应用及其面相。正是基于两种不同的逻辑和知性的应用,康德意在表明我们的知性有一个界限,而这个界限正是康德的批判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13.
自从德国音乐学家费利克恩·卡茨(Felix gatz)从康德哲学中借用"他律"、"自律"的概念,运用到音乐美学研究中,做为划分音乐美学流派以来,音乐中"他律"与"自律"的对立和冲突,从来就没有调和过.我们从中西哲学范畴以及由其决定的中西音乐范畴的比较研究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中所谓"他律"、"自律"的发生逻辑.其实,"他律"也好,"自律"也罢,若简单地将其割裂而片面强调一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世界观和方法论上考究,其无论如何也只不过是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语义场理论来解析中国古诗词的意象之美是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诗歌的一种新尝试,即由原型理论提供核心象征意义,继而通过语义场理论对个别词义的分析来佐证核心象征意义,并同时阐释诗词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15.
在对文化本质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文化的核心本质在于文化主体的人通过观察环境及自身的显著特征,经过精神的“化而裁之”,使之成为主体的行为价值规范。中原文化就是从中原地区所辐射出去的,成为人们日常价值规范的内容。从中原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意义存在、综合创新、发展创新以及传播途径等方面考察了中原文化创新的历史及发展路径,结合现时代的文化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原文化增强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西南边疆史研究主要是从族群关系与边疆开发治理两个维度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虽然研究成果斐然,但其中的局限性也有目共睹。前者囿于族际间族源、族群文化、族群历史的纠葛,难以充分展现国家-地方-族群之间长期复杂互动的历史图景;而后者则习惯于采用传统政治史“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线性历史”的研究视角,对西南边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发展逻辑往往关注不够。所以,要想全面揭示西南边疆历史的内在复杂性和丰富性,就必然要突破传统“线性历史”的思考方式,建立起更加丰富、更富有弹性的“整体史观”。因此,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转向,就是要将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序列的坐标轴上进行综合考察,而不是简单地用历史事件去填充区域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具有复合性、交叉性的时空结构,决定了西南边疆史以空间、历史、族群互动为主题的“复线历史”叙述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和性别的关系。方法将广西南宁市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4.23±9.87)岁的1072人分为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腰围(Waist)、体重指数(BMI)等相关指标,探索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和性别关系。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081、0.0015、〈0.0001)。②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异常为糖尿病的风险因素,男性高胆固醇(TC)与糖尿病的关联比女性大(OR1.93:1.49),女性高甘油三酯(TG)与糖尿病的关联比男性大(OR2.49:1.4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比健康人群高,应预防高血脂,降低疾病风险。血脂含量异常与糖尿病、性别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中国拆迁研究的趋势进行剖析,得出如下结论:研究文献从2007年开始迅速增多,以一流高校科研人员为主并形成了固定的作者群体,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强度较弱,引用最高的前10篇文献集中探讨了共同体建设、具体案例、制度比较等;研究热点可归类为房屋征收制度与补偿、征地拆迁利益共享机制、征地拆迁矛盾调解机制、拆迁安置的社会功能、城市更新的作用与影响等;拆迁与城市扩张中的政策变迁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政策引领性与案例依附性;拆迁模式比较以及政策变迁与社会关系互动仍存在深入探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20.
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是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大学生处于青春后期,随着性生理方面的逐渐发育成熟,会产生强烈的性欲望和本能的性冲动,同时他们的性心理也得到发展,有了强烈的性意识.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若干高校的931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运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在研究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分析软件和数学模型的功能,以量化指标来说明当代大学生"性"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最后根据大学生"性"的问题与困惑,提出了多元化的性教育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性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