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现代性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结构。孙犁及其作品中透露出的对建立现代国家的向往和对工具理性的支持体现了鲜明的启蒙现代性特色,但同时他却对现代国家中的市场经济体系非常拒斥;孙犁及其作品对压抑人自由和幸福的不公正制度和待遇进行了批判,对受压迫和受损害对象的生存状态给予了深切关注和深刻同情,表现出了明显的审美现代性特征。这种体现国族、集体表征的启蒙现代性与表达个体、自我诉求的审美现代性的张力在孙犁为人处事及其创作中都有所表现,但又表现得不甚完满。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视域中的中国问题--詹姆逊与中国现代性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梳理了西方的现代性理论(特别是复兴的现代性理论)谱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詹姆逊的现代性理论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它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之间关联,并指出了我们应有的选择:强化问题意识,立足我国特定的现实,积极借鉴国外的现代性经验,将外来理论与本土的现代化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优势,吸收国外现代化建设的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 相似文献
3.
在审美现代性的建构中,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重新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不再是政治的依附体,而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和阐释者。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这种重新定位,正是融合中国传统社会君子人格的社会政治责任感与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独立批判双重品性的中国现代市民精神。对于仍处于现代社会建构中的当代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君子人格的现代转型仍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不仅是美学意义上的而且是社会学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4.
对"平等"的观照具有多重视域。它既涉及理论意义对平等的探讨,又牵涉社会实践中平等的实现。以时空为角度来考察,平等既涵盖历时性问题又离不开地域性分野。就分属的领域而言,平等又同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平等问题具有复杂性。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同儒学、佛学和西方早期启蒙观念具有重要关联。其平等思想论及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内容丰富,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近代平等观的现代性特点和阈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地缘政治学与图像政治学的不断交叉与融合,地缘政治图像学研究已成为当代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地理空间图景对于塑造现代国家观念具有特殊的文化空间生产意义。传统空间图景的裂变与现代空间图景的重构,使古老的中国最终不得不重新审视和确立自身在整个世界图景中的位置,并在维护和捍卫本土国家观念的同时,重新定位中国的地理空间形象。因而,从地缘政治图像学的角度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空间图景进行历史性分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性转型的艰难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李扬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6):28-34
在中国话剧走过的百年历程中,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使话剧陷入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市场化"、"影视艺术的冲击"以及"政府投入不足",而是其对"现代性"精神的背离。这主要表现在:人文精神的极度匮乏、深度模式的欠缺及艺术价值的失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基本特征。从逻辑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法治基因,具有内在的法治逻辑,完全可以和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成为我们法治建设的资源取向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9.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以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为基础而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基础造成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要求之间的诸多矛盾。因此,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中,启蒙精神依然是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是包含张力的文化现象 ,从历史分期或精神实质来说 ,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 ,前者是对社会现代化的肯定和呼吁 ,后者是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和反思。审美现代性对我们的美学文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明的重建是今日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文明重建的基本方向有赖于认清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中国文化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这一文化习性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中真正有效的社会整合方式仍将是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这是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性之不同于西方或其他民族现代性的基本出发点。必须认识到,在建设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是比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等制度建设工作更加基本的任务;而中国文化的习性决定了,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需要通过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社会整合方式来实现,这意味着儒家的精神价值传统将成为中国现代性建设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2.
韦伯指出伴随着社会理性化的进程将是科层制的扩张 ,这是现代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梳理科层制概念的产生及其在现代性过程中所发生的嬗变 ,试图从两者的关系出发去重新审视现代性的命运。我们认为 ,科层制的“铁笼”并非是现代社会的必然结果 ,应当在更广泛的理性和反思意义上理解现代性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的普适性及其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发端于西方的现代性对于后发国家不但具有示范意义 ,而且是必然的选择。现代性既是一种历史意识 ,也是崭新的社会存在和意识形态。其本质结构是反思性。所谓反思性 ,既是指自我意识、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意义上的现代性建构 ,又指这一现代性结构具有自我消解、自我危害的辩证性质与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 ,现代性既孕育着超越自身的“后现代”倾向和越来越大的风险 ,也生长着克服风险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与当代中国新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全球发展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重新考察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真切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必须祛除历史的三重遮蔽。马克思生活于现代世界的开端,对以资本全球化为主体的现代性分析具有双重向度:一方面,马克思从历史观的高度对启蒙运动以来的一切现代性根基、特征和形态特别是自由主体化思想和理性批判精神作出积极肯定;另一方面,又在变革世界的实践的否定辩证法基础上提出批判现代性的解构向度,从而为后现代思想家所推崇。随着新旧全球化时代大转换,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的关系随着历史关联的变化而变化。在马克思之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列宁、斯大林、新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等等都在现代性问题上作出过许多思考。在全球后现代性背景中的当代中国,其发展的本质理念应当是既不同于马克思和韦伯时期的经典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甚至不是吉登斯的“反思现代性”或第二次现代性,而是一种以后现代引导的现代性,即新现代性。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性。 相似文献
15.
受西方后现代思潮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反现代性思潮.在全球化时代,摆脱情绪化、表面化和简单化的问题分析,审视中国境遇下的现代性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审视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它并不是业已完成的事业,也不是无法规避的危险陷阱,而是一项未竟事业,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是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重要途径和现实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范畴分析入手,从抽象概念进入概念所蕴涵的厚重的现代社会。通过四组二元范畴的分析,揭示了现代性自身的紧张和矛盾,进而展示了现代性作为一个复数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复杂的对立和冲突。在这一张力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审美现代性所承担的独到功能:不断地对社会现代化及其问题提出反思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工具理性支配原则之外的“另类”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启蒙”成为近代以降中国学界最具批判力的话语之一。它为人们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位置,以及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所具的内在张力,提供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框架与视野。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启蒙论的建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映现了近代以降学人在认知与处理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关系问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文献与考古两个方面分析和描述了作为人类感知世界基本方式的"空间",在人类早期的基本特征.接着,把研究的问题集中在中国传统的空间知觉的型态、特征及其在近代所遭遇到的冲击,认为"边沿性"是贯穿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感受方式,并以此作为本文的一个基础性概念,本文认为这是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的“原罪”——试论现代性和人的异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与人的异化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现代性究竟有着怎样的原罪。本文以现代性的摇篮工业化为始,以工业化对人的影响为线索,从一些关乎现代性的根基问题着手,探讨现代性与人的异化的关联。本文首先说明现代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进程本没有“定罪”的必要;进而阐述它尽管没有“原罪”却又面临被“原罪”的矛盾境地;进而说明“实用”与“控制”的现代运作方式,使得人的超越性让位于“技术”,主体性在工具化的彰显面前相形逊色。文章最后说明,“罪”或“无罪”,终究不是讨论的关键,避免异化的剧目在现代性带来的进步中上演,才是唯一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