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税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是在1994年新税制改革中合并原来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三个税种而形成的一个税种,旨在强化其等集财政收入的功能(基本功能)和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的功能(派生的主要功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  相似文献   

2.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杠杆.文章结合通行的所得税筹划原则和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探讨了企业员工收入的个税筹划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机理,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负、累进程度和再分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所得税呈逐年上涨趋势,但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相对较弱;税后基尼系数下降的速度加快,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效应逐步增强,由于基尼系数变化率的绝对数值较小,个人所得税对我国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4.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1980年开征以来,其功能逐渐凸现,尤其是在90年代中后期表现得更为充分。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行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征管上的不足逐渐暴露了出来。因此,在我国进行新一轮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我国个人所得税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简称收入功能)。二是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的功能(简称调节功能)。从逻辑上看,这两大功能并不是并列的,其中,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功能,这是任何税种的共性。只有组织的收入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调节功能才…  相似文献   

5.
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税种,是政府用来获得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生活和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和缺陷,它既没有很好地体现税制的公平原则,也没有很好得体现税制的效率原则。因此,如何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成为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提供公共产品和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1年不变的征税办法暴露出不少矛盾。日前,我们对北京、武汉、西安三城市的900余位常住户口居民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应尽的义务77.4%的人认为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应尽的义务;12.6%的人认为是生活负担;9.5%的人不置可否。调查中,不少人表示,建立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政府可以更好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文化设施等等,最终受益人应该是全体公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拥有的生产要素不同、竞争条件不平等、收入分配体制、企业体制和工资体制的改革以及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调节个人所得税、打破行业垄断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常晓素  何辉 《统计研究》2012,29(1):80-86
 本文根据我国城市(镇)不同收入阶层1999年至2008年的支出结构数据及现金收入和支出统计状况,测算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有效税率②和所得税额;利用跨期消费决策的两期模型,构造居民消费效用函数,即消费者的福利函数,测算出我国流转税和所得税的福利损失(成本)。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消费符合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时间偏好不同,收入水平越低越倾向于当前消费;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累退效应,而所得税的累进效应,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累进效应不明显,使得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大量的非货币性收入并未计入个人所得税税基,因此个税很可能对货币性收入多、非货币性收入少的人多征税,而对货币性收入少、非货币性收入多的人少征税,从而对收入分配产生逆向调节作用.本文利用面板门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当能够获得更多非货币性收入的财政供养人口占比小于16%时,个税的收入分配效应是不显著的;当财政供养人口占比超过16%时,个税将对收入差距产生明显的逆向调节作用.建议将非货币性收入尽可能全部纳入个税税基,并将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为向高收入者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兼顾调节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0.
成熟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是其发挥公平效应的保障。通过定量分析发现,现行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每一次调整都会使高收入者比中低收入者受益更多,而超额累进税率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对高收入者缺乏特殊税收政策,直接导致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和缓解贫富矛盾的公平效应。因此,应尽快改革税制,实行免征额指数化,减少税率级次,扩大低税率级距,对高收入者试行综合征收制,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效应。  相似文献   

11.
燃油税税率的确定 ——基于CGE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志辉 《统计研究》2009,26(5):86-93
 燃油税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而燃油税的税率是实施燃油税政策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人从定量角度分析燃油税税率。本文将采用引入政府部门的CGE模型,首次对燃油税税率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枚举法寻找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最优燃油税税率。同时分析了征收燃油税对均衡要素投入、居民和政府的消费水平的影响,验证了征收恰当的燃油税对社会福利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电子商务已呈全球迅速发展之势,电子商务中的诸多涉税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和税务当局以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电子商务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对现行的税收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阐明了我国电子商务应坚持的基本原则,电子税务是未来税收征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伦俊 《统计研究》1999,16(4):17-22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政府投资主体筹资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国家通过增税或减税来调节消费和投资,实现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投资支出计划,从收入中划定相应的资金,应用财政拨款或拨改贷等形式将资金供给企业等其他投资主体,影响企...  相似文献   

14.
席玮 《统计研究》2012,29(11):55-60
 本文基于税负转嫁的视角,构造了要素收入有效税率的核算框架,详细界定了各种要素税负的核算范围,并实证测算了1995-2010年中国劳动与资本的实际有效税负。研究发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要素税负也并不算低。其中,间接税对居民消费的转嫁作用、增值税进项抵扣环节的重复计税是劳动、资本有效税率攀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重点税源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本文从国民经济行业角度,对近些年来我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税收特征,包括经营业绩、税收收入、行业税负、以及税收结构与经济结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基本结论是重点税源的经营业绩与行业税收之间,总体上保持了较为协调的关系,但行业税负之间存在着不均衡;并针对当前形势需要,提出进一步强化监控力度,做好重点税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围绕税负的行业分配问题,分析了目前要素收入的有效税率测算问题,提出了以税源划分要素收入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各种要素税收的税源界定范围与估算结果,实证测算了2010年中国不同行业的劳动与资本实际有效税负。结果表明,在不同行业中,资本税负普遍高于劳动税负,但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存在着较重的劳动税收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来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精度,利用1985-2004年的样本数据,建立了五个模型来预测中国2005年的税收收入。结果表明:ARMA(1,1)模型中,以GDP为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政策因素为虚拟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以及对数线性移动平均模型都是预测税收收入的有效模型,但以GDP为外生变量的自回归模型在预测2005年税收收入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预测偏差仅有1.23%,此模型在预测税收收入时预测精度最高,是预测税收收入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税收转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现实因素制约,税收与税源存在背离现象,地区间会发生税收转移.1997-2006年中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税收转移现象,税收从中、西部地区移入东部地区,而且转移力度逐步加大.从主要税种看,企业所得税是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但其转移力度更强.区域税收分配存在"劫贫济富"现象,税收没有起到缩小区域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在北京、上海、广州对700余位居民进行了关于薪酬、纳税和税制改革的访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单一月薪制在改变,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力度不够,综合税制代替分税制好。单一月薪制在改变 在一般观念中,单位发薪或说个人领薪大都是月初或月底的事,且不外乎每月一次。但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领取年薪的一批精英人物,随即,“年薪”代表了知识化、素质化、富裕化、……一句话,代表了令人羡慕的一个阶层。正当人们逐渐接受了年薪制的时候,周薪制在上海的出现再一次让人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