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的民俗学研究中,有关外来文艺理论和人文思潮的重大影响不容忽视。巴赫金的哲学人类学、超语言学理论以及类型理论对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理论更新与经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提供某种理论性的说明,也可以为国际民俗学未来的实践导向提供某种伦理性的学术基础。在其烛照之下,民俗学领域对中国的民俗学研究,有了理论的借鉴参照的价值意义,这对于我国的民俗研究,以及当代整个的民俗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开拓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能够真正贯彻执行的今天,民俗学的重建和发展已是无可置疑的了。在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顾颉刚、钟敬文等前辈发表了《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民间文学》和其它一些杂志已开始刊载民俗学方面的文章和资料。一九八○年四月间召开的江苏省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开展民俗学研究和收集民俗文物资料的问题;九月间召开的江苏省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上,又提出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曾与顾颉刚、钟敬文等七人联名提出《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推动了我国民俗学的发展。本文是在辽宁省民俗学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作者对民俗学的名称、定义、来源、对象、范围等都做了精辟的阐述,同时对我国民俗学的研究史也做了简略的介绍。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要建设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俗学、成立全国民俗学会、出版民俗学专门刊,物等建议,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相信,老学者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能够真正贯彻执行的今天,民俗学的重建和发展已是无可置疑的了。在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顾颉刚等前辈发表了《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民间文学》和其它一些杂志已开始刊载民俗学方面的文章和资料。一九八○年四月间召开的江苏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开展民俗学研究和收集民俗文物资料的问题;九月间召开的江苏省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上,又提出了举办民俗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敬文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1期撰文指出 ,中国的民俗学学派 ,指的是中国的民俗学研究 ,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 ,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的建设。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是学科发展的自然要求 ,也有利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还可避免学术进程中的某些偏离正轨的倾向。从其可能性看 ,民俗学在中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再加上许多学者的努力 ,目前已形成了中国民俗学的独特性格———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 ,其功用和目标在于清理中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财富 ,增强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和…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学术界对民间口头创作及民俗风情的调查与研究,蓬蓬勃勃地展开,形成了以北大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学术运动,在全国文化史上称其为歌谣学运动(或称民俗学运动)。运动的浪潮冲击到福建学界,其回响力度颇强,使福建成为二三十年代全国民俗学运动中最活跃最有学术成果的省份之一,尤其是当时厦门大学民俗学研究对于我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由北(北京大学)向南(中山大学)转移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故此,回顾和考察这一时期厦大所开展的民俗学研究对全国民俗学史和福建文化史的研究不无价值,对今日福建民俗学研究更进一…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当代民俗学一些问题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俗学是多民族民俗学,我们研究的视野,既要重点研究传统民俗,也不能弃都市新民俗于不顾。民俗学者要深入发掘传统民俗资源,学习国外民俗理论,拓宽知识面,选择好的研究方法,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的构建,使之在民族精神,社会制度及物质增殖诸方百发挥功用。  相似文献   

8.
解玉峰 《学术研究》2007,(9):141-145
二战以前,中国学(汉学)研究主要为经史百家之学,其研究方法也以经典文献的研读为主,民俗学、人类学的研究尚不多见,这在中国戏剧研究领域更是如此。二战以来,以美国汉学为主导的中国学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从民俗学、人类学等角度入手研究中国戏剧或中国文化,这种尝试不但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使传统研究中易被忽略的资料得以发现和珍视,而且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理解中国戏剧或中国文化。但任何研究方法或视角都有其局限,民俗学或人类学研究也有其相应的适域,如果将中国戏剧乃至中国文化完全纳入民俗学或人类学的研究框架之中,狭隘和曲解或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9.
由刘德龙、张廷兴主编的《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后 ,在学术界、文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许多专家学者、政界领导纷纷著文 ,一致称赞这是一本具有学科建设意义的学术著作 ,又是一本尝试科学地扬弃传统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的民俗学普及读物。将俗信纳入科学研究的版图———对民俗学学科建设的新贡献在民俗学研究中 ,对于民间俗信问题 ,以前很少有人专门进行过研究 ,尤其是从科学与文化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所以 ,民俗学者们特别关注《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 ,就在于它对民俗学学科建设所起的巨大推进作用。中国民俗…  相似文献   

10.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门类是根据民俗学的范畴列出的,民俗的事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却出现了逻辑混乱问题:种属相混,如民俗本是一个大的概念,结果列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这使得人们对民俗的概念产生了误解,保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俗文化和民俗学学科。实际上,民俗的文化意义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为重要,非遗保护只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而民俗学的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是文化建设的理论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民俗学研究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对中国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门学科特别是社会人文学科 ,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学术的渊源。中国现代民俗学科的产生自然也不例外。它既是我国传统民俗学发展与外国社会科学影响的结果 ,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近年来 ,人们对于“五·四”歌谣学运动多有所论 ,对于“五·四”以来现代民俗学史分期的研究也颇为火热 ,但关于现代民俗学产生背景的论文或论著却并不多见。笔者不揣浅陋 ,欲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以期抛砖引玉。中国现代民俗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 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清政府就变成…  相似文献   

12.
“哭丧歌"是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上一种很特殊的民歌。过去的学者在有关著述中对它的记录,常常是片言隻语,语焉不详,难窥全豹。今天,它已逐步为更多的学者所注意。至今,它已流传了两千多年以上,本世纪50年代以后,它的歌唱几乎是绝迹了,但它在历史上曾较长时期伴随过中国人民,这说明它曾深受民间欢迎,和人民生活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它既然是中国人民文化史上的重要现象,我们今天研究它,对于从一个特殊的民  相似文献   

13.
论民俗学的文学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似乎对民俗学的文学功用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发扬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建设和繁荣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对民俗学与新文学的关系这个领域实在有进行探索的必要。一、民俗学与文学有不解之缘民俗学是通过民间传承寻检生活变迁的踪迹,以明确民族文化的一门人文科学。运用民俗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人类生活中的民俗事象,可以帮助我们阐明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的分类体系中,民俗学应该属于广义的人类学的范畴,历届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大会,都将民俗学列为重要议题,便反应了这种科学的分类。本尼迪克特博士说,人类学家的注意力正是在于那些使不同社区互相得以区别的风俗,他所致力于从事的,正是从各种文化之中,发现风俗的全部进程。在中国,近代民俗学从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民间文学发生了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固然表明了两者之间本来就客观存在着的内在联系,但是,我们应该指出,中国民俗学被包括在民间文学之内或者被等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大会。回顾党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七大与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形势下召开的十四大有许多相似之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新党章,统一了全党思想。党的七大,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6.
熊开万 《理论界》2007,(5):104-106
周作人是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渊博的知识与见解在民俗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他的民俗学研究关注民众,贴近民生。从思想脉络上讲主要有西方文化人类学的成分,同时也受到日本民俗学者的影响,更多地还是继承了中国传统风俗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本文在梳理周作人民俗研究的目的及思想脉络的基础上,讨论其在民俗研究方法上的贡献,希望对现代民俗学研究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4月12日,四川省历史学会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暨历史教育研讨会。4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现将研讨会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简述如下: 一、历史教育必须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代表们认为,在当前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历史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这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疑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创业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强有力地  相似文献   

18.
区域民俗文化建设的跨世纪课题——黑龙江民俗文化研究的历史与未来郭崇林随着民俗学科在国际人文科学领域日渐跃居显要的学术地位,我国的民俗学研究从“新时期”以来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回顾当代中国民俗学建设十余年的历史,我们又不难看到,由于我国幅员广...  相似文献   

19.
刘策奇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民俗学开倡时代的致力者。鲁迅先生写信给他,共同探讨学问。在从事民俗学研究的过程中,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深深感到国难日亟,国事日非,又十分彷徨。在党的引导和教育下,他很快地  相似文献   

20.
田兆元教授认为过去,大家对民俗学的定位很低、很普通,虽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因素,但并不符合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定位和现实需要,民俗学应该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民俗学应该面向当下、面向于社会,这就需要重新诠释民俗学,政治民俗学、经济民俗学概念的提出,就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政治民俗学和经济民俗学都基于一个前提,即民俗的核心问题是一个认同性问题。民俗是要建构一个认同的体系。目前,中国民俗界对于仪式学的研究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和自主性,仪式美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实际应用,仪式美术概念的提出将是一个新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