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坚持灌输。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灌输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还是相互促进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灌输论要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想灌输原则(或“灌输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老问题。长时期来,在同机会主义“自发论”的斗争中,由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反复论述,此原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似乎已经不成其为问题。近年来,随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有人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观点,并由此否定思想灌输原则,公然散布“不能向人们灌输马克思主义”的谬论。另外,还有一些人在原则上并不否认向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商,但又认为,搞阶级斗争时期,强调“灌输”还可以,现在搞经济建设,搞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和发展灌输理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坚持灌输理论的时代意义 ,全面、正确认识灌输理论的内涵和要求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实践灌输理论的新要求 ,增强灌输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遵循列宁的“灌输论”,坚持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灌输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常使多数学生反感,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由于对列宁“灌输论”的理解有片面性,对“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形成不无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列宁的“灌输论”与“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及改进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灌输论:思想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用论”、“过时论”、“强制论”、“方法论”是关于“灌输”的主要不当认识,这些观点否定或降低了“灌输”的科学性。对这些观点进行剖析,有助于正确认识“灌输”,有助于增强“灌输”的实效性,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对“灌输论”的首倡者看法不一。事实上,“灌输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原理,是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不懈努力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构成了“灌输论”的思想源头;考茨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出色的发挥,赋予了“灌输论”初步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灌输论”观点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非人性”、“反人性”指控不能成立,因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即人性伟大复归的学说,灌输马克思主义自然是人性伟大复归应有的题中之义。把灌输简单归结为方式方法是忽视了灌输作为基本原则或普遍原理的本质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灌输的理论倡导与实践的历史沿革表明,灌输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自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灌输在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政治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灌输原则是由思想政治领域内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科学的灌输论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属于同一理论范畴.对思想政治课中灌输原则的贯彻与坚持,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灌输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的考察以及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中灌输式教育方式的考察,说明了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并提出我们坚持灌输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即坚持直接灌输与间接灌输想结合,摈弃强制式灌输,提倡对话式灌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是否需要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如果需要的话,应当如何灌输?考察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历史发展,正视灌输的一般历史作用,我们就必须承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灌输,而且在灌输方法上更要注重科学性,要把灌输的强制性与灌输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以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即向工人阶级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曾经展开过两次激烈的争论:第一次是在本世纪初期,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围绕着“灌输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第二次就是最近两年来,我国报刊上开展了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以后。最近,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灌输论”思想源流考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学术界对"灌输论"的首倡者看法不一。事实上,"灌输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原理,是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不懈努力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构成了"灌输论"的思想源头;考茨基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出色的发挥,赋予了"灌输论"初步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实际,进行了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灌输论"观点体系。  相似文献   

14.
灌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原则,同时又要摒弃传统灌输理念,针对大学生这一灌输客体的特点,不断创新灌输方法,努力提高灌输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灌输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论"的精神实质和本质内涵就是通过"灌输"的手段和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从而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都需要坚持"灌输论"。以"灌输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注重客体的层次性和主体性、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方式的多样性和现代性、结果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做到因材施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共建和谐,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历史回顾 ,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在灌输马列理论方面的成功经验 ,指出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和中国社会进行社会转型的条件下 ,在“两课”教学中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必要性 ,并为增强灌输的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错误认识入手 ,分析了灌输的认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依据 ,提出了强调灌输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通过对灌输的主客体、内容、方法现代化的考察 ,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灌输工作 ,正确实践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对职工群众、对青年一代要不要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似乎已经是一个常识问题了,但实际上人们的认识和态度却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是赞成和坚持的,少数人是怀疑的,尤其对“灌输”的理解歧见颇多,极个别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甚至是极力反对的。可见,这虽是个老问题,但今天继续提出讨论仍然很有必要。一对职工群众必须坚持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本文视作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的原则,这是列宁在1902年写的《怎么办?》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灌输也即是教育。列宁强调,自发的工人运动不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从工人运动的外部灌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是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然而,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思政“灌输”面临着种种困惑。文章追根寻源探讨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的思想和理论,提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政“灌输”思想和理论,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灌输”新局面,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强调要对工人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但它不是也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并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本文根据革命导师关于“灌输”理论的论述,阐明了“灌输”理论的含义、必要性及方法。并认为,当前我们应强调“灌输”,重视“灌输”,“更应研究灌输”的方法,使这一思想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斗争中产生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