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光岳 《船山学刊》1994,(2):92-109
秦(?)(?)娃,《史记·秦本纪》谓为黄帝之孙高阳氏帝颛顼之裔。其实乃东夷化,即是东夷族少吴氏之后赢姓与颛顼之女孙女修结婚,而生大业,大业又与少典之女女华结婚,又生大费,又名柏翳,舜赐姓赢氏,是为秦之先祖。  相似文献   

2.
清代有不少的学者,或事纂修,或事编校,往往身历其境,把见闻写成日记,其间触及图书方面故实,为后人留下了翔实的史料。一为中国辞书史资料。如1705年,查慎行参加纂修《佩文韵府》,著《陪猎笔记》(日记),称十三元韵部分,由其执笔,纂修时多所增删。若“盘根错节”四字,初查出处,本自《后汉书·虞诩传》,康熙阅后亲批“此语《后汉书》以前,当别有所出”。经编者复查,东汉前《邹阳传》已有“蟠木根柢”一则,奉旨将此增入一屋韵。又若叶昌炽日记,也有不少转述刻书  相似文献   

3.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爱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王引之曰:“药石,谓疗疾之石,专指一物言之。非分药与石为二物,故下文云‘美疢不如恶石’,又云:‘石犹生我’也。……《大雅·板篇》:‘不可救药’,《韩诗外传》‘药’作‘疗’”。今按:王氏说误。药石为古人治病两种主要手段。药指汤剂丸散之类,石指针砭之属。“药石”与“疾疢”相对,同为并列结构。若谓药石为“疗疾之石”,则“疾疢”岂不成为“致疾之疢”乎?如此说法,  相似文献   

4.
“然石”辨     
“然石”(或“燃石”)一词 ,见郦道元《水经注》 :“浊水又东经建成县……县出然石 ,《异物志》曰 :‘石色黄白而理疏 ,以水灌之便热 ,以鼎著其上 ,炊足以熟。置之则冷 ,灌之则热 ,如此无穷。元康中 ,雷孔章入洛 ,赍石以示张公’。张公曰 :‘此谓然石。’于是乃知其名。”按张公 ,即晋代张华。关于“然石”的记载 ,《酉阳杂俎》、《续博物志》、《太平广记》、《异苑》、《小知录》等书多引用上述说法。千百年来 ,人们一直以为然石是石的一种 ,并且不复存在了。正如《辞海》所说 ,然石是“传说中的一种石”。那么 ,“然石”究竟是什么 ,它是…  相似文献   

5.
姑苏文庙东廊有林则徐所书《大唐中兴颂》(楷书石刻),见后若有所思:林公何以书于道光乙未夏六月?林公书此又何以未载于日记?林公何以以“天宝遗事”耿耿于怀? 考林公《日记》,粗知林公作书分三种情况: 兴之所至,鬱之所结:前者如于江苏巡抚任上诗酒雅集之诗友唱和;后者典型的便是钦差大臣被罢免之后,1840年古历十月初八至十一月几乎日日之“竟日作字”。  相似文献   

6.
关于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一书,在很早以前,曾有一个时期,盛传乃王国维氏所作。以罗氏之才识与学风,不大可能,这本来是早已不成问题之事。乃近来因为开展王国维的学术研究,这一问题又复旧案重提,甚嚣尘上。除了张舜徽教授在《王国维与罗振玉在学术研究上的关系》一文所引的一些论述之外,又如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君适所著《伪满宫廷杂忆》一书,也仍然还说:  相似文献   

7.
“杜夔传旧雅乐四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婷 《齐鲁学刊》2012,(1):111-115
秦之后两汉传承四百余年,真正由孔子正乐审定的"三百篇"之乐已荡然无存。魏杜夔所"绍复先代古乐",只能是东汉时的雅乐;所"传旧雅乐四曲",实即拟古之作。《辞源》、《汉语大辞典》等袭用清代学者结论,谓"《鹿鸣》的乐曲至西汉、魏、晋间尚存,后即失传",皆欠明察。  相似文献   

8.
晋公室为帝喾高辛氏元妃姜嫄子后稷弃之裔,始封君为文王昌之孙、武王发庶子唐叔虞,春秋时期世系为:穆侯→文侯仇、公子成师,文侯仇→昭侯伯→孝侯平→鄂侯郄→哀侯光、晋侯缗(无后)→小子侯(先晋自此绝),公子成师→庄伯、韩万(后别为韩氏)→武公称→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无后)、文公重耳、惠公夷吾、公子奚齐(无后)、卓子(无后),文公重耳→襄公讙、成公黑臀、公子雍(无后)、公子乐(无后)、公子儵(无后)、公子刘(无后),惠公夷吾→怀公圉(无后),襄公讙→灵公夷皋(无后)、公子捷→公孙谈→悼公周、扬干(无后)→平公彪、公子慭(奔卫,无后)→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出公凿,成公黑臀→景公獳→厉公州蒲(无后)。其中,有传世文学作品者为献公诡诸、太子申生、文公重耳、襄公讙、厉公州蒲、悼公周、平公彪、昭公夷、顷公去疾、定公午,献、文、襄、厉、悼、平、昭、顷、定九君可称之为晋诸公作家群体,太子申生属晋公族作家群体。  相似文献   

9.
大足石刻造像 ,据现存纪年造像镌记 ,开凿于初唐高宗永徽元年 ,然具规模的造像 ,晚唐方渐大兴 ,至南宋更达到鼎盛。今大足石刻名下 ,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唐、宋、明、清各代石窟 75处 ,像约 5万余尊。造像内容 ,儒、释、道“三教”并臻 ,而以佛教为最 ,佛教造像中又以密教为特色。大足石刻铭文 ,包括刻在大足石窟、古塔各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不同质地上的各类、各种内容的文字 ,概略而言可分为四大类。这些铭文 ,为大足石刻研究 ,乃至为中国石窟建设史、艺术史、宗教史及地方史的研究等 ,都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顷襄王向秦国妥协,并迎娶秦女,在历史上一直受人唾骂.司马光说顷襄王"忍其父而婚其仇"(《百五十家评注史记》).明人杨慎也说:"始挑祸以陷亲,复屈仇而自佚,顷襄得谓其子乎?"(同上注)还有的人,说顷襄王不该舍弃齐国而联合暴虐的秦国.解放以后,人们论及顷襄,又往往联系其迫害屈原的劣迹.因为屈原是主张联齐抗秦的,故而顷襄联秦的外交策略,也连带着一起被否定了.这类评价都是没有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的片面之辞.下面本文试图抛却成见,对顷襄王向秦国妥协一事进行历史主义的考察和评价.一、顷襄王为挽救危局不得已联秦事实上,在怀王后期,楚国就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楚向秦妥协以挽救危局已是大势所趋.怀王十七年,楚贪商于之地轻率攻秦,结果兵败于丹阳、兰田,损兵折将,失去汉中,秦的本土与巴蜀连成一片,陷楚于不利  相似文献   

11.
曹丽芳 《晋阳学刊》2001,(6):103-105
中行氏为春秋时晋国六大世卿之一 ,其世族兴灭对晋国的历史进程有极大影响。但其世系各代史家记载颇有出入 ,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史料的辨析 ,理清中行氏世卿的世系及兴灭情况。宋郑樵《通志·氏族略》 :“荀氏 ,晋之公族也 ,隰叔之后。僖二十八年 ,荀林父将中军 ,故曰中行氏。荀邑在绛州正平西十五里。”此说似无据。按《通志·氏族略四》考士氏之源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自述其祖之语 ,《国语·周语上·内史过论神章》载周内史语及《国语·晋语八·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由章》有关隰叔资料 ,知隰叔子士 (子舆 )之后即为士氏 ;其子孙…  相似文献   

12.
廿公是谁?东吴弄珠客又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瓶梅词话》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刻本,卷首有《欣欣子序》及《廿公跋》《东吴弄珠客序》。其《欣欣子序》,为万历间刻书楷体字,《廿公跋》及《东吴弄珠客序》为写刻体字,且显然出于一人之手,此有目之所共睹者。今于欣欣子,姑且存而不论,论廿公及东吴弄珠客。  相似文献   

13.
郭院林 《兰州学刊》2008,(7):169-174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稿最初缘于刘文淇对旧注旧疏的不满,从而与诸同好相约各治一经。刘氏仿照孙星衍《尚书古今文疏证》为长编,花费四十年时间,草稿粗具八十卷。而其后三代相继努力,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疏证,仅止于襄公五年。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31-135
署名屠隆编选的《钜文》一书自《四库全书总目》之后多被认为是伪书,是坊贾托名之作。通过对《钜文》一书与屠隆《鸿苞集》中的《古今钜文》一文内容之比较、《钜文》之刊刻、历代书目对《钜文》一书的著录等方面的考释可知,此书当为屠隆选定摘取篇目,茅元仪根据屠隆选定摘取篇目刊刻行世之书。  相似文献   

15.
李启谦同志《“季氏八佾舞于庭”新解》(《学术月刊》1982年第8期)一文认为,“季氏八佾舞于庭”是维护周礼的表现,其理由和根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季平子曾代鲁君主持过祭祀,“季氏八佾舞于庭”就是当政的季平子主持祭祀时的情况;二是季氏并不想废除鲁君而代之,而是要尊鲁君的。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不错,据《左传》记载,季平子是代鲁君主持过祭祀,但昭公二十五年又说:“将禘于襄公,万者二人,其众万于季氏。”‘二人’,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谓当作“二八”,二八即二佾,刘宝楠《论语正义》据此推论季平子“取公四佾以往,合为八佾,而公止有二佾”,其说不无道理。《论语正义》又引《礼记·郊特牲》文:“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解释说:“公庙谓桓公  相似文献   

16.
北陛石     
<正>鲁北陛刻石,简称北陛石,1942年出土于曲阜城东周公庙东侧高地。石长95cm,宽42cm,厚20cm。其一侧刻有"鲁六年九月所造北陛"九字,由此可知此石刻于鲁恭王六年,即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为迄今国内已发现的西汉早期刻石之一。所刻九字篆隶并用,为研究西汉书体的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此陛石出土后运至北京,初存古物研究所,后存北京大学图书馆,1980年移存曲阜孔庙,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战国之前出于统治管理的需要,经常发布各种诏令文件,是即所谓“书”。书的撰拟出自史官之手,同时还有一套严格的档案文件保管制度,使得书的保存流传成为可能。这是后来《尚书》得以编选的前提条件,从中亦可窥见到《尚书》之名的由来原因。《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决定了其性质,因而《荀子》谓“故《书》者,政事之纪也,”《史记》谓《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都正确指出《尚书》源于统治管理文件的根性及成因。近代的疑古学者钱玄同虽不相信《尚书》,但又谓《尚书》似乎是三代时的“文件类编”或“档案汇存”,却有几分道理  相似文献   

18.
《幽闺记》的评点者为凌初《幽闺记》批语中录有沈氏论评十条 ,皆以“词隐生曰”注明 ,但其他批语的作者为谁 ,在批语及凌延喜跋中均未提及。《王立承题记》曰 :“是书虽延喜所编刻 ,然评语实多出于初成之手。原跋谓家仲父得之词隐生抄本 ,而末折尾曲‘中郎兔颖端溪砚 ,阙处完成断处连 ,从此人家尽可搬’。《琵琶记·凡例》谓非君美之旧。此本虽未删削 ,但仍存初成语于其上 ,是其证也。”按 :“郎”字当为“山”之误。查凌初《琵琶记·凡例》 ,有如下之言 :“今世所行古曲 ,皆受改窜之冤。观《拜月亭》末折云 :‘中山兔颖端溪砚 ,断处完…  相似文献   

19.
珊瑚红漆盒,制作精致。清乾隆尺宽一寸九分,高二寸二分。盒底小楷书款:万历癸酉,姑苏吴万有造。盒上盖内刻细暗花纹,薛素素像凭阑立帷前,笔极纤雅。右上篆红颜素心四字,左下杜陵内史小方印,为仇十洲之女仇珠所画者。砚质甚细,微有胭脂晕及鱼脑文,宽一寸五分许高一寸九分许。砚周边镌柳枝旧脂犹存。背刻王稚登行草书五绝云: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余润拂兰芝。后题素卿脂砚王稚登题。按,万历癸酉,百谷年三十九岁。砚下边刻隶书小字脂研斋所珍之研其永保十字。依此始知脂砚斋命名之所由。砚为端方旧藏与红楼梦佳  相似文献   

20.
北宋时期,汴梁成为北宋刻书业的中心,其刻书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既与北宋政府的右文政策有关,更与汴梁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有关.终北宋一代,汴梁的官、私刻书业都十分发达,其刻书种类之齐全、数量之庞大不仅远远超过前代,也为后世所不及.汴粱刻书业的繁荣既有力地参与了“宋型文化”的塑造,又对中国传统典籍的保存与流传起了关键性作用,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