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是丰富的。目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华南等地都有发现。具体来说,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已知的有河南新郑县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和河北武安县发现的磁山文化。陕西的渭水流域,也发现有较早的老官台文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以及山东滕县北辛庄也发现有早期文化遗存。长江流域的早期文化,有江南发现的江西  相似文献   

2.
下辽河流域地处东北地区的心腹地带,早在距今万年就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在新石器时代阶段更分布有新乐下层文化、红山文化遗存、偏堡子文化等三种相继出现的考古学遗存,成为东北地区一个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区。该区域三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在年代发展序列上具有连贯性,却谱系关系疏离,其各自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为区域外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下辽河流域文化的演进和更替又与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进程保持一致,区域内文化为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政策的最终落实,如何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原传统文化,如何发挥中原文化在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重要课题。在深入认识中原传统文化价值、厘清中原文化创新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促使中原文化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不断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石器时代西南地区与祖国内地的文化交流愈加密切,共性愈加凸现;同时区域内文化的继承关系和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仍然十分明显。富有地方特色的新石器文化不仅对该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其晚期文化中所反映出的与祖国内地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特点,是西南地区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原文化成为国内地域文化研究的新热点.但关于这一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却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澄清,如中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划界问题,"中原"概念的形成、变异对中原文化定位的影响等.中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既立于地域而又超越地域的双重特点.其文化的自觉起于魏晋,经过近古时期的调整而在当代有新的发展.中原文化沿黄河流域不断扩展,使其涵盖的疆域保持弹性.它在近世的衰弱是国家政治版图变化的必然结果,在当代的重建则依托新文化元素的融入.  相似文献   

6.
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无论从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历史都比较早,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不断的发现,对该地区的发掘报告和材料比较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将通过对辽东半岛的地质地貌和新石器文化发现的综述,尝试对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及其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史鸿文):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曾长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即所谓"中原中心论"。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古文明遗迹被发现,于是有的学者开始对"中原中心论"持一定的存疑。那么,"中原中心论"是否真的过时了,中原文化能否继续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被加以表述?为此,我们约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课题组的部分成员,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有关突厥-蒙古时期贝加尔湖沿岸地区历史的考古调查报道大量增加,但是我们关于这个时期考古学的综合认识对解决某些极为重要的问题还是不够的。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上世纪为专家所注目的各类大量中世纪遗存中的一部分做出鉴定和进行初步断代。这些遗址分布在外贝加尔的森林草原地带、伊尔库茨克州的贝加尔湖沿岸  相似文献   

9.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文化由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和深层精神文化组成,其基本特征通过这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具体总结和分析这些特征是我们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谈中原文化研究陈昌远人类文明,是文化的积累,没有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创造今天的文明。因此,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研究,是创造今天新文化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掀起了探讨地区文化的热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经济愈发展,对文...  相似文献   

11.
石匠是中国农耕文化时代不可缺少的手工匠人。笔者通过对郑州市郊一位叫武家宏的老石匠的访谈,了解到中原石匠行业中的师承关系、礼仪规矩、作业程序、收入情况、技术要求以及传奇故事等鲜活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揭示出传统社会工匠阶层的生存状况,更反映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受中原文化的内容与特点的影响,中原文学具有起源早,长期具有先进性,大家、名家特别多,长期呈对外扩散的趋势等特点。中原文学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文化精神亦即中华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以下五点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第一,文以载道的精神;第二,伤时忧国的精神;第三,关注民生的精神;第四,教化育人的精神;第五,求变创新的精神。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来观察中原文学,可以明显地看出,以北宋王朝的建立为界,中原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中,中原文学的发展同全国文学的发展是同步前进的,其主要形式是诗与文,主要内容是抒情与明理。在后一阶段中,中原文学的发展与全国文学的发展是不完全同步的,全国文学的发展趋势是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叙事文学逐渐占据主流位置,传统的诗文退居次要地位,而中原文学的发展却表现出相对滞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杜学霞 《南都学坛》2014,(5):119-120
<正>一、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成绩与问题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根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使中原根亲文化资源发展朝着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绩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如下。1.根亲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业的转化在三十年的根亲文化活动中,寻根文化旅游成为根亲文化开发中最早、最成功的项目。人文始祖寻根游、名人寻根游、姓氏寻根游、古国郡城寻根游不断出现,游客人数不断增加,旅游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下面是近三年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印紋陶是一种指在陶器表面印有各种几何形紋飾,質料較硬,且为泥質与夾砂質的陶器。这种陶器主要分佈在我國东南地区的?ā⒄憬⒔铡不铡⒑薄⒑稀⒔鳌⑻场⒐愣⑾愀垡粠?并向东傳播至菲律濱、印度支那、南洋群島及太平洋諸島。在我國东南地区,由印紋陶与有段石錛二种典型遺物所構成的中國东南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形成了沿海地区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体系,它不同于國內其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而自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統,是一个正在研究中而帶有國际性的学術問題。  相似文献   

15.
周亮工仕清与其一贯追求的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标是一致的,其中孙承泽对他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亮工长期生活在中原,中原理学的濡染形成了他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观,其文学、书画理论及创作体现了中原文化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史鸿文):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曾长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即所谓"中原中心论"。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古文明遗迹被发现,于是有的学者开始对"中原中心论"持一定的存疑。那么,"中原中心论"是否真的过时了,中原文化能否继续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被加以表述?为此,我们约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课题组的部分成员,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中原文化通过四条途径影响云南文化:中原王朝的强行传播,云南的主动学习,汉族移民对周围的辐射,民间往来。中原文化影响了云南各民族的伦理道德及日常生活,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云南文化发展水平,缩短了云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差距;中原文化打破了云南原有民族文化的平衡,冲淡了云南文化的民族特色,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中原文化在西域鄯善、于阗、龟兹、高昌等地的传播及多元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中原文化新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原文化海外推广的现状进行调查和梳理,分析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海外推广途径。为促进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实现河南由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的转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