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地湾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早中期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 ,它是我国史前考古文化中心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嬗变中 ,中华大地上几支并行发展的新石器文化融合在一起 ,孕育了中华文明 ,大地湾文化便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 ,大地湾文化之前我国农业已有相当的发展 ,大地湾遗址并非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 ,中华文明是诸多新石器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在河南境内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它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也有一定的内含和一批特征鲜明的石器、陶器群,因此在它被发现之后,就被我国考古界以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命名。由于它首先发现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遗址,故命名为裴李岗文  相似文献   

3.
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对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是我国史前文化研究中一项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探索,这次发掘,揭开了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地区及整个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文化研究的新篇章。一、兴隆洼遗址发掘的历史背景与重要贡献兴隆洼遗址的发掘,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探索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以及建立辽西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我国探索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最初是从1960年代在中原地区寻找仰韶文化的前身开始的。在这之前,1934年在陕西宝鸡斗鸡台遗址发掘中发现了这时期的陶片,量较少。徐旭生撰文认为它们是比仰韶文化早的真正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但徐旭生的这一初步的认识在当时的学术界没有引起重视,主要原因是当时学术界研究关注的重点不在这方面。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在陕西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西乡李家村等遗址发现了年代早于仰韶文化、文化面貌与仰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遗存。但大家对其认识较为模糊。1964年,夏鼐提出了探索仰韶文化前身的问题,认为这些遗址下层的出土物的年代较仰韶文化早,文化面貌与仰韶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是探...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是丰富的。目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华南等地都有发现。具体来说,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已知的有河南新郑县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和河北武安县发现的磁山文化。陕西的渭水流域,也发现有较早的老官台文化。此外,甘肃秦安大地湾以及山东滕县北辛庄也发现有早期文化遗存。长江流域的早期文化,有江南发现的江西  相似文献   

5.
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无论从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历史都比较早,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不断的发现,对该地区的发掘报告和材料比较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将通过对辽东半岛的地质地貌和新石器文化发现的综述,尝试对辽东半岛的新石器文化及其特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期长,适合于农业耕作活动。迄今发现的考古材料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浙江杭嘉平原一带的河姆渡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存在了原始农耕遗迹。此后几千年来,世代繁衍生息在南方大地上的众多部落和民族,用辛勤的双手,一代又一代地开拓了艰难发展的农业经济文化。我国早期古籍如《尚书》、《逸  相似文献   

7.
一 地貌、气候变迁与新石器文化兴衰距今7000—6000年是马家浜文化时期,这一时期的遗址已发现30多处,遍布整个太湖平原。马家浜文化时期本地区属中亚热带温热潮湿气候,地表湖泊纵横分布,湖泊中广泛生长着水生植物,水边是湿生草本植物,附近山地有茂密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关中西部周原上正进行着规模宏大的考古发掘。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解放以后,关中地区先后发掘了半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蓝田人化石,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内容。周原为周人最早活动的地方,当地迄今还遗存有许多早周到西周晚期的文化堆积。这些遗址的发掘必将对于探索周文化的起源,全面了解西周的历史、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当不下于半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蓝田人化石的发掘。  相似文献   

9.
西江地区的史前人类,经历了旧石器、中石器时代的发展,进而步入新石器时代。本章叙述该地区史前人类所创造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从中探窥西江作为岭南史前文化交流的通道之一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西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石器早期 根据考古资料,可以大致认为属于此期的文化遗存有怀集岗坪镇的大沙岩二洞和封开的勒竹口遗址。大沙岩是一座石灰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近年发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的资料,认为这批材料的年代属新石器早期偏晚阶段,并划分成早、晚两期。在此基础上从陶质陶色及烧制方法、制陶工艺、纹饰和形制特征四个方面,对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陶器特征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论宁绍与杭嘉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绍地区与杭嘉湖地区史前文化关系问题是考古学界探讨已久的重要课题,两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及其流变研究是这一课题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在河姆渡文化与马家浜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于近年发现的跨湖桥、上山以及小黄山等遗址文化内涵的考察,认为上山类型的遗存是环杭州湾新石器文化的共同祖源,而跨湖桥文化则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其后出现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是跨湖桥文化在宁绍地区和杭嘉湖地区分别演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江陵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在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郢北村鸡公山。这是中国迄今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平原上活动的遗迹,为我们粗略地勾勒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平原地区生活的场景。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兴隆洼村。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遗址。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在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古城遗址中时代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而且位置最南。其近似圆形的布局尚属仅见,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珍贵实物资料。昆山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在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社会分化明显,战争频繁,已基本迈入早期文化社会的门槛。  相似文献   

13.
滚滚长江水,巍巍三峡山.古老的长江三峡,西起渝东奉节县,东至鄂西宜昌县南津关,全长204公里,为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壮丽的三峡谱写出千古传诵的瑰丽诗篇.距今200万年前,巫山人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除此之外,这一地区还拥有旧石器文化时期的长阳人遗址、丰都烟墩堡文化遗址、铜梁文化遗址以及属于新石器时期的大溪遗址、江津王爷庙遗址与忠县井沟遗址等.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更使得这一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魅力.因此,我们成立了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荟萃了一批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三峡文化,为三峡库区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在赤峰召开的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笔者向大会提交了一篇名为《小河沿文化陶器初步研究》的论文,后被收入《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会议后,笔者甚觉认识粗浅,于是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小河沿文化及西辽河流域、大小凌河流域新石器晚期古文化的发掘报告、学术论文进行搜集并作了细致认真地阅读研究,对过去的认识有所匡正,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论简目前为止已被考古学界共识的小河沿文化类型有内蒙古翁牛特旗大南沟遗址(石棚山墓地和老鹤窝梁墓地)、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的石羊石虎山遗址、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三道湾子、南台地、四棱山遗址、辽宁省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克什克腾旗上店遗址。还有一些文化遗址诸如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元宝山四道井子遗址、辽宁锦州沙河北台山遗址和大荒地遗址、辽宁建平县鸟楚路遗址、辽宁朝阳八宝庙前地遗址等也被部分学者定为小河沿文化类型。2有的学者还把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看作是小河沿文化类型。3随着对小河沿文化及其新石器晚期文化的进一步研究,相信有更多的文化遗址从红山文化晚期或后红山文化中剥离出来并被认定为小河沿文化类型。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小河沿文化类型亦会增添更多的...  相似文献   

15.
1990年3月20日至4月2日,省考古所和保山地、县文管所联合进行了对昌宁县营盘山新石器遗址的勘查试掘工作,试掘中有两项重要收获:一是出土了洱海区域以西、中缅国境以东首次发现的比较完整的房屋遗迹;二是出土了保山及其以北、以西各地州首次发现的碳化稻米。遗址时代距今3500年左右,约当我国夏末商初。这是云南澜沧江以西地区继“蒲缥人”化石出土以来的又一重要考古成果,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校园地处海淀台地边缘,埋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自从50年代以来,先后多次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和遗存,出土了战国以降诸多时期的遗址、墓葬和文物。尤其是在1997年于理科楼群工地发现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证明在燕园地区已有将近5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本文结合燕园周围地区的出土文物,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对上述发现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座落于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居民的村落遗址,被尊称为“中华第一村”。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它的发现对于追溯人类的文明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从“查海遗址”文化保护现状来看,这一文化品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打造“查海遗址”文化品牌迫在眉睫。聚集与提升“查海遗址”文化品牌,对于延伸中华民族文明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沙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长沙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20~15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生息繁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更引人瞩目,长沙南托大塘遗址就是湘中地区相近于大溪新石器文化的代表,距今约7100年。长沙腰塘遗址和浏阳樟树潭遗址则分别是5000年前屈家岭文化和4500年前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典型,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长沙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纹饰之精,居我国南方之首。宁乡出土的商代乐器大铜铙比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还要早1000余年,11件铜铙组合起来,至今还能演奏出清脆的乐曲。  相似文献   

19.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与标志应是筑房定居的开始,石工具的进一步磨制,谷物的种植,家畜的饲养,制陶术的发明和纺织术的出现。在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凡全部出现者,即为先进的、典型的新石器文化,凡只出现一、二个者,即为原始的、落后的、不富特征的新石器文化。作者:袁...  相似文献   

20.
三峡宜昌地区文化独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著名的“长阳人”化石及数十处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至少在一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在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其留下众多的,且十分重要的音乐物质文化遗存,为我们以后研究其音乐性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