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物保护伦理是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是关于动物伦理的现代讨论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与以往以人类为中心的动物保护主义不同,动物解放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平等原则和功利原则,它主张从"动物的解放是人类解放事业的继续"出发,把道德关怀的对象直接扩展到动物身上,从而让动物拥有道德地位,以此从外部、强制性地限制人对动物的伤害行为.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发展责任理论作为目前动物保护立法的主流理论,未能动摇陈旧的人与动物的主客二分格局,一定程度上使动物保护立法工作陷入了滞后局面,故亟需反思其作为立法基础理论的道德内蕴。若承认人与动物之间在道德层面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则动物作为"形式主体"所放射的道德价值将有望培植起大量的积极义务规范,进而真正推动动物保护法制的发展。联系动物致害责任这一制度并加以反思,能够揭示这一点的进步之处。  相似文献   

3.
劳动创造了人,而人是道德的载体和主体,劳动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所以当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分界出现之时,已经不仅仅是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也创造了道德价值.热爱劳动应当成为人们的"底线道德".当劳动出现异化时,道德的根基会倒塌,道德异化由此产生,因此,爱劳动理应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美德".  相似文献   

4.
探究孟子动物伦理思想,可得出其主要观点有: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决定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否经过道德教化是动物与人的区别所在;对待动物的态度是爱护,但无需上升到"仁""德"和"亲""爱"的高度;宰杀动物需要讲求不忍之心,而君子远庖厨是一种仁术;动物保护和管理对于环境具有经济、美学上的价值等。庄子和孟子的动物伦理思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庄子借动物阐述自己的自由理想,可以看做是一种动物伦理的元哲学;而孟子借动物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以看做是一种动物政治伦理学。  相似文献   

5.
“非典”引发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不仅引发了人类对SARS病毒的医学思考,而且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伦理学思考.面临重大疫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在更高层次获得统一;职业道德要求无疑应该高标准并成为必须的选择;国难当头,追求经济利益必须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的需要为重;自我保护要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环境道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环境伦理学:伦理学史上的“绿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把道德对象从人或人类扩展到自然物至少是有感觉的动物;把价值坐标从人际之间的功利关系转移到生态圈内部的功利关系;把伦理关系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上世纪中叶兴起的"生态思维"或"绿色思维"中,人们把环境伦理学或生态伦理学的产生看做是对传统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超越,是伦理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7.
钱勇 《社区》2003,(11):46-46
日前,我国科学家普查了多种动物群体,从果子狸、貉的标本中分离出SARS样病毒,通过对来自不同种属的SARS样病毒基因进行分析,证实SARS病毒确与野生动物有关。 据研究人员统计表明,目前已知动物可传染的疾病有200多种,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在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兽共患病就有54种。  相似文献   

8.
人类传统的道德思考对象通常局限于同世代的人类,这反映出人类道德关怀的生态缺失。为了在生态关注与道德关怀之间建立稳固的联系,需要对道德共同体的边界进行生态延伸。这种延伸表现在两个维度上:一个是时间维度,即道德考虑向人类未来世代的延伸,强调道德责任下的权利观。另一个是空间维度,即道德思考向动物的初步延伸,以及道德考量向整个自然的进一步伸展。对动物的道德思考打破了物种界限,是对动物权利的辩护;对自然整体利益的道德考量是对自然内在价值的凸显,是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人类与之抗争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SARS时疫 ,再次向世人展示 :人类与传染病之间有一场永不停息的抗争。传染病灭人之心不死 ,人类实在没有理由高枕无忧、掉以轻心。从传染病爆发流行以及人类与之抗争的历史 ,我们可以探讨防治SARS等传染病疫中值得思索的一些问题。1、传染病流行与人类文明相随( 1 )禽畜传染病是人类传染病的源泉。驯化动物的祖先们万万没有料到 ,葬送其子孙后代无数性命的烈性传染病 ,几乎都是由动物传染的。近 30年新发现的 40来种新传染病中 ,有 30余种来自动物。( 2 )商贸往来架起疾病大范围传播的桥梁。几千年前 ,精于贸易的腓尼基人从黎…  相似文献   

10.
尽管建立在征服自然基础上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人与动物关系失衡的根源之一,但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流动命题,并非所有阶段所有类型的人类中心主义都会危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将动物纳入人类道德关怀的维度,并在此前提下扬弃和重构人类中心主义无疑有益于维系人类主体和动物客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的动物叙事,很多篇章都带着浓厚的因果报应色彩。这并非是一种文学事件的表面巧合,更不是佛家果报教义的沉渣泛起,而是人类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危机,在动物叙事文本中对这一生态伦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和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2.
深生态学超越了浅生态学所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的局限,主张人类与环境的互相关联,认为人类和非人类生物具有内在的均等价值。深生态学的"生物圈平等"和"自我实现"原则试图构建新的生态文明尺度和文化伦理取向,这对我们思考重新定位人类与海洋的关系,改变浅生态学以人类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狭隘海洋发展观,确立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伦理观,促进海洋开发和保护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成功选择自身的基因,但是本文站在未来的视角观望基因选择技术的进化合理性和伦理问题。当基因选择与现存伦理观念发生冲突时,不应当为人类基因选择技术设立科学的禁区,而应让伦理观念整合新事实。基因人工选择技术可以给人类带来福利,或许将是人类进化的新方式。基因选择的生命伦理观念应当适应形势的发展,以是否有利于人类追求最佳的生存状态作为伦理判断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是否有伦理关系?这一提问内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对自然是否可能有伦理关系?二是人对自然具有怎样的伦理关系?三是人对自然是否应该有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的确具有伦理思维与伦理实践的能力,但其伦理关系的内容应是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生态平衡规律.它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5.
绿色政治以自然环境为主题对现代西方政治价值进行了生态思考.它重新审视了人的本质与困境,利用历史方式来表明人们遗失了人类的自然本性,并因此陷入了生态困境之中,从而为政治安排与活动提供了新的价值关照.在此基础上,绿色政治提出对道德共同体进行延伸,即在时间之维上的向未来世代人类的道德延伸和在空间之维上的向动物及自然整体的道德延伸,为政治道德领域引入了新的思考对象.最后,绿色政治对政治价值的基本元素进行了具体的生态探查,完善了其中的生态价值追求.由此,为政治价值的讨论开辟了新的生态空间,呈现出独特的生态面相.  相似文献   

16.
囿于特定的时代眼光和批评视野,20世纪中期美国文学评论界普遍认为,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赋予人类以动物般的特性,将人降至动物的水平,因此作品带有"动物化倾向"。本文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他作品与动物结缘的原因:即基于作者生物学的实践和知识以及非目的论的哲学思维。作者认为,被某些批评家贬低为"动物化倾向"的文本实际上是还原了人类作为动物世界一部分的这一事实真相,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反拨了对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过分夸大。论文认为今天他的作品在全球仍持续受到关注,恰恰是因为他作品的这一"动物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一方面蕴涵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即要消除现代性所带来的上述关系之间的对立 ;另一方面 ,积极倡导一种后现代科学伦理精神 :在自然观上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通性 ;在价值取向上 ,强调知德的相蓄性 ;在科学的建构上 ,倡导科学的返魅。这对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弘扬科学的伦理精神 ,使科学朝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无疑是有启迪性和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道德是一种新型的德育范畴,它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生态德育是伴随着生态危机而产生的,并且成为当今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生态德育的价值意蕴:第一,生态道德的价值内涵在于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资源,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生态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从整体主义原则出发来维护生态平衡,从和谐发展理念的角度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道主义的原则来审视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不赞同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要求把人的价值联系引入社会学研究。但其价值立场是不彻底的,仍然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出发,把社会学研究区分为理论认识和价值评价两部分。要彻底摆脱实证主义反价值立场,就需要将价值立场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全部过程,把价值评价视为人把握现实的唯一认识方式。社会学研究的价值立场的客观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差异,它通过价值差异和价值尊严两个方面影响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批评的视域来看,《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在兔子洞中的奇幻之旅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爱丽丝代表的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立场,在与动物们的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未能顾及动物们的感受,因而无法与它们和谐相处。第二个阶段,在见证了人类世界的荒诞不经和动物王国的公正有序之后,爱丽丝拉近了和动物们的心理距离,更加尊重和理解它们,把它们当作平等的伙伴,她也最终被动物们所接纳。爱丽丝的神奇经历佐证了生态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人类只有自觉摒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以更加谦逊和平等的姿态对待自然万物,才能最终摆脱生态危机,构建人类和非人类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