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梁文道 《社区》2014,(8):40-40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只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2.
梁文道 《可乐》2008,(12):75-75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仅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符号。看来,不仅中国,全世界的作者都喜欢折磨他的读者们。  相似文献   

3.
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书先要学句读,自己去给文章加标点符号。这个任务是读者的,而不是作者的。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也都没有标点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他的《“题未定”草》等文章中,曾经指出:“认真读书的人,一不可倚仗选本,二不可凭信标点”,“还有一样最能使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这是做为一个博古通今的伟大学者的鲁迅,根据他一生严谨治学的经验,所提出的十分宝贵的意见。我们不妨称之为“治学三忌”。 一忌倚仗选本。选本,做为一般的学习、参考,不是不可以读的。但是,如果要认真地研究学问,即“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因为“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所以,“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如此,读者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者接近,终于 ‘就范’了。”这样,当然就很难探得原作的全意或本意,容易进入迷途。当然,鲁迅并不一概反对选本,他也曾主张把读好的选本做为研究学问的入门,但一入了门,便不可完全倚仗选本了。  相似文献   

5.
敬告作者     
一、本刊欢迎广大作者投稿,并与作者共同恪守国家关于著作权保护的有关法规。二、来稿请写明作者真实姓名(发表时署名听便)、工作单位、职务(职称)、详细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三、来稿请用文稿纸誊写,每格一字(标点也占一格),书写要规范、工整,标点及其它符号务必清楚。外文字母用印刷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史记》。此书由顾颉刚先生亲自主持整理,选用经张文虎校订刊刻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加以分段标点,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校改了一些文字讹误。就总体而言,校点本体例科学、内容完整、校勘精审、标点正确,体现了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成就,为读者、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史记》的版本、史料都非常复杂,研究成果汗牛充栋,加之成书较为仓促,所以在标点、校勘诸方面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深深感到,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需要集思广益。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即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者在校点《史记》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基本认识,期望能对《史记》校点的相关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作者引用的老笔记本的内容中,有的难以理解,有的不太通顺,有的甚至连标点都没有,这些都是这个老笔记本的"原生态",我们之所以原封不动地搬上来,是想让读者看到六十多年前"敌后武工队"开展工作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8.
艾里香 《社区》2009,(8):55-55
爱书人,没有不知道陈子善的,因为张爱玲、董桥等一批作家都是他挖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的。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他和海内外许多文化名人来往密切,在交往过程中,他有意识地做了一些记录,于是便有了这本《这些人,这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在书中,作者通过那些人和事,把一个个庄重、典雅的文化名人,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的古书,在新文学运动以前一般很少有断句,更没有标点。鲁迅说:“标点古书,印了出来,是起于‘文学革命’时候的。”(《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把古书标点,给人们学习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古文本来也常常不容易标点”(同上引),因此,除了难免有时会断错句之外,还常常会引起歧议,而且也常常难以判定是非,取得一致的意见。古人给古书注解,也有同时断句的,唐颜师古注《汉书》时,《赵禹传》中有几句他是这样断的:“公卿相造请,禹终不行,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宋袁文以为“殊不可解”,因断  相似文献   

10.
古籍标点之正确与否,对读者影响甚大,标点正确,则能便利阅读,帮助理解,反之,则会设置障碍,增加疑惑。近读孙安邦点校本《云自在庵随笔》,觉得存在一些标点错误,影响到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有必要提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因举书中十例,并试为改正。  相似文献   

11.
一个作家 ,就应勤于笔耕 ;一个青年作家 ,就应有一种追求成熟的信念 ,要写就写出一个样子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 ,问题是发挥出来没有。古人云 :三十而立。利敏不到三十 ,就向读者奉献出这部沉甸甸的《岁月如风》。岁月是有烙印的 ,当然青春也有烙印 ,欢乐和忧伤也有烙印 ,有一些烙印可以被时光冲淡或冲去 ,而有一些烙印时光之水却无法将它们冲淡 ,更无法将它们冲去。《岁月如风》贯穿了一条心理线索 ,写得极有层次 ,真实地坦露了作者坚守的那一片情感世界。只要是文学创作 ,散文也罢 ,诗也罢 ,都与情感世界有关。作者个人的情感、思考和…  相似文献   

12.
说和听,是人类交流精神的活动。解释学作为关于理解(听、读)的学说,也要研究说。"说"是听的对象。文本是"说",文本不是沉默的。"说"有说者,说者即作者。人们一经说,他和自己所说的关系就变成双重的,一方面,他永远是自己所说的作者,永远要对自己的所说负责;另一方面,他又是自己所说的读者,他对自己的所说不具有绝对优先的解释权,他和其他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说"是言语,是使用着的、活的语言,具有意义。"文本的意义"是指文本所说的内容,文本表达的作者的精神。语言是"说"的存在方面,意义是"说"的"非存在"方面。意义不是存在,既不是物质存在,也不是精神存在。人们一经说,其语言和意义都确定不变。"说"可以是说出认识,也可以是说出理解。说出认识,是说出存在着的事物;说出理解,是说出文本的意义或作者的精神。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精神活动,也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切说都是对听者说,没有听,就没有说。人类说和听的实践表明,人们能说和能听,即文本能表达作者的精神,读者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同时,说和听是具体的历史的活动,说者精神的表达和听者对文本意义的把握,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相似文献   

13.
大师的幽默     
《社区》2012,(3):55-55
历史上许多大师级的画家、作家虽然被后人尊崇备至,但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却也不免遭遇令人尴尬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大师们是如何用属于自己的幽默将尴尬巧妙化解的。 请把标点寄来 特奥多·冯塔诺是德国著名作家,他曾经在德国首都柏林做过编辑。一次,冯塔诺收到一个年轻的实习作者寄来的几首诗。当他查阅这些诗的时候,发现诗句中间竟然没有一个标点,不仅如此,作者还在来稿的末尾附上了几句话:“我对标点向来是不在乎的,  相似文献   

14.
大师传道     
张港 《可乐》2008,(5):49-49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陆宗达拜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次见面时,黄侃翻了翻那本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将书扔到书堆  相似文献   

15.
古书一般是不加句读的,即不断句标点的.要读者自己去断句.前人非常重视句读训练,根根《礼记·学记》的记载,在古代,教师要用多年的时间去教学生断句,把明辨句读作为读懂古书的先决条件之一.今天中学语文课本都加了新式标点,似乎不必再学习句读了,这显然是误解.标点断句应该是古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须加强训练.除了引导学生对没有标点的文章作断句训练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断句上有错误的例子进行辩证练习,让学生重视标点断句,从而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与《鬲与鬲文化》一书的作者鬲向前先生素昧平生,由于一位学界好友的推介,我有机会在他的这部著作出版之前,读到了这部凝聚着作者多年心血的书稿。我很珍惜这种"书缘"。读后有所感悟,愿与读者分享点滴心得。据本人的闻见所及,本书是第一部对"鬲与鬲  相似文献   

17.
布尔加科夫在写这部小说时,没有打算将它出版,所以写得很大胆,也写得很深刻,以至晦涩,他是在写一部给未来的读者的书。人们马上理会了书中以魔鬼的狡黠对20年代莫斯科的市侩们的嘲弄,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把布尔加科夫列为讽刺文学大师,进入果戈理、谢德林一类作家的行列。属于这“人们”的有西蒙诺夫等苏联有名的作家、批评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几部杰出的古典小说,似乎都遇上了虎头蛇尾,不得善终的厄运。《三国演义》写到后来,故事和人物都没有生气了。《红楼梦》原作者没有写完,后一部分是别人的续作。但这两部书总算还大体完整,《水浒》的情况要严重得多。这部书前半不愧为杰作,后半却相当糟糕。为什么一部书前后会有如此之大的悬殊呢?问题就在于它是“一部书”,又不是“一部书”,开始作这部书的作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后来会有这样的结局。因为它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作者完成的著作,而是在长达几百年间无数作者共同创造的作品;存在它里面的各个部分无论是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不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一门语言的阅读理解都是文本读者从文章中提取意义、进行有效层面分析的过程,它包括将书写符号译码为声音,使读者具有相应的心理词典、从语域维度和语义记忆中体验书写词的意义以及将这些词的意义进行认知、整合、顺应与图式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读者运用自己现有的语言符号,根据任务和作者进行语际语境交流的互动过程,把握语言的深层意义和表层意义,从而实现"任务型的阅读",优化阅读理解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文贵在深     
二十余年的写作教学告诉我,每位热爱作文的同学,都先后在追求文章的深度上下过不少功夫。因为他们明白,井中的水,只有深层的最甘甜。同样道理,没有深度的文章不能算是好文章;没有深度的文章,是很难引起读者关注的;没有深度的文章,是不会有较强生命力的,想流芳百世纯属白日做梦。也许有人会问,文章如何去写才会具有一定的深度呢?教学实践告诉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去努力。首先要说的是,要有真挚的情感。古人云:为情而造文。一个不懂感情、不动感情的作者是写不出颇有深度的好文章的。作者的心里要经常涌动着一股热情。这股热情,促使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