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开放经济学》一书,系广东省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沈贵进、赵瑞彰、隆江、唐大进四位同志所著,该书系统地探讨了开放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揭示了开放经济发生、发展和运动的规律性,是对外开放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值得一读的好书。该书具有如下几个较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是学科建设的新尝试。尽管对外开放的理论问题,在世界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以及部门经济学中都有所涉及,尤其是西方宏观经济学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西方经济学是侧重研究生产力的科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社会基础。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二者的结合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经济学区分为本质经济学和表象经济学,可以正确理解不同层面经济学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经济学的核心层面而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要素价值论这一根本问题上。但就表象形态而论,两者完全可以达成共识,也能够相互借鉴与相互融合,并且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创新,既要从本质层面上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髓思想,也要在表象层面上积极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容。这两方任何一方的偏失,都将影响中国主流经济学科学地、开放地、与时俱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5.
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人性假设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玲 《兰州学刊》2005,1(1):98-1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两者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这一假设在逻辑上发展成为"经济人假说"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石."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这一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去认识人性及其本质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有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逻辑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为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形成多学派的分化,现代西方经济学在承袭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多学派的研究方法,形成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的综合。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逻辑演进为认识和分析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假设仅仅是一种分析工具,西方经济学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可以用.但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不同范式的经济学在假设运用上也不相同.如果我们把经济学方法论看作一个体系,那么与经济学方法论体系不同层次相对应,经济学假设也有不同分类.不同层面的经济学假设,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也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假设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分析工具层面,而是在经济世界观和理论硬核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骨架为基础,成功汲取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不断推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呈现四大发展趋势:与西方经济学融合,转向对全球性稀缺资源争夺的研究,加大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研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卓云 《学术研究》2006,1(5):12-1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经济学体系。本文就两门学科在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简明概括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缺陷,提出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和细化马克思经济学宏观分析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科研诸方面的考察,从学科体制角度说明教条主义对西方经济学的支配和锁定,指出它严重损害了西方经济学的创新能力以及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造成了经济学学科在西方的危机,并揭示了这种教条主义对中国经济学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库恩范式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方法。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体系时,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学;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时,必须克服西方经济学范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理论界过分推崇西方经济学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象,本文着重介绍了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说明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试析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万经济学发展明显呈现非经济学化趋势。因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中大量引进和运用了经济学以外的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广泛考察和分析社会和自然环境系统;充分结合和运用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使西方经济学发展表现为政策决策化、生态环境化、社会学化、数学计量化、政治学化、心理学化、伦理规范化、未来学化等八个方面。全面认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完全可以在批判地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应以政府参与和调控社会再生产为研究对象,因为社会再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是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通过研究政府参与和调控社会再生产,无疑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宏观经济学有机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三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经济学理论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可以为我们创新现代中国理论经济学,提供一种比西方经济学更具包容性的基础.这具体表现在:马克思经济学有西方经济学的交换价值概念,但西方经济学却没有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西方经济学一般把资本定义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和时代的生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既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自然属性,又有仅适用于不同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社会属性;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只将劳动者定义为可以发出某种自然力的有用物,马克思经济学则认为劳动者除了可以发出自然力以外,还拥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掌握西方经济学者对待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态度,并认真分析其原因,是正确认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系的一个必要前提。进而分析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对于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的态度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学以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阶段、要素禀赋和制度安排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向教师提出许多学习上的困惑,如学习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问题、西方经济学的适用性问题,以及经济学的数学化问题等。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才能达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2月,是教育部与南开大学共建、面向全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是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及管理学等多个博士点为支撑组建的研究实体。以研究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出现了若干新动向——新兴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等相继兴起。这些新动向代表经济学在多个领域的新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新要求。通过对这些新兴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学”寻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唯有在中国成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的特有价值,指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要求双向互动,推动“经济”内涵与理论方法的发展演进,提示中西方经济学之渊源关系及后来的发展呈多向性、多元化,不宜简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