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文萃》2010,(20):89-91
一些人通过官场小说了解官场,希望从中窥探到官场生活的真实,但官场远比小说更复杂。面对多数读者经验之外的世界,一本《芝麻官悟语》给民众提供了了解官场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小说,而是官场真实景象的描述;它没有捕风捉影,因为作者本身就是当事人,就是官。  相似文献   

2.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3.
王运宝 《决策》2009,(11):10-13
官场小说已经构筑起一副“现代官场生态全景图”。但官场永远大于“官场小说”,文学是现实的艺术提升,不可能全部复制官场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官场,要不要保持自我?要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我?官场和自我存在本质上的冲突吗?官场,是一条越走越失去自我的路吗? 陶渊明在官场进进出出,有12年之久。29岁谋得一个小官职,叫江州祭酒,发现无用武之地,很快就辞了。  相似文献   

5.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6.
王运宝 《决策》2009,(11):26-27
官场外的人,或者不懂得官场门径的官场新人,会觉得我的小说写得如何有“秘笈”功效。真正官场老手,并不会跟着一部小说去学。  相似文献   

7.
吴明华 《决策》2010,(9):34-36
从闯入官场到被逐出官场,姜宗福"潜伏"官场的经历演活了一则官场寓言。"官场潜规则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领导签字,横着签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竖着签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  相似文献   

8.
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宛夫 《领导科学》2004,(22):14-15
官场自形成以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规则,生活在官场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只有遵循这些规则,才能在官场站稳脚跟,直至平步青云,否则,是注定要栽跟头的。官场规则有显规则和潜规则之分。显规则是写在文件、规范、制度里的,往往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而设定的,是维护官场清明的保证。潜规则则是在官场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一股暗流,它裹挟着官员们按照自己的流向前进,一旦有人想逆它而行,就会有被吞噬的危险。官场潜规则对显规则形成了棚架和抵制作用,使得好的政策难以落实,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官场腐败。今天,在我们的领导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正官场负能量是败坏党风和干部作风的始作俑者,可谓反腐败、深化改革的最大阻力。年轻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要始终做到立场不移、信念不改、本色不变,就要抵得住官场负能量的诱惑,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事业的抉择。一、官场负能量的诱惑政治诱惑——仕途发展上,想比别人提拔更快一步一些干部认为,官场如赛场,如果起跑慢了,即使中途发力,也可能被别人甩在后面。在官场上,确实有一些干部不是靠能力、实力和人  相似文献   

10.
"酒文化"是中国官场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在各种治理与规约下,官场"酒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官场"酒文化"是人情逻辑和制度运行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它并不是对正式制度的破坏,而是嵌在正式制度之中的补充性因素。官场"酒文化"具有构建信任的功能,官员喝酒能够弥补科层制政府的信息不足,满足上下级之间的非制度化诉求。官场"酒文化"还具有提供激励的功能,是对组织激励不足的补偿,也能够缓解临时性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的工作压力。但官场"酒文化"也存在着弊端,不良的官场酒风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需要加强对官场"酒文化"的治理与规范,提升制度化治理水平,提供激励与利益补偿,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博文集萃     
谁充当了官场帮闲2011年又是一个地方换届年,每逢换届年,都是跑官卖官最为活跃的时期,牵线搭桥,上串下联,请托说情,四处游说,花样层出不穷。多年来,跑官卖官现象几乎成了一种顽症,侵蚀着党的政治肌体。由此,在官场中,滋生了一个新的行当:官场帮闲。  相似文献   

12.
《领导文萃》2010,(1):12-14
<正>作家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将中国的官场潜规则通过文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家于卓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与王跃文并称为"南王北于"。在新作《首长秘书》中,他首度以人性化视野关注官场,对官场生态的认识由平面  相似文献   

13.
<正>官场逆淘汰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现实,官场逆淘汰的危害是不容轻视的,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举一小人则群丑齐趋,此乃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是大非问题。官场逆淘汰"逆"在何处,从不同的维度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质、小人淘汰君子等不一而足,然而透过层层面纱,官场逆淘汰实质上"逆"在依附性人格淘汰了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广泛传播着官场高危的话语。从每年依法依规处理的党员干部数量和级别而言,官场确实应该算是一个高危场所,而且,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可谓自古已然。但官场这种高危环境并不能吓住腐败分子,依然  相似文献   

15.
官场不倒翁     
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做官是一门极其高深的艺术。这艺术看起来神秘,其实只隔一层纸。官场不倒的秘诀有二:一是不辨是非,良心丧尽;二是见风使舵,善投新主。官场不倒翁的人生哲学是:有奶便是娘,有枪便是草头王。这些人的人生目的就是做官,为做官而做官,除做官以外,别无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乡镇党委与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现代《官场现形记》”的所谓“官场系列小说”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悄然流行。这些小说着意描写一些“官场人物”投机取巧、阿谀逢迎、圆滑世故的“为官之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前一部分人的灰暗心理,从而拥有为数不少的读者群。有的领导干部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7.
哭泣,也是一种政治权术。 4月19日台湾《中时晚报》的一篇题为《官场一片哭海,哭得话题连连》的新闻特写,就以生动的笔触把台北官场流行的“高官哭泣现象”刻划得入木三分。 台湾官场最近几年泪流成河。男女高官都有哭泣的记录。这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一次次的政治运动或政治活动.造成了极其复杂的官场人格。有时候,种种官场人格只是变化着呈现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9.
<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场的诟病素来不少。或认为官场险恶,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认为官场阴暗,黑幕重重、潜规则多。按照这样的逻辑,进入官场,无异于进入大染缸,难免被染黑,如果洁身自好,则将遭到"逆淘汰",早早出局,或被边缘化,成为闲人。这种千年积淀的认知,导致不少人对官场形成了某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有一次在与一个沉浮官场多年,给多名市委一把手当过秘书、秘书长,自己又干过多个部门一把手的某市局长闲聊时,听到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一个人一生没有干过一把手,就永远不会真正看清官场内核里面的东西。别看一些号称写官场内幕的流行小说写得天花乱坠,其实都是些皮毛现象,因为这些人没有当一把手的经历。回顾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