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发散思维是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信息,使思维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其实质是创新.徐利治教授说:"数学的新思维,新概念和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尝试,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4.
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学人们心中一直维系着一个梦想:重写文学史和总结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这种研究背景下,朱德发教授的《主体思维与文学史观》一书,填补了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巨大空白。这部专著,选择了交叉学科的多维研究视角,着眼于思维学与... 相似文献
5.
霍小青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105-108
从文学史的命名到写作,文学史中的历史思维一直左右着文学思维,历史一直作为文学的线索思路,研究方法,切割依据甚至对应形式而存在,而对文学本身的感悟力,想象力,审美力却强调不足。文学史中文学感的缺失是当前文学史写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当前洪子诚及陈思和的文学史写作中仍然没有突破历史思维建立起真正的文学思维。文学史写作中应以人怎样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为总主题,以提高人的文学感悟力,想象力和审美力为总目标.以文学自身的演变规律为总方向,以生态的而非进化的观照为总思路来建构文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前准备阶段:精研课文,选择发散点。课堂落实阶段:激发兴趣,启发思路。课后延展阶段:针对引导,自我总结。 相似文献
7.
简帛的发现为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带来一股新鲜活力,放马滩秦简记述死而复活的故事,当是中国最早的志怪小说。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傅(赋)》,无论从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来看,都接近于民间文学。敦煌马圈湾汉简里有韩朋夫妇故事的残简,体裁与赋有关,说明这一故事有着久远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形式纷繁的文学史已经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这个体系时常被视为文学学科的重要基石。相对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中某些令人不安的个人风格 ,许多人觉得 ,文学史是一门值得信赖的客观知识。虽然文学史著作仅仅是某些文学往事的记述 ,但是 ,这种记述包含了强大的理论意义。文学史提出特定的经典名单 ,编辑相应的选本同时给予权威的诠释 ,并且无形地颁布了两个原则 :第一 ,什么是文学 ;第二 ,什么是好文学。很大程度上 ,“客观知识”的名义是对经典的权威和文学原则的有力支持。但是 ,近时的文学史写作引起了人们许多深刻的反… 相似文献
9.
李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1):170-171
新闻发现不同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过程是人际沟通的过程,这个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搜集新闻信息,而新闻发现的过程是探询事实的存在价值,这个探询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闻价值量的最大化。从发散式思维角度切入,运用全新的视角剖析新闻发现的实质及过程,有助于更好地探寻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价值,挖掘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0.
发散性思维,是指联想、想象、求异等思维活动.学生的整个作文过程,始终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即离不开发散性的思维.所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中,条块式体例数量最众,但是,过多史著偏爱一种体例,是造成当代文学史给人"相似"、"雷同"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0年后,一部分文学史家有效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强调文学史的体例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未来的当代文学史体例创新,需要在立足本体需要的基础上,从古代史著中吸收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等体例的成熟经验,编纂编年体史著,发展描述型文学史,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多元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物理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思维,它在教育、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创造性功能。本文详细讨论了发散性思维方式及其在物理学中的作用,探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