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评诗说人,简约地评论了清"乾隆六十年第一诗人"黄仲则诗的魅力,着重探析了黄诗袒露灵魂深处的情感的内容特色和表达方式上新颖奇特的艺术造境的感染力,指出黄仲则与屈原、杜甫在社会心理上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古典文学批评,大抵有着诗论家和诗评家的差异。诗论家持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主张,如强调气象、格调、性灵、神韵等等,评诗时因立足于构筑自己的体系,有时不免失之偏颇。而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与诗歌鉴赏水平的诗评家,虽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他们往往能不拘一格,融会贯通,评诗时较全而通达持平。纪昀就是这样一位颇具特色的诗评家。他的义山诗评点,表现出了纯正的审美趣味和高超的艺术判断力。  相似文献   

3.
《春雪亭诗话》是清人徐熊飞所编写的以“记人事”为主,兼有评诗的著作。该诗话有三个特色:以委婉平实的方法阐述其主张;以具体生动的诗作诗事来证明其观点;以对身边人事的记叙来编写。该诗话虽非一流,但自有特色,研究者寡。因此,该文为诗话研究作了补缺工作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盛唐”时期的卓越诗人,也是对后代山水、田园诗有广泛影响的巨匠。评价孟浩然诗的风格特色,对于提高我们科学地继承文学遗产的实践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唐以来,对孟浩然的诗评很多,但大都限于就诗论诗,没有历史地评其得失。特别是自从苏轼说了一句:“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以后,人们便穿凿附会,谤言(讠华)起。 苏轼所谓的“才”,是否象许学夷所说的:“宋人五七言诗,出于退之、乐天者为多,其构设奇巧,快心露骨,实为大变,而高才之土每多好之者,盖以其纵恣变幻,机趣灵活,  相似文献   

5.
明代戴君恩的《读风臆评》和清代陈继揆的《读风臆补》是两部《诗经》评点著作。陈氏《读风臆补》是承戴氏《读风臆评》的补作,两部著作如同母子篇,联系紧密。戴君恩和陈继揆均不是经学家,他们将自己看作一个虔诚而单纯的爱《诗》者,都站在文学立场上来解读《诗经》。本文从二人论《诗》与论画相结合的特色来进行研究,表现二人对《诗经》中那份清雅的诗意之美的独特品评。  相似文献   

6.
许浑,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入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涛中,送别诗计8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指出:“唐人好诗,多在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许浑送别诗总的来看确有“感动激发人意”的艺术效果,这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理解许浑送别诗的创作及其特色,有必要先对唐代送别诗创作繁兴的背景加以阐发。  相似文献   

7.
淮山棣华园主人《闺秀诗评》与苕溪生《闺秀诗话》二书因不知作者具体为何人,产生很多疑问。仔细比对《闺秀诗评》与《闺秀诗话》所载条目,发现《闺秀诗话》所载的106则中,有71则与《闺秀诗评》完全相同或者相似,可见苕溪生编辑《闺秀诗话》时一定参阅过《闺秀诗评》,但不知因何只字未提;同时根据相关资料考证棣华园主人应就是清代戏曲家黄钧宰,发现苕溪生与民初小说家徐枕亚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以比评诗是我国古代文人乐于运用的一种方法。所谓以比评诗,即文人墨客在评价各个时期的诗人诗作时,往往寓自己的基本观点于比喻之中,通过运用比喻达到评价诗歌作品的目的。我们认为,以比评诗是我国古代运用比喻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比喻在古代的特定功能之一。以比评诗在我国古代具有浓厚的人文背景。我国古代诗歌擅长用比,先秦诗歌的两大代表作《离骚》和《诗经》中,处处可见比喻这一手法的运用,精彩纷呈的比喻不仅深得文人墨客的欣赏,更为他们运用这一手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东汉学者王逸在《离骚经序》中说:“《离骚》之文…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经数百年,广为流传。研究此书的专家数不胜数,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诗词。本文从中选择了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试从以下两个方面评W.J.F.Jenner对此诗的英译文:一方面,通过对原诗的意象分析,评Jenner的译文中是否体现出原诗意象;另一方面,本文又详细从诗的三要素:音、形、意评论了此诗的英译文。  相似文献   

10.
台湾郑慧如教授的《台湾当代诗的诗艺展示》是很重要的诗学著述。通过讨论这本著作的贡献。可进而探讨一般批评家如何跨越诗评到诗学的分水岭。诗学家应有的修为,除了宏观的视野外,更重要的是文本精读细品的能力。诗学家更要有独立于诗作之外的诗学见解,以精细缜密的哲思书写自我的存在。此外,诗学家敏锐的意象思维使诗学论述免于抽象化、概念化,使论述更深入、更动人,更具有说服力。以上这些特色都在《台湾当代诗的诗艺展示》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相似文献   

11.
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现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存在规范性文件界定不清及缺乏统一明确的程序、内容与标准等困境。通过是否增设权利义务可以有效区分行政立法与规范性文件。重新建立统一、明确的审查程序,将审查过程划分为审查启动阶段和具体审查阶段,审查启动阶段包括起诉要件和附带性要件,具体审查阶段包括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两部分。按照难易顺序,先审查启动阶段的起诉要件、附带性要件,再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前一要件不成立,则无须审查后面要件,成立则按上述顺序继续审查。  相似文献   

12.
论学术期刊的几种审稿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学术期刊几种审稿方式:专家审稿和编辑审稿,匿名审稿和公开审稿,个体审稿和多人审稿的优劣对比分析,指出采用不同审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以便在审稿实践中灵活运用审稿方式。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的司法审查是指通过司法程序审查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宪的一种制度,普遍认为这一制度首先起源于美国。司法审查机构一般可分为普通法院和宪法法院两种,通过具体审查、抽象审查、宪法诉讼等方式进行。在不同的审查模式下,用判例、惯例或制定专门法律来保障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反倾销协议》第11.3条即反倾销日落复审条款作一介绍。重点探讨了日落复审裁定特征以及W TO规则谈判对日落复审条款完善的动向,以期对我国还未成形的日落复审立法以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英格兰和北爱尔兰的学科教育评估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具有依据目的目标评估、侧重学生学习经验和学习成绩的评估、采用同行评价和内外相结合的评估程序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正迅速发展,呈评估学科化、专业化的趋势。借鉴英国学科教育评估体系提出几点意见,以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危及公共健康的专利的存在,让专利的合理性及合法性颇受质疑,强化伦理审查是提高专利道德合理性及维护公共利益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专利伦理审查面临多重挑战,致使伦理审查流于形式:意识层面上,面临“去伦理化”主张的挑战;立法层面上,立法不完善,缺乏审查依据和标准;实践层面上,审查主体、公众参与及反馈机制不健全。目前可通过厘清观念误区、健全法律体系、引入伦理审查委员会等多种举措来完善专利伦理审查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审查制度作为美国宪政的一大特色而为美国人所骄傲,但司法审查制度也面临着"反多数主义难题"。我们应考察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美国宪法学家为解决司法审查与民主之间的矛盾所提出的各种主张,从而为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析新闻评论文体确立的标志性因素,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探讨新闻评论语篇的信息结构功能。认为新闻评论信息具有层级分布的特点,焦点信息是主题信息;新信息的分布具有宏观连续性;新闻评论结构的本质是语义的选择和生成;新闻评论有两种信息结构方式:常规信息结构方式体现了“认识的结构”,即旧信息 新信息,而更有效的信息结构是非常规的“表达的结构”,即焦点突出式:新信息 旧信息,它突出和体现了评论的“最新”性。评论的信息要素的选择受语用功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普通法院、宪法委员会、宪法法院三大机构模式可归结到具体审查与抽象审查两大审查机制分析框架之中,其在组织结构、审查程序、审查对象、判决效力上构造的不同实乃具体审查与抽象审查两大审查机制作用之分野,然而随着美国与欧洲传统上的权力分立原则陷入危机,三大模式已不能就其审查者究竟是在行使司法权还是在履行政治功能自圆其说,因此由宪法审查的司法性或政治性所带来的具体审查与抽象审查两大机制间的差异也渐渐淡去,在整体上呈现出一幅交错兼容的景象。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评论中 ,情感不是某一独立环节 ,它以一种弥散的形态存在于教育评论主体的智力活动诸环节中 ,并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影响着教育评论的取向和程度。教育评论主体可以对情感实施调控 ,使情感保持在合理性阈限内 ,以保证其对教育评论的正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