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乡镇集体企业经营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是承包制,自90年代中期始又从股份合作制逐渐转向出售和拍卖企业产权。出售、拍卖不仅已经构成乡镇集体企业改制的主流模式,也被广泛认为是企业改制彻底性的表现。在这种模式的实践中,集体资产流失是一种普遍现象。造成集体资产流失既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对企业改制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原因。因此,端正认识,坚持原则,制定有效制度,采取恰当的改革方式是防范企业改制中集体资产流失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乡镇原集体企业制度从股份合作制向股份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乡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过程及成效 ,着重分析了乡镇原集体企业制度从股份合作制向股份制转变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乡镇原集体企业制度成功转变的对策 :(1)选择适宜的股份制改造形式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3 )设立具有证券交易功能的地方性的产权交易所 ;(4 )进一步明晰产权、设置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 ;(5 )加强集体股权的管理 ;(6)转换政府职能 ,营造有利于企业制度创新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核心部分,民营企业在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与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产权制度有着紧密关系。对民营企业初期经济绩效的产权解释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两种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即乡镇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迁提出了一些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乡镇集体企业运行机制特征与问题的深入分析,探明了当前我国乡镇集体企业陷入困境的内在根源,即:双重体制下形成的乡镇集体企业运行机制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因此,本文认为,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模式对乡镇集体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重塑和再造,才能让乡镇集体企业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查卢文一、乡镇集体企业简况江苏省乡镇企业发展较早,以集体企业和乡镇工业为主,1996年全省有乡镇集体企业105188个,其中,乡镇办34196个;村办70992个。乡镇集体企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超过100亿...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产生的制度和文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家的产生是制度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制度变迁决定企业家的成长,文化背景决定企业家的精神特质。中国企业家的产生有待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在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植入个人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集体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一直是国有经济的附庸。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集体企业不仅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而且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 ,集体企业的发展途径又不能简单地模式化 ,而应当依照科学管理原则 ,深入分析其自身的发展战略 ,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才能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强企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即传统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及改革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传统集体企业的最大缺陷是产权关系模糊为出发点,分析了集体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造问题,指出股份合作制改造并未真正使企业产权关系清晰、经营机制彻底转变;提出集体企业改造的最好形式应根据其生产力水平和规模大小,分别向产权关系比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转变,还可以向合伙企业和个体企业转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合作经济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因而有些集体企业可发展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真正意义的合作企业。  相似文献   

10.
论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对制度变迁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变迁是体制改革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制度变迁中的绩效如何则直接影响改革方式和道路的选择以及最终结果。影响制度变迁绩效的因素很多 ,但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则是直接对制度变迁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改革中某些制度变迁的实际效果与理论预期相差甚远 ,关键就在于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制度之间的共生互补性决定了单个或局部的制度变迁是不可能在长期内不受制约而获得持续的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11.
家户制因素和村落保护主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表明: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村组间保护主义现象越弱、外地户口农户租入农地越难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地流转率的提高;村组内集体互助合作越差和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越有利于机械化普及率的提高;其他村庄人员落户本村越困难、本村农户对外地机械进入本村组耕种越抵制、上一年村组农业生产总值越高以及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提升;村庄内部亲缘关系越紧密和上一年非农户口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合作化率的提高.此外,家户制变量、村落保护主义变量以及社会经济变量对农业信息化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广东黄冈保甲示范乡的设立,是因应重庆国民政府抗战需求,最大限度统制乡村人力物力而实施的紧急性的省级社会动员。它是战时广东乡村保甲政策在黄冈乡具体而微的体现。讨论示范乡工作的成败得失,将为战时国民政府的乡村政策及国家对乡村社会控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股份制改革及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集体经济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在充分尊重乡村、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条件下,通过股份制度建设,明晰了产权,规范了责、权、利关系,提高了集体和农户资产的经营效益。但转制过程中仍存在着权力配置不科学、价值分配欠公平、资源利用欠合理以及立法滞后等问题。农村集体经济是实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各级政府必须给予极大的关注,通过制度和立法建设加强引导和规范,鼓励集体经济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完善股权结构,建立规范的企业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民成员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民成员权是指由中国法律制度确认的,有农民身份者在村社集体关系中享有主体地位和利益份额的法律资格。中国农民成员权是特定范围农民的群体性权利,可使集体权益回归农民,维护村社组织本旨,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在私法中,以成员资格为基础安排主体制度,以集体利益为基础安排客体制度,通过成员权衍生权利体系展现权利内容。同时,按照法定程式行使成员权,并依据多种意志共治实现成员权变动。  相似文献   

15.
村规民约视角下的农地制度: 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察和分析了村规民约中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呈现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农地制度变迁的可能启示。研究发现,村规民约中的土地制度呈现强化村庄集体对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与村庄其他制度交织和镶嵌在一起、既遵守又规避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三个特点。研究认为,我们对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及这一制度形塑下的小农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有限,现在如果盲目取消和抛弃这一制度,是否能得到好处是未知的,而坏处已经产生了;在制度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村民委员会的角色冲突已不是问题的关键,而集体缺乏经济基础以及村庄内部土地分配不公平已成为主要矛盾;当作为习惯法的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相冲突时,不能公式化地强调以国家法同化习惯法,而应当寻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妥协和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问题是城中村现象存在的本质性问题。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国家对集体土地既可以全部征收,也可以部分征收,这是城中村产生的重要制度原因,有必要通过法律制度予以控制。城中村改造是马克思关于土地集体所有制到国家所有制过渡的标准形式,关键问题是集体土地征收。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集体土地征收情况不尽相同,土地征收过程有其内在的规定性要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对集体土地实行国有化,集体土地国有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实践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现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平均承包经营的弊病。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化实践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股份合作制进行了绩效评价,提出了完善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镇是中国农村地区的基层行政建制单位。乡建制萌芽于春秋战国之际,定型于秦汉时期。镇建制始于北魏,现代镇建制出现于清末。乡镇建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演变。从1998年开始,乡镇处于大规模撤并过程之中。乡镇撤并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体而言,乡镇作为一级建制仍将延续,但乡建制和镇建制在各地的未来走向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前后经过五次大的调整,相应的林权流转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当前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以家庭承包制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内容是以产权安排为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林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林权市场化流转是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层缺陷的必然选择。林地是林区群众安身立命之本,妥善解决林权流转引发的问题,对于维护林区的社会稳定和林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乡政村治”格局中 ,乡政权 (乡镇党政机构是其主要组织形态 )与村治权 (村民委员会是其主要组织载体 )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关系是制约乡村治理的深层因素。作者在分析乡村关系冲突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健全乡政村治制度体系 ,实现乡政与村治的法治化 ;将村委会与乡镇人大衔接起来 ;改革乡政政绩考核指标制定制度 ,规范乡政行为 ;明确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各自的职责权限 ;有条件地逐步推行乡镇长直选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