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资料(26个国家1998年至2010年)分析不同国家国内收入差异及国内收入分配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即人均GDP、人口密度、GDP中工业占比、基尼系数及人均GDP与收入分配的交叉项等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收入分配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Gini系数与CO2排放量呈现负向关系,但此负向关系会随着GDP的增加而减少,而人均GDP与收入分配的交叉项与CO2排放量呈现正向关系。因此,将所得不均度纳入考量,才能更完整地描绘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个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指该经济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增长乏力、人均GDP增长缓慢。有的经济体之所以在较长时间内未能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根本原因就是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生产结构和国家宏观的政策措施。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是4 446.7美元,依据世界银行标准已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拉美等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以及东亚部分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消费差距是中国城乡贫富差别的突出问题之一,文章在阐述1978年以来城乡消费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应用30个省份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距估计,对影响中国城乡消费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偏大且存在区域差异,比较参数估计结果后发现,人均GDP的增长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城市化率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也有着积极作用,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与消费比呈正相关,财政支出的增加反而加剧城乡消费差距。最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虽然京津冀人均GDP已超过3 000美元,但是居民文化消费倾向并未呈现钱纳里结论。北京由于资源、环境和市场优势,使北京总体的文化消费水平步入发展与享受型阶段,天津处于基本文化消费向发展与享受型过渡阶段,河北省整体处于基本文化消费阶段。加强政府间的合作,根据"8+2"各自的资源特色,充分发挥长处,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建立区内文化产业资源共享机制是提高区内整体文化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央财政补助对西藏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西藏1978-2007年数据为基础,对中央财政补助对西藏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央财政补助与西藏GDP、西藏人均GDP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对西藏宏观经济的影响大于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从脉冲响应函数看,中央财政补助冲击对西藏GDP、人均GDP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始终具有正向影响,且这种冲击具有拉长的持续效应,即中央财政补助的正向冲击对西藏GDP、人均GDP以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从要素转向效率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阶段。据统计,2009年全国人均GDP达到3744美元,浙江省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浙江省在国内算是"先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使用1950-2012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14个高收入经济体产业发展模式,然后基于此分析了1978-2012年四川省产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高收入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符合传统的产业发展理论,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份额持续上升,第二产业和制造业的份额分别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和11000美元时出现转折;(2)2002年以来,四川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开始加速上升,而第三产业的份额则持续下降,导致了第二产业份额过高,第三产业份额过低;(3)四川省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并非资源错配,而是第三产业生产率提高太慢,以至相对于总体生产率下降太快;(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提高第三产业生产力有助于纠正四川省产业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GDP总量、GDP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恩格尔系数等几项经济指标对武汉和北京、天津、上海1997年~2002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武汉在经济实力上存在的优势、差距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数字     
6000万 未来6年内6000万人失业? 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孙明春近日宣称,预计2011至2015年中国将失去300万个就业机会,而2016至2020年或新增6000万失业人口。孙明春分析指出,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增加导致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2016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9000美元,届时中国很有可能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这将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5000万个就业机会在5年左右消失。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定,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96%用于生活消费。因此提出了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继续加强实施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等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GDP总量、GDP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恩格尔系数等几项经济指标对武汉和北京、天津、上海1997年~2002年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武汉在经济实力上存在的优势、差距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收入不平等的角度探寻需求不足的成因和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总体有效需求水平在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起到中介效应的作用。采用理论模型中的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值表示收入不平等程度,这区别于传统使用基尼系数方法来测度收入差距水平。基于2000-2019年30个国家面板数据,模拟出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并设定为核心解释变量,对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总体有效需求水平与人均GDP增长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的增大将引致总体有效需求水平的下降进而限制经济可持续增长,家庭收入结构性参数与人均GDP增长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持续扩大对总体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形成限制性约束,总体有效需求不足的形成进一步限制总体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的研究为理解当前国内外需求不足和后工业化阶段增长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对中国2012年GDP增长目标"放弃保八"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出:调低经济发展目标是客观必然与主动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分配结构调整,注重GDP发展质量,关注民生。其次,阐述了"放弃保八"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从经济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科技创新、土地资源管理、节能减排、房地产发展、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再就GDP"放弃保八"后中国经济战略如何调整加以讨论,得到以下结论:调整经济结构,成功跨越人均GDP4000美元风水岭;增强"GDP含金量";大力发展"绿色GDP";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只有这样,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人口大国走向真正的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 393美元,标志着正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所处不同发展阶段将要求着相应的发展战略也作出调整,以适应新阶段最优增长路径的要求。以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路径两阶段理论为依据,并进一步划分次级发展阶段与收入阶段相对应,可以凸显不同发展阶段对于核心增长动力要求的变化。目前,摆在中国经济前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就是中等收入陷阱,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赶超,并须转换原有的以模仿为主要形式到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形式来推进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并配合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比重、提升产业结构、恢复以往被向下扭曲的生产要素价格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经济高速增长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选取我国1990—2007年经济增长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关系,其中人均GDP 3 000美元左右是发展的关键期。根据经济水平维度和保护区建设维度的中位数分析,可以将我国31个省分为4类。因此,在人均GDP 3000美元左右的关键时期,各省份应根据本省省情,制订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是全社会能源消费的第三大领域.系统研究我国包括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和私人轿车能耗在内的交通运输能耗,分析交通运输能耗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预测2016-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需求.研究发现:至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能耗将继续增加;人口、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将增加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尚不能显著减少交通运输行业能耗;在私人轿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即使单车平均行驶里程保持不变、百公里油耗下降,我国私人轿车能耗仍将持续增加;总体上,我国私人轿车能耗的年增加幅度将高于交通运输行业能耗的增加幅度.  相似文献   

17.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区域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强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设定区域人均GDP收敛模型和能源消费强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来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收敛情况以及中部、西部和东部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与人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但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是三个地区中最低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高于中部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区的人均GDP发展水平存在GDP的绝对收敛;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发散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则是收敛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考虑能源禀赋和传统工业的发展现状,针对碳排放量依然较大的地区,要采用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相关技术和发展相关产业,减少碳排放以争取尽快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9,(1):103-110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对2000年至2015年间的人均收入和人力资本投入数据建立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得出: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人均GDP的增长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当人力资本水平,即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个百分比,地区人均GDP将增加0. 35个百分比,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地区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人均进出口贸易总额所代表的全球化变量和城镇化率均显著地促进了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均GDP的增长。回归结果表明:人均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增加1个百分比,地区人均GDP将增加0. 48个百分比,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比,地区人均GDP将增加0. 01个百分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