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水 《华人时刊》2010,(5):9-11
<正>这座城市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有540万人口,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就是淮安——一座人才辈出的城市。开国总理周恩来、韩信、初汉三杰、西游才子吴承恩、汉赋大家牧乘、名族英雄关天培等历史名人都出生在淮安大地。淮安人以最大的热情和爱意迎接八方来客,也创造了无数惊人业绩。  相似文献   

2.
加快沿江开发 振兴常州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市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41.52万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城的仿生学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与文化如影之随形。中国古代历史名城经历了独特而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形成了东方城市文化的独异特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古城仿生学与西方的城市学是分属于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模式,中国古城仿生学文化起源于城市与天,地,人三者形成有机活性的观念。每一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文化风貌,今天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研究古城的个性,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成都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以前,蜀国的开明王朝就已建都于此。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统一巴蜀,设置成都县。从此,成都一直是祖国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两千多年来,这座城市的所在地没有变,但其城池已经几度沧桑。在这方面作一点考证,对于地方史的研究或者不无一砖一瓦之助。  相似文献   

5.
走进淮安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古老城市,也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2D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现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四县,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18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淮安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淮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淮安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辖11区、两县,总面积66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01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南京是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先後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在这里建都;南京是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园林旅游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南京是座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禄口机场是国际空港,南京港是全国内河第一大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总人口近2000万人,有外资企业77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多家;南京是座人才…  相似文献   

7.
老北京文化与古城保护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专家们对于老北京文化与古城保护之间的关系持有一致的看法:它们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张永和说,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它是一座消费城市,不是工业生产城市.它厚重的历史、城市定位,决定了城里面的古建筑的价值.老北京文化正是从老北京这片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没有了这片土壤,没有了这些古建筑,老北京文化也将唇亡齿落.如果把老北京的建筑都拆没了,别说外地人来北京,就是北京人自己恐怕都不认识北京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梳理丽江古城的地名与社区形态的历史演变,结合现代旅游业与传媒关于丽江古城城市形象的塑造与生产之考察,分析了丽江古城及其形象的演变过程.本文指出,历史上的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城,而仅仅是一个集市、一个贸易中转站;如今的丽江古城则在各种现代话语和商业资本的塑造之下与古城及其原住民越来越没有关系.从多中心的视角来看,这一过程与茶马古道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丽江古城与其从属地区的关系,而是它与更远处的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丽江古城很早就与它们处于一个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9.
邯郸,是一座集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於一体的历史名城,作为河北的南大门,与山西、山东、河南接壤。全市辖一市四区十四县,总人口820万,面积1.2万平方公里。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忆元,是冀晋鲁豫接壤地区的中心城市,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50强。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城区西部距今7000多年的磁山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殷商後期,邯郸已是商朝京几之地的重色。春秋战国时期,邯郸为战国七碓赵国的首都,逐步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心城市之一。独具特色的燕赵文化在战国百家争呜的文化氛围中,独树…  相似文献   

10.
徐州是一座具有5000年灿烂文化和257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现辖六县(市)五区,全市幅员面积11258平方公里,总人口896.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038平方公里,人口160.6万人。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素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名。历史上苏州曾是富豪商贾享受玩乐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苏州已由以消费为主的城市转化为生产、科技、信息、消费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长,原来的苏州古城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天的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社会交往等等需要了。因此,苏州古城必须向外发展,并进行合理布局才有出路,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这世上少有的历史文化古城。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时代的镜子。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和精神文化,独特的建筑往往成为一段历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的标志。四川省的大小凉山,聚居着150万彝族,由于诸多的因素,凉山彝族解放前尚处于奴隶制社会。其生产力低下,社会发展迟缓,人民生活贫穷,信奉原始宗教,没有形成统一的政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大都市上海驱车往西,仅半个小时,就来到江苏省吴江市,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开放、文明的现代化新兴水乡城市。 早在新石器中晚期,(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吴江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耕织。到后梁(?)平三年,即公元909年,吴江建县,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1992年撤县设市。吴江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著名爱国者、杰出诗人柳亚子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等部是吴江人。吴江籍的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有8位。 上世纪末期,紧邻上海的吴江市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1亿元,财政收入32.58亿元。在2002年度“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区)”评  相似文献   

14.
绍兴是一座具有典型水乡风光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从总体上看,绍兴城的建筑,应当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妥善处理好发展现代建筑与保护古城风貌之关系,十分强调突出“文化”与“旅游”两大基本特色。由长期历史、文化演进而成的名城绍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建筑,并以  相似文献   

15.
常州,这座拥有2500余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地处江苏南部、长江下游,与上海、南京等距离相望,同毗邻的苏州、无锡等共同构成了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苏锡常”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已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工业明星城市,并被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估中心列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城市之一。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具有跨世纪、高科技、开放型、可持续、现代化的新城区——常州新区在古城之北临江崛起。 科学决策历史性的跨越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勇于追求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常州决策者们。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开发带战略,呼应浦东开放开发,确立了“以港兴市,连江通海,三区一线,  相似文献   

16.
走进淮安     
《华人时刊》2004,(8):50-51
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是一座历史久远的古老城市,也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现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四县,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18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淮安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常州又名“龙城”,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下辖武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川江上游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 ,且特色独具的古城。本文力图通过对重庆古城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吊脚民居及其特色、著名寺观及豪宅建筑的回顾等方面的介绍与讨论 ,揭示在该城市建筑中所蕴藏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南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大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座城市所体现出的底蕴是独一无二的,它既有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又有帝王之州的雄浑大气。文章介绍了南京之所以有双重性格的历史渊源以及它对南京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丘古城是一座很有科研价值的龟城,其城郭、城湖、城墙三位一体"天圆地方"的格局,是在谙熟水土地脉、悟彻历史文脉、尊重地域个性基础之上融"法天象地"原则、"天人合一"精神、"取象比类"方法与"象、数、理、气"逻辑于一体,精妙运作于城市设计、规划的一个典范之作。商丘古城"龟象"城池格局既是殷商文化濡化的具体表现,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又是商丘"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历史地位的有力佐证,沉淀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底蕴。商丘古城为龟城的论断,将对商丘古城"申遗"、西周宋城考古与"联合申遗"乃至商丘城市形象塑造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