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曹书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也是无产阶级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和掌握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哲学、...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领域长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教育领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指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全面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丰富和发展,是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为题域,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为参照,检讨了近现代教育的得失,提示了全面教育的真义是:有效地并使其按自身特点和整体协调一致的方式培养人的以实践活动、理论认识活动、审美活动为主体结构的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观看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来分析,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必须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内在和外部的条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促成青年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理想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 ,使受教育者在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及个性等方面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这正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 ,也是我们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大学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中国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情况,新问题,有许多问题成了教育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和澄清,关系到下世纪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和“积极进取”的指导思想,认识和解决教育热点问题。一、全面发展与全科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我国有三种认识,其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面发展观。马、恩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研究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问题,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审美、志趣的充分发展。其二是我国教育方针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术界缺乏对孔子与马克思的比较研究,缺乏对二者关于人的发展观问题会通之处进行具体阐释与现代转化。只有立足文本、着眼现实,从孔子和谐发展与马克思全面发展的人的发展观的比较中找寻到二者蕴意上不谋而合的会通性,从人本情怀、躬行实践、社会发展诸方面得出可资借鉴的观点,才能将两位历史哲人留下的精神财富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是截然对立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存在物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物”或“自然”都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本身就是人的最高本质,要扬弃和否定“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以物为本”的社会发展观实际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人依赖于物”的“物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即“拜物教唯物主义”,其现实危害相当严重。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灵魂。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需要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人的本质”及“人的自由”等重要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最高原则,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从“物的层面”揭示“资本社会”的“物化”和“物的依赖性”的本质的“实证科学”的总观点和总方法,它绝对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有“实践的人道主义”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的哲学理想。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光辉思想,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最基本的思路及其方法论原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发展观的丰富和创新,又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观、人才观、主体结构关系等都带来了启示,促进高校以人为本加强管理,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师德建设、改革考试制度、营造和谐校园等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全面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观、人才观、主体结构关系等都带来了启示,促进高校以人为本加强管理,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师德建设、改革考试制度、营造和谐校园等方面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邓小平“教育为本”的思想,从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高度,揭示了教育的深刻本质;第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四有”新人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毛泽东关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第三,邓小平教育要“三面向”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观念、工作思路和制度措施,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0 0多年以前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必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民发展进行了新的概括和阐述 ,从而对人的全面发展观予以了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互为前提和互为表里的相关性论点,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背离了这种发展观就会给人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科学发展观正是在充分认识到这种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来,其目的是追求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中国化及其内涵的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整合发展观提出的方法论、背景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整合发展观是指既有历史合理性又有价值合理性的发展观,其方法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及其内在统一性理论,其背景依据是以往发展问题研究中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潮.从整合发展观出发,笔者提出了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为我们制定抗挫折教育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一视角,从人的需要全面发展、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几方面,来探源抗挫折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以期对提高抗挫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培养能超越、改造现实社会的人。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使他们不再是专业方面的强者,非专业方面的弱者.克服专业分工带来的大学教育的片面性仍然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批判旧道德,树立新道德,否定伪道德,崇尚真善美,其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马克思对旧世界道德的高度批判、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空洞无物的道德说教的彻底排斥等论述,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与方法指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与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观,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从两种思想具有的时代差异性、目标指向、利益取向几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的同时,还研究了两种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与时俱进本质,对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