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色农业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特色农业旅游以广泛散布在乡村的特色农业文化为主要对象 ,是对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特色农业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开展特色农业旅游可以通过提升文化品位与注重生态关怀来实现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2.
黄爱莲 《学术论坛》2006,21(4):120-123
民俗风情旅游商品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种趋势,但是对其商品属性的解读目前还没有引起旅游学界的足够重视。民俗风情旅游作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具有其他商品所不具备的独特特征,特别是在当代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些特征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异。认识并了解这一变异现象对于民俗风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学是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记述旅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关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内容,旅游文学语言是指旅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仪、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多民族在一块土地上长期共同居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形成了红河特有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红河独特的民俗风情特征。这些民俗风情有利于建构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学是旅游者以文学形式吟咏、记述旅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着重描绘壮美河山、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内容.旅游文学语言是指旅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民俗风情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仪、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多民族在一块土地上长期共同居住、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形成了红河特有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形成了红河独特的民俗风情特征.这些民俗风情有利于建构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玲 《兰州学刊》2005,(6):224-224,341
民族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范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文明的今天,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民族民间文化面临着被掩埋的生存危机,而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工作却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已被提上议程。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整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一个内涵不断拓展的概念 ,特别是近年来学界对之已经从纯理论探讨进入应用性研究。同时 ,民族民间文化在开发与保护上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 ,亟需更新观念。生态旅游观念将为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开展生态旅游开发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整合性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历史文化有形和无形的遗留,古村落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被重新充分地认识起来,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古村落质朴的原生态风貌和隐藏在其中的民间文化氛围都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古村落文化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正向某个方面演变,而在诸多的外力中间,旅游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对古村落文化的发掘起到促进作用,过度的旅游开发能使古村落文化的存续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受市场化、外来文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困境表现为传承的环境、机制和主体问题.目前产业化、政府主导和村民参与等传承模式,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虽有一定的传承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以文化消费为思路来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其路径主要表现在村民的文化消费、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等方面,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个较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青海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各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的繁荣景象。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青海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不断得到开发与利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正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合理开发和利用青海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关于青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萍 《青海社会科学》2005,(3):100-103,120
青海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纽带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桥梁。保护和弘扬好民族民间文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青海民族民间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民族融合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性的高原文化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个性的文化类型,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本文对青海民族民间文化的特征、文化类型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纪 《学术论坛》2005,(10):185-187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继承、创新和弘扬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为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途径;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传承中创新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3.
产业化视角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正视文化资源的特殊性,正确分析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资源的权属,使产业开发和资源保护达到双赢,从而实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电视以诸多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利用电视艺术传播民族民间文化,必须面时观众多层次、多方位的审美需求,增强创造性;必须发扬创作者的主体精神,赋予作品以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必须注意扩充信息量,加强异地交流,满足观众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问题被提上当今中国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精神,积极配合省人大、省政府关于我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制订,2003年10-11月,由省文化厅主持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效果不太理想。以贵州省为例,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民族民间文化教师比较缺乏是导致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效果不理想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只有提高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考核评估机制,加大民族民间文化教师的配备力度,依托民族地方高校培养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开展有实效的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师资培训,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关注旅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资产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而且对民族问  题有着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拓展与深入 ,同时作为旅游资产开发与传统文化生态保护更是现实的举措。文章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指出 ,2 1世纪中国新兴的旅游产业应该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资产 ,利用现有自然资源 ,增加人文含量 ,提高文化品位充实民俗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 ,建立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开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调研与采风 ,在学术上以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的思想为指导进行探讨与研究。只有对少数民族旅游资产的现实开发和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并重 ,才能达到关注民族旅游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同的声音。在发达国家强力主导的否定传统、保护创新知识产权国际法律框架下,现代人权理论的发展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奠定了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良好旅游形象的创立和传播,是旅游目的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形象的推动效应对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旅游的内在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旅游文化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察布查尔县锡伯民俗风情旅游业发展现状察布查尔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六大旅游景区:1.琼博拉森林公园自然风光旅游区;2.白石峰自然风光旅游区;3.伊犁河次生林自然风光旅游区;4.伊犁河金沙滩旅游度假村自然风景;5.靖远寺名胜旅游景观和民俗风情园;6.努拉洪滑雪场自然风光旅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