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观虽作为列宁和布洛赫共同的思想资源,但他们在物质概念的解读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布洛赫通过"尚未存在"的逻辑预设,把物质理解为"过程物质",把自然物质看作是自然主体,最终走向了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而列宁则站在实践的基础上肯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从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界定物质概念,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走向.列宁物质概念和布洛赫的物质概念的比较研究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正确评价布洛赫的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突出了辩证法;恩格斯和列宁的物质概念突出了唯物论、客观论和实在论,列宁的物质概念与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并非"完全一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这三种形态一起展示了物质概念从辩证法到唯物论和实践论及历史观的整体认识过程。物质作为"思想客体"和"属人的对象"具有社会、历史和实践的性质,是人类长期总体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所谓列宁以两种思维方式阐发物质观,是指列宁以逻辑思维方式给物质下定义时所阐发的物质观与列宁以实践思维方式对物质和意识关系作考察时所阐发的物质观.相比之下,以实践思维方式重释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克服了以逻辑思维方式所下的原有物质定义本身存在的"四个不能"之弊端.列宁以两种思维方式阐发物质观.其形成差别的缘由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值得反思.在列宁那里这两种思维方式绝不是对立或完全分离的,他还初步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为人们理解二者有分有合之缘由以及人类全部思维方式的基础提供了钥匙.  相似文献   

4.
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的努力中,存在一种流行的观点,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作内在的区分,展现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与恩格斯和列宁的看法是"对立"的,只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辨认这种误读,应当澄清的事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物质观,只有恩格斯与列宁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物质观的发展.以此为鉴,应当提出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为什么用关于整个世界本原的本体论发展列宁的物质概念陶德麟同志认为:"当我们讲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时候(这也许是标准的'本体论'吧),难道有什么妙法避开物质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是做不到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诚然,在解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时没"有什么妙法避开物质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列宁在《唯批》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就指出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从存在于我们之外的,在认识论上早就叫作物质……的客观实在中推论出世界的统一性."但是,用物质是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却不能解决关于整个世界本原的本体论问题.这是由列宁的物质概念的实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们通常表述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笔者认为,通常的这一表述未能准确表达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的本意是:在人类世界中,物质和意识以实践为中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笔者提出,随着实践的发展,依据物质和意识在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简单分为物质主导、基本平衡、意识主导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粒子物理学发展三个阶段,量子论和原子物理学、相对论性量子论和对称性基本粒子理论对哲学物质范畴概念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之对应的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的形式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列宁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于物质范畴认识的特征,充分表明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物质观变革的基础,变革的动力蕴含于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9.
袁宏毅同志在《关于“物质”定义的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如何表述物质概念的问题,读后很受启发。我也本着探讨的精神,对该文提出一些商榷意见,请袁宏毅同志及其他同志教正。 一、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概念? 《探讨》一文说,“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属于认识论范畴的,而且是作为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面出现的,所以这一定义的任务不是回答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来论证上述观点。现在按照该文行文的顺序,考察一下该文的观点是否符合列宁的本意。 第一,从列宁物质定义的产生过程看,列宁的,物质概念是“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0.
物质是建构哲学体系的基础范畴.在现代科学景观中,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物质有着多级本质,每一层级都有特殊的质态.各层级相互关联,构成物质概念的层级结构.物质概念体系是通过对物质和意识、实体和属性、主体和客体不同层次问题的解决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围绕着对列宁物质定义的不同理解,学术界开展了关于物质概念问题的讨论。我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学说的科学基础,它的真理性是不可否认的。然而,现代科学的成就远比列宁所处的时代要丰富得多,哲学思维也具有为以往任何时候所没有的新特点,因此,概括现代的哲学和科学成就,充实这一定义,用以指导今天的社会实践,也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我试图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自然科学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物质形态、物质结构和特性的研究都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界的同志们多数认为物质概念应该发展,但是对发展的理解又各有不同,对此,我们谈点初浅的见解,向同志们请教。一、物质概念需要发展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科学地规定了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概念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也是我们长期遵循的经典。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列宁的物质定义已经绝对完备,不需要向前发展了。可是,一研究物质概念,我们在实际上总是把列宁的定义看做是“顶峰”和“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3.
刘永富  张伟 《云梦学刊》2001,22(1):16-19
尽管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不断受到包括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阵营内部的种种责难,但就其基本点来看,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仍然是成立的,只是还有从所知学的角度加以推广、改进的余地.这种推广、改进主要包括把列宁的定义中的"感觉"推广为"实知",把"客观实在性"推广为"可实知性";把客观实在性区分为直接的与间接的;在讲客观实在性时先要明确作为什么与对谁而言.  相似文献   

14.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列宁的哲学思想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不一致的,反对把列宁看作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所谓的不一致,主要有四点: 一、列宁把物质或物质世界看做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它就是认识的对象,而马克思则把认识对象看做是依存于人的意识的人化自然。二、列宁把辩证法首先看成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认为客观辩证法创造主观辩证法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5.
<正> 笔者曾著文论述过哲学基本问题和物质概念的关系。从那时起,笔者逐渐形成了如下看法:给物质概念下定义,实际上就是以简要的形式,把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浓缩或凝结到物质概念中去,从而使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以概念的形式确定化,使之获得相对完备的逻辑形式。从逻辑上看,“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是外延最广的概念。因此,正如列宁所说,除了指出它们之中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之外,实际上不可能对它们下别的定义。通过揭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给物质概念下定义,这并不是人们主观随意胡来,也不是不负责任的搪塞,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物质的存在是否依赖于人的意识,应当说它既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又依赖于人的意识。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是指物质一般,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所谓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指的是物质个别,它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它并非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张保权 《兰州学刊》2010,(11):41-44
简单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思想看做是唯物论,并由此引发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尖锐对立根本上说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科学的辩证唯物论,在坚持物质对于意识的前提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强调了意识对物质世界的能动的反作用,不但给意识对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而且把物质、意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既建立了科学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也取得了科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曾经给哲学物质概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这个定义,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特征,科学地规定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然而近年来,对如何理解这一定义发生了一些争论。有的同志认为,哲学物质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应当把所谓“渗透了人类意识的物质”和“客观化的意识现象”包括进去。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此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看法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一 划分物质形态要依据对物质概念的规定,对物质进行划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物质概念做出了唯物辩证的说明。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规定就是实物的总和。列宁给物质概念下了一个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相似文献   

20.
自列宁七十多年前给物质概念下定义以来,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已经大大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哲学界许多同志都认为,现在很有必要重新进一步研究物质概念。但是,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去总结科学的新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呢?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有一种颇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在现代自然科学革命刚刚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