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七月以来,在全国许多报纸和文艺刊物上热烈地展开了关于歌颂和暴露问题的讨论。这是由李剑同志的《“歌德”与“缺德”》一文引起的。在讨论中,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把文艺的歌颂和暴露人为地分割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只许歌颂,不许暴露,是没有道理的。现实生活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文艺既应该歌颂也应该暴露,李剑同志的论点是站  相似文献   

2.
自四十年代始,歌颂与暴露,成了我国当代文学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课题。我们曾经在较长时期内,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有关歌颂与暴露的论述,仅仅理解为“写光明为主”。并且当作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原则,用以指导和要求每一篇作品。一九五七年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更发展到“写光明唯一”,只能歌颂,不能暴露。到了  相似文献   

3.
李宁同志的《关键是探讨“暴露”的“尺度”》(教本刊一九八○年第五期)一文,批评了拙作《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的观点。再三研读之后,颇感失望。不仅找不到新鲜引人的“尺度”究竟是指什么,而且对拙文的批评也似乎讲不出多少道理,因此,笔者愿意再申述自己的看法,就正于李宁同志。 一 《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意在探讨文艺在反映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在创作中实际存在着的歌颂与暴露的辩证关系,是一篇学习一九七九年获奖短  相似文献   

4.
严格说来,将“暴露”与“歌颂”对举,于理是不通的。歌颂,包含着作家的行为和态度,事物不能自己歌颂自己。但暴露,却是事物本身的运动,不劳人的主观力量的客观自在的呈现。作家将事物的被隐蔽着的真相或它的处于朦胧状态的内容加以显豁的行为,叫做“揭露”。揭露才象歌颂一样,是主体施之于客体的行为,带有作家的感情态度。  相似文献   

5.
“歌颂与暴露”是中国文艺史上的老大难问题。在这里,我只想查一查这两派的“谱系”,理一理两派的兴衰史。在健忘症流行、举世“向钱看”的时代,这种“向后看”的努力或许有助于我们真正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论骆宾基“歌颂光明”的小说创作李怀亮一骆宾基在解放后一些谈创作的文章中都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暴露黑暗而是歌颂光明。他曾经打算写一组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总题就叫“歌颂”。确实,他解放后创作的小说也从来没有一篇以揭露社会问题而引起过象《组织...  相似文献   

7.
杂文是1949年后“新的人民的文艺”内部身份暧昧的文体,它的合法性论证以及现实发展牵涉到当时文艺界不同文学力量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发生于1957年《文汇报》“笔会”副刊上的“杂文复兴”的论争,吸引了延安文人、前左翼作家、前自由主义文人等不同群体的卷入,并以对“冷嘲”与“热骂”、“歌颂”与“暴露”的冲突性解释,折射了当代文学内在的差异与矛盾.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对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提出两个主要论点:一、歌颂与暴露都必须实事求是。二、不同的历史时期歌颂与暴露的意义和作用不同。欢迎大家讨论这篇文章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正> 任何时代的文艺,都有个歌颂与暴露的问题。不能说旧社会只能暴露不能歌颂,也不能说新社会只能歌颂不能暴露。这个道理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的:一是因为任何时代的生活都不是只有光明没有黑暗,或只有黑暗没有光明,而都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统一。只是这种对立的统一,新社会与旧社会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情况罢了。如果说,旧社会是黑暗王国中  相似文献   

10.
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是文艺创作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在这方面有一系列重要论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文艺催促旧的消灭,也是革命歌颂新生事物,歌颂光明的现实,同暴露旧事物的黑暗,暴露阻碍新生事物发展的黑暗面,本来并非截然矛盾的两码事。歌颂光明与暴露黑暗从来就是  相似文献   

11.
一解放以后,学术界对《水浒》的评价虽有所爭论,但基本上都是全盘肯定它的思想意义。就以最近几年出版的书刊为例: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革命文学杰作.”“《水浒》作者反映这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艺术形象的整体渗透着作家的伟大的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公开地赞扬、歌颂农民起义和起义的英雄们。由于这种同情和歌颂,由于在农民起义的问題上,作者是站在农民义军的一边,他才能够真实地写出农民群众的革命斗爭和革命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一“文化大革命”中歌颂毛泽东的歌曲铺天盖地、不可胜数,最重要的显然首推《东方红》。原歌是晋西北民歌《芝麻油》(一首情歌小调),歌词为:“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哼儿咳哟,哎呀,我的三哥哥。”在延安时期先由安波等人重新填词改成反映抗日内容的《骑白马》,歌词是:“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嘿呦,打日本就顾不上。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枪来背,哥哥当兵抖起来,呼儿嘿呦,家里留下小妹妹。”随后,陕西葭县(今佳县)农民歌手李有源又重新填词改成《移民歌》,《移民歌》是依照…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们的革命文艺来说,是应该以歌颂为主,还是应该以暴露为主?塑造英雄形象、正面形象,是不是有强调的必要?这些问题应该说是早已解决了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工农兵的文艺,是以表现和歌颂工农兵群众的革命斗争为主的文艺,而不是以暴露为主的文艺,也不是“一半对一半”的文艺。毛泽东同志这一綱领性的文件,决定了我国革命文艺的基本面貌。我国的革命文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讲:“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都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暴露了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仔细的。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红楼梦写的是很仔细很精细的历史。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对金瓶梅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的评价,实事求是,非常精辟。毛泽东指出该书中有“两个暴露”:一是暴露封建统治,二是台驻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这充分揭承出《金瓶梅同话》的创作意图:暴露,暴露,具体深刻而富有特征性的暴露…  相似文献   

15.
自有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以来,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如何理解文艺的歌颂与暴露,实际上就是如何理解革命现实主义的问题。一九七九年短篇小说的丰收,是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巨大胜利。对获奖的二十五篇短篇小说作一粗略的分析,是会有助于理解文艺的歌颂与暴露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在武则天的《石淙》诗中,有“均露均霜”一语。郭沫若先生从肯定均田制的观点出发,认为这是歌颂均田制的,是武则天保护均田制的根据(《我怎样写<武则天>?》《光明日报》1962年7月8日)。黄永年先生则从否定均田制的角度说:这均露均霜只是即景成文,与田之均否略无关系(《评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研究》,《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3期)。究竟“均露均霜”是什么意思?惜二位先生未作深论。我认为“均露均霜”确实没有歌颂均田制的意思。一、据《全唐文》卷97《夏日游石淙诗序》记载,武则天写《石淙》诗,完全是为了赞美石淙一带的自然形胜。二、从当时群臣所写的应制诗来看,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陈岱孙教授在《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中指出: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斯密提出了“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两个概念,并实际上赋予二者以截然不同的含义。他的根据是:斯密先是说:“一个人占有某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国富论》上卷,第26页。下同,均只注页码)按他的理解,“在这里,劳动一词指的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而‘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也就意味着‘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另外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当思想解放的春风刚刚吹拂神州大地,人们刚刚开始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展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时候,李剑同志发表了《歌德与缺德》一文,向文艺战线吹出了一股冷风。他站在“左”的立场上,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作原则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横加指责。他把歌颂与暴露放到事物的两极,不准人们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倾向,不准人们揭露十年浩劫给我们国家造成的种种  相似文献   

19.
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作家,既不能在丑恶现象面前保持沉默甚至美化痈疽,也不能单凭义愤,把现实涂抹成漆黑一团。他应当而且必须承担起暴露黑暗和歌颂光明的双重职责,驭好自己的“两驾马车”。在这一点上,古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对中唐虚美文风的批判和他的讽谕诗创作,向我们提供了若干具有借鉴价值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以创作《柳堡的故事》而早已闻名的作家石育,现任《陈毅传》编写组组长.他在1987年第三期《昆仑》上撰文,认为涉及党史、军史的史传文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反映和歌颂革命的正面事物。“军事文学三件宝,英雄、群党领导.”这总体说来是真实的,但有片面性:它基本上回避了我方的反面事物,从而掩盖甚至助长了我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弱点,使作品的正面人物神化,反面人物则脸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