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热寂?循环?偶然? 宇宙怎样演化?众说纷纭,影响较大的观点大体有三种: 1850年,著名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熵定律),这个定律用熵的增加原理,第一次把演化观念引入了物理学。按照熵定律,封闭系统的熵S要随时间而增加(即dS>0),甚至达到热力学平衡态时趋于极大。克劳修斯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于说明宇宙的演化,认为:整个宇宙的熵是随时间而增加的,宇宙的有序度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降低,并且一步步地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直至物质和温度完全均匀,陷入完全无序的“混沌”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热寂说”。  相似文献   

2.
反热寂论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发能量转换过程,绝非“可用能量”不断丧失的过程,而是给定环境下能量转化条件(尚未被自由随机运动占领的可能微观态)递减过程,由于可能微观态数目并非守恒量,所以热寂说不能成立。此外,该定律描述的自由随机运动趋势,绝非事物唯一发展趋势,还有与其相抗衡的物质间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决定论趋势。这两种运动趋势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有结构非线性耗散过程,形成了生态—社会超循环回路。以此为基础,作者提出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运行的三环调控原理──—对经济人、政治人和伦理人的经济哲学思考张华夏我们的世界是从有序走向无序、走向混乱还是从无序、混乱走向有序呢?这是一个自然观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历史观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热力学熵增的定律,整个自然界要走向“热寂”的。在经...  相似文献   

4.
人的生命节奏的二重历史构造节奏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自然界、社会生活、人体运动处处充满了节奏。正是节奏的这种普遍性,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奏这个窥孔,应当能发现自然变迁的某些规律,也应当发现人的生命产生和运动的某些奥秘。一、人的自然节奏从根本上讲,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切系统运动和演化的基本规律。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宇宙中任何一个孤立的系统,都有一种动能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中,凡是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描述这种不可逆性的规律。自Clausius证明了态函数熵存在以来。热力学教材都用熵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即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经济学方面的开拓性工作,将熵引入了经济和生产理论领域,为我们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熵——转化的方向与量度 熵原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19世纪6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研究热功转化而提出来的。在克劳修斯看来,所以要提出熵概念,是由于仅仅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不足以描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还需要有一个描述转化的量和转化方向的  相似文献   

7.
将热力学第二定律极端外推到整个宇宙范围所得出的“宇宙热寂论”,在科学和哲学界所引起的困惑已经长达一百三十多年了。虽然,自“宇宙热寂论”产生之日起,就有许多人先后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批判,但是,这些批判都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只有依据现代宇宙学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才有可能对“宇宙热寂论”作出某种令人信服的否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宇宙的辩证发展决不会终结——与郝宁湘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的辩证发展决不会终结——与郝宁湘先生商榷《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读者评议栏发表的郝宁湘先生《“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以下简称郝文)对同刊1995年第5期发表的拙文《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拙文)提出了若干问题,读后深有所感。...  相似文献   

9.
“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沈骊天先生的《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沈文”)。该文的主旨(之一)就是试图从信息的角度反驳“热寂说”。初读沈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当笔者仔细研读了其内容后,发现其并未能证...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随着科学的重大发现,不断深化和发展。马恩以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为基础,批判汲取了德国古典哲学中“总体、系统”的有价值遗产,提出了哲学总体性原理,列宁表述的原子、电子层次上“物质深邃无限性”的新原理,就是从核时代原子核微观粒子层次上对哲学总体性原理的具体新发展。当代,宇宙整体核演化规律的发现,揭开了宇宙总体系统结构中熵的双向演化的内在机制,信息科学和信息高技术的发展,已有条件提出解决普遍的哲学熵和作为熵原体的宇宙熵的关系,哲学熵是哲学和信息高技术对宇宙熵的触动地、社会性的反映,表现了人改造社会特有的能动性,哲学熵总体性原理对推动现代唯物主义和科学辩证法体系的发展,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整体综合”,制定了全局性的科学决策和全球的生态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1.
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提及这个概念,我们往往把它与热力学定律、熵增原理、卡诺循环等联系在一起,尽管它在热学界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它的深刻意义、所涉及的范围却远远超过了热力学这个范畴。随着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科学综合化发展,它已经从单纯描述微观世界的热力学物理概念,演变为一个与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动态开放的概念,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本文将熵理论引入到民营企业文化系统中,以期对系统有序、良性发展起指导作用。1·民营企业文化系统定义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相互联系、相…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精神历史中,每一种有足够重要性的关于世界的认识,都有可能转化为一种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可能引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两者的结合,引导着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向优化方向发展。“熵”,就是一种具有这种世界观意义的极为重要的科学认识。 1865年,克劳修斯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把熵增原理引进了科学。并且很快把它变成了哲学(热寂论)。熵增原理从产生起就引起了不小的惊诧和争论,但是,直到本世纪70年代人类发生了生态危机之后,才认识到它对人类生存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根本性。从丹尼斯·米都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到杰里米·里夫金等人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完成了这一当代意义的认识论飞跃。这—从热力学中引申出来的熵增原理,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但是,当它作为一种世界观被提出之后,其意义已超出了能量的界限,而囊括了地球上一切对人有用的物质和人类的生态环境。 本文从“熵增原理”出发,探讨它所要求的熵理思维方式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要求,并给出了实践活动的优化原理与优化公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基础和哲学基础,是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危机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热现象的应用及关心,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产生的本身而发生的,这可以从许多原始人的遗迹中得到考查和证实。但热力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系统地进行研究,是从18世纪的欧洲开始的。当时资本主义在欧洲不断巩固扩大,迎来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浪潮,生产的需求导致了大规模动力的需求,从而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并促使人们对水和蒸汽,以及其它物质的热性质做深入地研究,从而推动了热学实验的发展,为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建立,做了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在19世纪中叶,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建立,奠定了整个热力学大厦的基础,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4.
董仲舒的宇宙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公元前176年——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西汉时代大思想家。对于他的哲学思想,近年来,学术界颇为重视,也发表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文章。笔者也想谈谈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教于学术界同行。一、宇宙本原关于宇宙本原问题,董仲舒提出了“元”的概念。他说:“元者为万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又说:“《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候之位,五者俱正而化大行。”“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宇宙“正”的顺序中,“元”又是在最前列。这些说明,在董仲舒的心目中,“元”是宇宙的终极本原。  相似文献   

15.
一、恩格斯运动不灭原理的提出运动不灭原理是恩格斯对作为及9世纪重要科学成果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进行哲学概括的产物。当时的自然科学家们通过力学、热力学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发现了任何运动都具有一定的量——能量,运动可以在相同形式的机械能之间、机械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转化前后能量保持守恒。这就是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它又被推广为物理学的能量不灭定律:在一切运动变化中能量既不可被创生,也不可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运动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能量。不过,实验只能证明有限的某些具体运动形式之间能量转化的守…  相似文献   

16.
在本世纪初年,当革命派和维新派进行激烈的论战时,有一个甘于寂寞的学者却在沉思宇宙人生的问题,为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的矛盾而感到苦恼.他就是王国维.一、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王国维是一个对哲学很有兴趣的人.他确实认真地钻研了哲学,然而他在三十岁时所写的《自序》中说:  相似文献   

17.
2 0年后再读《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 ,深切地感到 :对熵的理解必须跳出形而下的功利化偏见。熵定律是形而上的定律 ,把握熵的本质 ,“重兴”形而上的思考是时代的需要。书中有限的、代价的、节约的、共生的、适应的和爱的观念为人类摆脱困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带有根本性的思想遵循。  相似文献   

18.
三、“胜私复理”“发明本心”——王守仁关于“复性”是一个过程的人性学说 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发挥了宋代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在“心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备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的主观心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陆九渊曾经提出“发明本心”,王守仁则讲“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因此,王守仁所谓“致良知”的学说既是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同时也是他的人性论与伦理学说。那末,什么是人呢?王守仁说:“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  相似文献   

19.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马克思、恩格斯语)他是“原子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产生着和灭亡着的”世界,是按“必然性”规律运动着。宇宙中千差万别的事物,来源于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原子的结合形成物体,原子的分裂使物体趋于灭亡。他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人的感觉、认识是从物体中分出一种“流波”作用于感官的结果;但感觉只能提供“模糊的”认识;而立于这种认识基础之上的理性的认识才是“明晰的”。这便古朴地肯定了物质第一性、认识第二性的唯物论原则和…  相似文献   

20.
张汉静  葛振国 《晋阳学刊》2004,2(4):108-109
一、“知”、“行”范畴的新概括就认识对象而言,孙中山提出“知之范围甚广,宇宙之范围皆为知之范围。”[1]他把整个宇宙作为人类认识的对象。他指出,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必须通过哲学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的认识方法。他说:“近来大科学家考察万事万物,不是专靠书。他们所出的书,不过是由考察的心得贡献到人类的记录罢了。他们考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观察,即科学;一种是判断,即哲学。人类进化的道理,都是由此两种学问得来的。”[2]孙中山认为,科学的知识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离不开“行”。他提出了“事实先于理论”的命题。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