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今社会的政治要求,也必将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信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需要高校的培养和强化,而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体现在知行统一,而不是学成教条,理论上夸夸其谈,行动上却自行其是。  相似文献   

2.
刘自斌 《职业时空》2008,4(9):121-121
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然而,一些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而不信,知而不行。基于这一现状,高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突出实践环节,优化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医德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医德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良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医德榜样的实质和内核。医德榜样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自身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指向性,更在于它能通过持续的影响力对受教育者的品行产生一定的示范或激励作用。医德榜样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生动诠释。在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运用医德榜样的力量,增加可实践性,并利用媒介营造医德榜样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个体价值观逐步稳定和定型的决定性阶段,他们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反映。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强化教育,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分析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对于引导青少年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国家奠定稳定的道义基础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主导价值的具体体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将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工作的开展进程中,可使我国社会更加和谐和稳定,为社会的良好发展奠定稳定基础和提供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旨在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思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本文简单论述了目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知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新建本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高校党课教育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创新和完善党课教育也将成为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E时代的到来,有助于增强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也有助于提升青年学习的积极性,但网络信息的传播对青年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环境趋向复杂化。当前,强化对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直面E时代的宏大背景,通过完善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推进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是现代人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决定着一个人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也是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社会成员是否具有现代性人格的重要标志。对352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认知性道德价值观与实践性行为价值观及其行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本问题在于大学生公共性行为价值理念并未内化为其行为准则,显示出大学生公民道德素养的不足。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推进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公民素养和公共性行为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湘春 《现代妇女》2013,(12):179-179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能力的感受对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土壤”。现代教学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核心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在企业哲学的统率下,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指导企业上下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本质上讲,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一个良好的、有助于企业持续成长的价值观的建立是一个艰难和持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家风有着丰富内涵,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在较长一段时间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其核心是帮助家庭成员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中西文化多元交流碰撞的新时期,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障碍。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探讨优良家风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有何重要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优良家风的内涵以及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确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价值观形成各个时期分析优良家风的重要作用,这为利用优良家风进行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初步确立但又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此时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同时又与每个人的个人学习、生活经历有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实现知行合一,也能促使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发展,最终使其成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规则共识。  相似文献   

14.
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是看它是否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将情感认同作为切入点,分析情感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情感认同时遇到的传播者自身情感认同缺失,接受者接收信息因人而异,呈现形式针对性不强,社会环境缺乏凝聚力和亲和力等困境,从传播者、接受者、呈现形式和社会环境的视角探寻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教结合的基本核心在于尽快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产业化宦平三由以上论述,我们知道劳动力市场的确立与发展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属性和市场价值。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属性决定了职业技术学校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而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价值又决定了职业技术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从老年知识分子群体的调查研究入手,分析了不同的老年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不同晚年生活方式。文章将老年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分为进取型和失落型、活跃型和寂寞型、安养型和孤独型等三组类型,反映了奉献和索取、社会角色转换与生活适应能力、现实生活与期望值的矛盾。其矛盾的核心在于为与不为、乐与不乐、养与不养。为、乐、养三者的关系反映了不同的老年价值观。在比较和鉴别中,人们认为,以为带养,以乐促为的老有所为价值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养老观。其主要特征在于养和为关系的辩证统一,思维方式在于奉献,判断标准在于尊重知识和人才,选择目标在于发挥人的潜能。在传统老年价值观与现代老年价值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设计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老有所为价值观对于社会和老年人本身都具有越来越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江涛  胡远培 《现代妇女》2014,(12):I0115-I0116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先进模范人物是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充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途径。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囊括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德,因此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长效机制,正是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艰难环节,加强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问题入手,对新媒体视阈下艺术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孙婷玉 《现代妇女》2014,(11):102-1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华夏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国家大形势下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迫切需要。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肩负着我国国富民强伟大重任,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期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支点,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为我国社会发展、繁荣富强培育人才,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相凯宇 《现代妇女》2014,(5):182-182,188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善美",对其进行弘扬以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条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