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语的欧化在本体方面主要表现为文字、词汇、语法的欧化,欧化汉语研究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文革"前,研究热点主要是汉语受到外语影响引发的语音标注系统、文字系统、词汇系统、翻译、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规范观方面纯洁语言的呼声比较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第二次欧化汉语研究的高潮:外来词尤其是字母词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成果主要有七类;句法的欧化也受到一定关注,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规范观趋于弹性,注重语言调查,倾向于引导规范地使用欧化的汉语;研究视野由内地汉语向港澳台汉语和新加坡等海外汉语扩大。  相似文献   

2.
异质文言是介于典型文言和典型白话之间的过渡性文体,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梁氏新文体尤其是政论文是这类文体的突出代表.就语法层面而言,新文体文本中的欧化现象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均有充分表现,对此类语料的相关考察对于文言史以及早期现代汉语形成过程的系统梳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论英汉翻译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英汉语言相互接触的增加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向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迁移 ,成为一种难以置否的事实。英语借词大量地涌入汉语 ,在语法平面出现了借用和变异现象 ,从而导致汉语语法的欧化。大量汉语报章语料表明 ,中国大陆现代汉语欧化现象部分地是由语言接触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美国语言学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一个是布龙菲尔德时期(美国结构语法),另一个是乔姆斯基时期(转化生成语法)。前者不同于欧洲结构主义的,是美国式的结构主义,主张行为主义的语言观,采用归纳法,并对语言结构做出描写;而后者重视语言的普遍现象,主张惟理主义的语言观,采用演绎法,对语言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6.
文章从语言直觉的定义入手,旨在讨论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与传统学派的"语言意识"二者之关系。通过语言直觉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获得方式,指出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传统学派的"语言意识"体现出来。换言之,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传统学派的"语言直觉能力",即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汉族与汉语的产生与来源、中国古代语言研究的兴起等方面的情况,认为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并非如目前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只有两三千年,而是至少有六千年.这就把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往前推了三千年.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先秦时期语言研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荀子的语言学理论和中国古代第一部语言学专著--<尔雅>,认为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非常发达,为后来的语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初、中、高三种水平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和小组访谈的方法,探讨语言接触、语言水平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语言接触明显促进了各水平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互动性强、有指导性的语言接触更有益于语用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高;语用能力与语言水平并非平行发展,语言水平达到中级后语用能力才显著提升;语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多地受到语言接触程度的影响,理解能力受语言水平影响更为明显。研究建议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提高学习者接触汉语的量与质,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音消歧是大词汇连续汉语语音识别后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讨论了汉语短语结构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汉语短语结构语法的语音消歧方案。该方案通过对语义词典中的结构规则和候选汉字序列中的全部可能路径进行最大正向匹配,来找出汉字序列中音字模糊的错误并校正,最终得到正确的汉字序列。  相似文献   

10.
美国描写语言学有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替换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分布分析法等。朱德熙在吸取这些研究方法的同时,也结合汉语独有的特点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习得模式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特征突出体现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法词素、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习得过程中。追根溯源,这种相似性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人脑天生具有内化语法规则的习得机制。在外语语法教学中,创建高质量的课堂习得环境,有利于内化语法规则。在学习外语语法时,增强学习语法的意识,有助于加快语法体系的习得。外语教材编写者和外语教师在编写教材和教授语法时,要尽量与语法的自然习得规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语法理论缺少描述人类语言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和模式。以往基于现代语法理论的语言对比研究存在不足,William Croft为解释人类语言多样性提出的激进构式语法理论为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理论框架模式。基于激进构式语法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的优越性包括:模式统一简单,有利于拓展语言对比研究的广度和提高语言对比研究的深度,有利于进行科学合理的语言对比研究;激进构式语法应用于语言对比研究在理论和应用层面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跨境语言是语言接触的产物,涉及不同语言社团之间历史文化交流等因素。跨境语言与语言接触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不存在完全的对应关系,应将跨境语言理解为是深层次的语言接触。《丝绸之路语言研究》专著着眼于不同语线的跨时空的交叉研究,对跨境语言研究有一定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一种以形合特征为主的语言,汉语是一种以意合特征为主的语言."天人相分"、"主客对立"是西方民族的哲学文化传统,而"天人合一"、"主客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化传统,前者孕育了英语民族理性思维和客体意识的习惯,培育了英语语法是形态驱动型语法;而后者孕育了汉民族悟性思维和主体意识的习惯,造成了汉语语法是一种语义驱动型语法.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关于语言共性论与个性论的语法哲学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现代语言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语言研究的核心,意义的建构研究一直是人类探索的课题,多义化也是这一核心的核心问题.从Bréal把多义概念引入语言学界到21世纪的今天,多义化研究经历了强社会文化期(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下的沉寂期)、认知研究鼎盛期、社会认知期三个主要研究阶段.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不断互鉴,多义化研究已从词源学视域对社会文化的观察,继而对人类心智的探索,转向了对自然语言进行社会维度的研究.在这种再语境化研究思潮的回归中,语言意义在社会语境中的浮现、传播、规约化的建构轨迹进一步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7.
从产生机制上分析死于了非命句的合格度,兼论语言规范与语言使用的关系。认为死于了非命句的使用有其句法和心理依据,即类推造句和优选,属于语言在使用中的变异。作为影视台词和日常口语有其合法性和可解性,但该句不具有能产性,因此不是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两大相对的研究范式出发,对目前国内外语法化研究的主要理论作了概述,对语法化的本质特征、机制及动因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并探讨了两派在语法化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语法化现象提供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成语法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分析乔伊斯的(阿拉贝)的句子结构特点以及由此表现的某些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相关程度的实证研究 ,并对这些研究作了分类 ;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论述了普遍语法对克服语言僵化的途径及其理论依据 ,认为普遍语法中“原则与参数”理论、“正面数据”等内容对二语参数的设置具有较强的激活功能 ,并认为“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和“输入假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